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有研究生报考制度,是以还没有毕业就报考研究生为主体的制度,它对本科培养质量和研究培养质量都存在巨大影响。这不仅使本科生培养达不到学士的要求,也使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实际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欠缺等问题。实际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逻辑起点是研究生报考条件,即研究生报考条件只能是毕业生。具体来讲,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只能是本科毕业生,报考博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只能是硕士毕业生。因此,必须对现有研究生报考制度或考试时间进行改革:只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毕业生报考研究生;调整应届毕业生报考时间和考试时间;扩大招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毕业生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前共有202所大陆高校通过港澳台联考招收台湾研究生,还有8所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接受考生直接申请。近年来,每年通过各种方式报考大陆研究生的台生数量都在两千人左右,录取率为四到五成。其中,报考大陆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台生居多,MBA、金融学等都是热门专业。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党和国家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自1996年经武汉市委批准,我校举办在职干部研究生教育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从严管理,摸索了一套既借鉴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模式,又适应党校特点和武汉人才实际需求的办学方法、办学规律。几年来,我们先后招收了管理哲学、经济学、党的建设、行政管理学、法学、经济管理、党史、社会学、政治学等专业在职干部研究生。现已毕业的三届研究生中,厅局级干部有42人,处级干部有326人,他们正在武汉市各条战线…  相似文献   

4.
“本科阶段也没有好好学习,就学考研的几门专业课,感觉只有到了研究生,真正的人生才算开始。”西南某高校药学专业一位大三学生说。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加80万,增幅超21%;相比2017年,报考人数增加256万,增长1.27倍。沸腾中不断刷新的研究生报名总数及增量,其背后交织着素质升级的动力、“被迫营业”的压力与逃避社会的无力。  相似文献   

5.
作弊的代价     
张胜,“80后”,大学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还在读高中的山西姑娘丽丽,并在丽丽考上大学后与她确立了恋爱关系。为了能让丽丽的父母刮目相看,2012年10月,张肚报考了母校的研究生。为能与张胜长期在—起,丽丽也报考了研究生。  相似文献   

6.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4,(11):5-5
多地公务员报考热降温 近期,2014年地方公务员招考陆续启动,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报考人数出现下降,浙江等地更是创下近年新低。分析称。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公务员灰色收入和隐性福利减少,可能影响报考热情。但要真正破除公务员“职业崇拜”,还必须改革公务员制度,消除体制内外差异,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7.
进入统战系统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偶然。2002年张家港市招考公务员,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报考点。原准备报考民政局的职位,可他们要的是文秘专业的,只能作罢。转过身,一眼看到农工党市委报考条件中赫然写着“中文专业”,也没多想,就过去报名了。当时,对农工党是做什么的都不太清楚,心里想“:管它呢,反正都是公务员。”最后的结果我被录取了,老朋友、老同事都很羡慕我。可当他们知道我报考的是农工党市委办公室这个职位时,一些人就流露出了不解和惋惜。他们说“:这种小单位很没劲。”我,未置可否。上班了,新单位果然很小,地方小,人也少。加…  相似文献   

8.
自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和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研究生数量的增加,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高层次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照。研究生良好的就业形势,理想的就业单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本专科毕业生挤上考研的独木桥,考研族的奋斗之路已经越来越狭窄。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势在必行。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研究生报考、招生人数保持大幅度增长。1996年至199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32%、19%、13.l%、16.4%o。2O00年是研究生…  相似文献   

9.
一、1956年负责培养副博士研究生的高等学校招生的专业和名额由高等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定(高等师范院校今年不收副博士研究生)。二、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可以向指定的高等学校申请报考研究生:(一)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并有2年以上科学技术工作、教育工作或其他与科学有关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报考医学临床各专业的必须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0.
首届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工作日前结束。人事部考录司对报考人员所作的调查显示,44.7%的报考人员是国有企业的业务干部,他们在各类报考人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调查还显示,来自集体企业的报考人员占报考人数的33.7%,仅次于国有企业的专业人员。报考人员中女性占51.6%。学历较高的报考人员是另一显著特点,54.4%的报考人员是大学本科毕业,144%的报考人员是研究生毕业;52.9%的人才初级职称,29%的人获得中级职称。此外,报考人员普遍比较年轻,66.6%的报考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国有企业专业人员成为报考国…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党和国家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自1996年经武汉市委批准,我校举办在职干部研究生教育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从严管理,摸索了一套既借鉴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模式,又适应党校特点和武汉人才实际需求的办学方法、办学规律.几年来,我们先后招收了管理哲学、经济学、党的建设、行政管理学、法学、经济管理、党史、社会学、政治学等专业在职干部研究生.现已毕业的三届研究生中,厅局级干部有42人,处级干部有326人,他们正在武汉市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准确把握党校研究生定位,坚持从严办学原则,不断提高办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就能为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统一战线》2008,(6):24-24
日前,河南省委决定: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省直副厅级领导干部45名,其中党外干部5名左右;选拔省管本科学校副校级和专科学校正校级领导干部15名,其中党外干部5名。为更好地体现对党外干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确保优秀党外干部能够脱颖而出,省委决定中还就党外干部的报考进行了一些特殊规定:在报考资格方面,学历、任职年限等条件与中共干部同等对待,年龄可放宽5岁;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生报考中,"轻工"倾向与"弃工从文"现象日益严重,金融、管理等热门文科专业不断升温,而机械等传统工科专业则报考过冷,生源总体质量呈不断下降之势,导致传统工科专业研究生质量今不如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本文在分析"轻工"倾向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轻工"倾向对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与危害,并提出了遏制此种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言两语     
《干部人事月报》2010,(11):55-55
“国考”大道通“罗马”?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工作近日已经落下帷幕,“国考”通过资格审查人数已突破130万,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其中最热门的职位报考比例竟达到了4666:1。  相似文献   

15.
最近,历时一年多的我区首例由公务员报考资格引发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宣告结案。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何时开始?”即将大学毕业的叶佳一边做着网上的历年公务员试题,一边在论坛里焦急询问。随着公务员社会地位的逐步上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把进政府机关工作视为实现个人抱负、提升人生价值的舞台。然而,并非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据国家人事部统计,2007年国家公务员录取将近1.3万人,报考人数达53万人,报考与录取的比例约为41:1。几十万人同场作战,看不清对手的实力,对于考生来说,也许考试本身比结果更精彩。  相似文献   

17.
张瑛华 《创造》2003,(7):43-43
随着形势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近两年来,报考党校的人员渐渐减少,出现了党校函授教育能否向前发展的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审核不严,考生质量较差党校函授教育开办初期,特别重视报考者的质量,并制定了较严格的报考条件。如报考者必须是在职干部,中共党员,年龄在45岁以下,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等等。报考者必须经过各级组织部门的严格审核之后才能报考。因此,人们以能报考党校,进党校学习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如今,为了竞争,放开了报考条件,在审核上也不够严格,导致待业青年、假文凭者进入了党校函授教育学员的行列,影响了党…  相似文献   

18.
从2010年4月1日开始,公安部正式放宽了对残疾人报考汽车驾驶证的条件。全国残疾人报名领取汽车驾驶证的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台湾青年学生越来越看好祖国大陆的发展前景,看好祖国大陆的高等教育水平,选择到祖国大陆高校求学深造。 每到高考时节,大陆的高中毕业生为决定报考哪所大学,学习哪个专业,每天抱着一大本一大本的资料苦读,或  相似文献   

20.
陈漠 《今日广西》2007,(23):72-73
职场中人往往对职业评价摸不着头脑。 超过七成的上班族想当记者,但记者们却把自已描绘成“新闻民工”——身心疲惫、四处奔波、天天熬夜、收入微薄.就羞爬塔吊了。公务员说自已是压力最大的职业,但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和报考比例年年创新高。国企CEO很郁闷。都是管理人员,为何比外企要差上一大截?外企CEO也不痛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