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 早在1845年~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并且指出这“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30页)1847年6月,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写的纲领性文献《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  相似文献   

2.
看了王仰同志《对“资产阶级民族”提法的异见》一文(载本刊1982年第1期),我有不同看法,在此与王同志商榷。王文说,“资产阶级民族”的提法,“最早见于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合编《简明哲学辞典》(1939年)”。其实“资产阶级民族”这一概念根本不是这里最早提出来的,《简明哲学辞典》只不过重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说过:正象资产阶级“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5页)。请注意:这里所提的“资产阶级的民族”与《简明哲学辞典》中的用语一字不差。斯大林在《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一文中就讲得更明确了,他说:所谓“现代”民族,“应该评定为资产阶级民族。例如法兰西、英吉利、意大利、北美利坚以及其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开头一句话是,“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的下面,有这样一条注释,“确切地说,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随着这种原始公社的解体,社会开始分裂为各个独特的、终于彼此对立的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66页)。这条注释是恩格斯在1888年《共产党宣言》英文版上添加的,向来为研究马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与马克思一道,共同缔造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曾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不了解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列宁全集》第21卷第72页)然而,西方一些学者却无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崇高地位,对恩格斯进行了大肆攻击,炮制所谓“恩格斯与马克思对立论”。这一论调在西方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介绍和评析,以揭露他们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一)魏特林是德国著名的空想共产主义者。他那《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曾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费尔巴哈和海涅也极力推崇这本书。梅林则认为魏特林的共产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之间的纽带”,对“萌芽的科学社会主义发生了有益的影响”。(《德国社会民主党史》第1卷第106页,《马克思传》上卷第158页)稍后,列宁也说魏特林是“或多或少地掌握他们那个时代的知识并把它向前推进”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列宁选集》第1卷第256页)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个及其重要的问题。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就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并强调要“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为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恩格斯还在该书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概括地指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页)这就是说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  相似文献   

7.
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指出 ,共产主义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资本论》第 1卷第 649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说过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 2 94页 )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发展 ,并且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呢 ?这是因为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归根结底是指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他们看来 ,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都在于在那些社会中人类整体的发展是以牺…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有句名言,逻辑反映历史“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趋同论”的逻辑思维正是忽略了恩格斯强调的“修正过的”问题,因而不能把握通过偶然性和曲折性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和要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基本内容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早有提示,但没有使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6页)列宁也指出,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使他们获得自由的全面发展”。(《列宁全集》第6卷第11页)斯大林继承了马克  相似文献   

10.
史国藩同志在《关于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的涵义》一文(载《思想战线》1985年第5期)中不同意只把物质资料生产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他认为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本来就是将物质生产和人日生产都看作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一结论是从他自己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的有关论述的理解得出来的。这就是史国藩同志所说的人们“创造历史的三个因素”。他说:“创造历史的第一个因素是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的生产;第二个因素是满足人们生活资料生产所需要的生产工具的生产;第三个因素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另外一些人的生命,即人口自身的生产。”他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这三个因素归结为“第一种生产”和“第二种生产”;恩格斯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中,人们注意较多的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所作的某些论断和结论,而对马克思研究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方法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当说,这是一个不小的疏忽。因为,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在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发现“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马恩选集》第2卷第122页,第108页,第109页)列宁则把它誉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选集》第2卷第398页)并认为如果忽视了这一方面,“就会阉割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列宁选集》第2卷第398页)普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主张修养的,在他们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使用过修养一词。例如,恩格斯说过,自然科学家应有“逻辑辩证法修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1页)。斯大林指出,一个工人干部,如果经验不足,“修养不够”,会常常跌跤(《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145页)。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提高“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99页)。周恩来同志也说过,作品的产生“是  相似文献   

13.
一百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明指确出,我们要更加正确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较远的影响,这对我们现在发展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具在重大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一八六八年三月马克思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就提请恩格斯注意卡·弗腊斯于一八四七年出版的《各个时代的气候和植物界》一书。马克思认为弗腊斯这本书是很有趣的,提出了在有史时代,气候和花卉的变迁,提出了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态平衡的关系。马克思写道:“耕种最初的作用是有益的,终于因树木的砍伐等等,荒废了”。提醒人们在发展生产时,“耕种如听其自然发展,而不加以有意识的控制……后来即成荒地,如波斯、美索不达美亚等……”。(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四卷,第38——39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644页)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与新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自诞生之日起 ,就时刻不停地变化着 ,关于这一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 ,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人民出版社 ,1 995年版 ,第 2 75页 )他们认为 ,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点之一 ,就是它总要不断前进 ,一刻也不能停顿。列宁也曾说过“资本主义不可能有一分钟停止不动。它必须不断地前进”。 (《列宁全集》第 2 0卷 ,人民出版社 ,1 95 8年版 ,第 1 45页…  相似文献   

15.
1895年2—3月间,恩格斯为在柏林出版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单行本写了一篇导言,这篇导言是恩格斯晚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的最高思想成果。1986年第一期《社会主义研究》上,刊登了王克安同志的《恩格斯“政治遗嘱”的命运与“欧洲共产主义”的前途》一文(以下简称《命运与前途》),指出应对“导言”高度重视,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对于恩格斯晚年如何看待合法斗争、“导言”的本意是什么等问题,笔者不能同意《命运与前途》的观点,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在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的研究中,理论界大多认为,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序言中所说的“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指的仅仅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它直接影响到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马、恩早期著作的评价,因而不可不辨。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新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并不符合事实。这种“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在  相似文献   

17.
《求索》1982年第三期刊登的《对〈反杜林论〉中的一个批判的质疑》一文(下称《质疑》),把杜林在《哲学教程》一书中的某些言论说成是“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杜林的优生学理论”,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有关批判指责为“没有认真地对它作出辩证分析或完全理解它的深远的历史意义,以至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个武断的错误。”该文作者还表示:恩格斯后来也“没有捉到或者说没有认识到自己对杜林这一方面的问题的批判需要作出修改,这不能不令我感到有点遗憾。”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页)由此看来,注重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的学习和研究,着眼于运用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精髓、做好实际工作并终身受益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剥削阶级国家有没有经济管理的职能?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理论界曾给予否定的回答。这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思想不相符合,也是与剥削阶级国家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对于剥削阶级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有过许多明确的论述。1853年6月6日,恩格斯在写给马克思的信中,在论述东方奴隶制、封建制国家中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必要性时指出:“在这里,农业的第一个条件是人工灌溉,而这是村社、省或中央政府的事”。为了强调这一点,恩格斯接着又指出:“在东方,政府总共只有三个部门:财政(掠夺本国),军事(掠夺本国和外国)和公共工程(管理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60页)。很显然,恩格斯在这里是把公共工程(在  相似文献   

20.
一、股份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股份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就有合伙企业,这是股份制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古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7页)又说:“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家不能建立的企业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