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完善惩处商业贿赂的刑事立法,可从立法模式、犯罪构成、刑事处罚等方面予以考虑。在立法模式上,可以保持现有的立法模式,同时注意发挥刑法修正案及司法解释的作用。在构成要件方面,注意完善行贿行为、受贿行为犯罪化的法律规定。在刑事处罚方面,要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加大财产刑的处罚力度,增设针对性强的资格刑,对行贿、受贿设置相同的刑罚。在尽量不对商业贿赂罪犯适用死刑的司法基础上,努力推动立法上逐步废除对经济犯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2.
工程建设领域贪污受贿现象透视路霄莲时下,工程建筑造价高,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而工程承包盈利又较多,施工单位行贿时出手也大,少则成千、多则上万,工程建筑中极易滋生"啃"工程的"蛀虫",客观上成为经济犯罪的高发区,不仅造成工程质次价高,给国家和企业造...  相似文献   

3.
樊洪 《人大建设》2014,(7):40-41
<正>当前行贿犯罪频发原因分析——在社会心理方面,存在宽容行贿人的现象在当下,社会上存在一种宽容行贿的心理。人们往往将行贿和受贿区别对待,对受贿者万分憎恶,往往认为行贿者扮演的是弱者角色,认为行贿是迫于无奈。行贿和受贿是一对共生的毒瘤,互相依存,互为条件,行贿是一系列受贿行为的起点,而受贿又会使更多的人加入行贿的行列中来。行贿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声誉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在经济上,行贿行为存在"高收益低成本"现象  相似文献   

4.
马利亚 《政策》2005,(10):32-33
当前官员腐败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是受贿犯罪, 而引起受贿的直接原因是行贿。行贿者和受贿者是犯罪共同体,他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近年来,我国对行贿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毋庸讳言,在现实中,对行贿犯罪打击不力甚至宽容行贿的现象也相当普遍,有相当一部分行贿犯罪分子没有受到法律的追究。笔者认为,行贿与受贿应一并打击,且打击受贿应从严惩行贿开始。本文拟从立法、执法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宽容行贿的原因,并提出加大打击行贿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徐龙根 《前沿》2004,1(6):131-134
对经济犯罪的刑罚适用关系到能否很好的调整和减少经济犯罪。本文从经济犯罪的特点和成因入手 ,分析了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利弊得失 ,主张应当限制死刑的适用 ,同时扩大其他刑罚手段如罚金刑、资格刑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经济犯罪形势及其刑事政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当前我国的经济犯罪刑事政策沿袭了针对普通刑事犯罪的刑事政策 ,强调“严打” ,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转型时期经济犯罪刑事政策设计应该树立“严打不如严管”的观念 ,对经济犯罪实行综合治理。应完善经济行政法规 ,加强经济犯罪预防 ;探索预防、打击经济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 ,实行综合治理 ;加强信用机制建设 ,重塑经济犯罪刑事政策的道德基础 ;严密刑法 ,减轻刑罚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打击经济犯罪的执法效率。  相似文献   

7.
经济犯罪是经济社会的产物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经济犯罪也随之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文章介绍了中外对经济犯罪概念的不同理解、当前经济犯罪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基本特征 ,并且详细阐述了洗钱犯罪、信用卡诈骗犯罪和金融领域的网络犯罪的概念和防范措施。为公安侦破部门和司法执法部门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永峰 《前沿》2012,(3):84-86
近年来,与国家对经济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加大、适用死刑越来越频繁相对应的是经济犯罪的日益猖獗,这个事实说明在经济犯罪中严刑峻法并不能有效地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反而出现了经济犯罪一旦被查处就是大案要案的局面。这就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找到控制经济犯罪的有效途径。基于经济犯罪的经济性极强的特点,法经济学的理论能更好地解释对经济犯罪中死刑适用控制的依据和进行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犯罪具有贪利性、隐蔽性、复杂性与多变性的特点,自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犯罪案件日益增多,经济犯罪领域不断扩展延伸,经济犯罪出现新形式。必须强化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观念,加大对经济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提高政府各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强法制宣传力度,有效防治经济犯罪,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犯罪侦查线索是制约经侦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整个经济犯罪侦查活动的关键。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现并挖掘经济犯罪侦查线索,并对之进行系统研究已迫在眉睫。文章将经济犯罪侦查线索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考察,从基本的概念、特征到侦查线索的价值分析,都有较充分的论述,并对侦查线索获取途径的拓展和现行的经济犯罪侦查线索管理机制的完善作了深刻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犯罪侦查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的难点问题。取证难作为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经常给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为了更好的解决经济犯罪侦查中的取证难的问题,使侦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经济犯罪侦查人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遇到取证难的问题应该通过对经济犯罪本身以及经济犯罪中证据的特点出发。加强队伍建设、掌握经济犯罪规律、加强宣传教育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作是解决经济犯罪侦查取证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0年3月8日上午8时45分,位于南昌北郊的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固定刑场上的一声枪响,结束了犯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罪恶的一生。这是共和国继建国之初畿辅大地惩处刘青山、张子善的枪声之后,对省部级领导干部严重经济犯罪开响的第一枪。举国关注,二○○○年正月初九胡长清被审2000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九,全国人民春节放假上班后的第二天。这天一大早,位于江西省政府大院内的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周围,警察林立,有关道路被实行了交通管制。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胡长清的时刻就定在这天上…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全国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会议于5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引人注目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公安系统内部的这个会议作出了重要批示,凸显了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时期,当前经济犯罪形势十分严峻,经济犯罪总量居高不下,涉案金额不断增大;经济犯罪类型不断增多,涉及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扩大,几乎波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犯罪手段向高科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跨地区、跨国跨境经济犯罪不断增多,严重破坏经济秩序,危及经济安全,诱发腐败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在这次会议上,公安部决定要重点打击金融、财…  相似文献   

14.
经济犯罪侦查难点和热点问题研究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经济犯罪侦查理论与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建设 ;经济犯罪侦查基础业务建设 ;经济犯罪侦查工作规范化建设 ;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涉及的法律问题 ;经济犯罪案件初查及侦查对策。总结现有研究成果 ,借鉴经侦实践成功经验 ,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 ,探寻解决对策 ,是经济犯罪侦查理论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邹涛 《公安研究》2004,(2):58-62
单位经济犯罪与自然人经济犯罪的具体数额标准、处罚尺度和构成犯罪的范围差别很大。文章论述了单位经济犯罪司法认定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为公安、司法机关准确甄别单位经济犯罪和自然人经济犯罪、正确定罪量刑、有效地打击和遏制单位经济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邓小平打击经济犯罪的有关论述,分析了当前的经济犯罪形势,强调应确立如下认识:打击经济犯罪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现代化的保证;打击经济犯罪必须坚持从快从重的方针;打击经济犯罪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经济犯罪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德国国内打击经济犯罪的历史也是德国经济刑法发展的历史。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德国打击经济犯罪的现状,认为要形成一张打击经济犯罪的世界性网络,从而有效遏制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8.
界定经济犯罪概念不能离开一定社会的经济形态 ,经济犯罪必须发生于市场经济秩序的运行过程中 ,这是其本质特征。同时 ,经济犯罪与财产犯罪不可混为一谈 ,并要注意对经济犯罪违法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丹 《前沿》2012,(23)
经济犯罪预警是对经济犯罪的超前防控,是减轻和避免经济犯罪严重危害的有效途径.当前,其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概述了作为经济犯罪预警理论基础的建构理论的渊源、演化过程,精述了建构理论的观念与意义、知识、国际关系、社会问题、建构理论本质等基本观点.以建构理论为指导,提出经济犯罪预警观念应实现三个转变,即防患已然向防患未然转变、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教育向刑罚转变;阐述了经济犯罪预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创造》1993,(6)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日前在北京说,当前开展反腐斗争,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的重点,就是那些敢于利用手中握有权力和掌握国家、集体钱财的职务之便,进行行贿和贪污腐化等的犯罪分子。在不久前举行的严厉惩治重大贪污犯罪分子新闻发布会上,刘家琛说,当前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严重侵蚀下,一些手中握有实权或者掌管国家、集体钱财的人的金钱欲望迅速恶性膨胀,他们视国家、集体的资金、财产为自己的私人钱囊,肆意侵吞、挥霍。犯罪金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