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张建忠 《团结》2001,(6):41-42,45
1921年孙中山出版了《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物质建设)》一书,系统阐述了建设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国家的宏伟构想。在这一构想中,他提出大力发展西部经济,缩小与沿海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思想。今年年初,他在视察深圳特区时又明确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他还阐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构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  相似文献   

3.
孙庆平 《团结》2003,1(6):78-80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政治、思想、文化上都深刻地影响过近代中国社会,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及创造一个统一、富强、民主的现代文明国家的伟大构想,源于他“融贯中西”文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生活的观众     
未已 《瞭望》1991,(23)
当柏拉图煞费苦心地构想他的“理想国”时,他面临的是这样一个政治现实:当时的希腊,处于一种小国寡民的状态,大大小小的城邦遍布于这片土地上,大者  相似文献   

5.
李天斌 《团结》2003,(6):54-56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不仅是中国改朝换代的政治家、革命家,他的政治民主化思想也是那个时代中最优秀的构想。“直接民权”学说是孙中山政治民主化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香港即将回归祖国,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中国人民无不感到扬眉吐气。遗憾的是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未能实现他届时去香港看一看的愿望,但是他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取得伟大的成果,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香港这块地方被英国统治了一百余年。香港  相似文献   

7.
《瞭望》1984,(42)
邓小平同志最近在会见外国朋友和港澳同胞时,曾多次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作了阐述。本刊记者根据他的多次阐述整理成这篇文章。文中着重谈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五十年不变,就是同中国需要五六十年才能实现现代化联系起来考虑的,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允许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行得通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家.他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长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构想. 早在一九四九年三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对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提出了最初的构想,指出:新中国建立以后,要"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进而"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  相似文献   

9.
沈颖 《瞭望》1994,(20)
现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他当年竞选总统时曾提出要在美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构想,耗资将达上千亿美元。1993年1月,他上台后不久即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美国计划在今后10至15年内建成全国性信息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时隔刚刚一年,“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根治西部缺水的构想林一山林一山,原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界元老,也是一位治水奇才。长江上两大工程──已经建成的葛洲坝工程和正在兴建的三峡工程都有他卓越的贡献。从1972年起,他就开始考虑如何从青藏高原南流的五大水系中调水以济西北,矢志不渝。20...  相似文献   

11.
平等思想历来是中外思想家所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大问题,英国近代思想家托尼是研究平等思想的著名学者,他从天赋、平等对待和平等推进等角度极赋见地地论述和阐发了平等思想,他的所有政治构想、经济研究和对社会、历史的探索都是围绕平等展开的。可以说平等是托尼全部政治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为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中国奋斗了一生.根据他自己对欧美各国民主政治的了解、考察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结合中国的国情,构想出了一套完整的建立中国民主政治体制的宏伟蓝图.这幅美好的民主政治蓝图对推动中国早日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他在设计这幅蓝图指导思想及理论基础方面存在的缺陷,因而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只有对孙中山构想的民主政体图案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真正把握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的一件大事,是我们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世界所瞩目,为全国人民和一切海内外同胞所关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同志为维护祖国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从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运用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智慧而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它的具体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构想最早…  相似文献   

14.
中央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以及体现这一构想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举世瞩目。本刊创刊号发表了周毅之、施汉荣合写的《从香港问题看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文,对“一国两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理论根据,作了初步的探讨,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迫切要求加深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认识,进一步弄清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一国两制”构想作深入的理论性探讨,成了摆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为此,本刊编辑部同《南方经济》编辑部于10月24日在广州联合举行了“一国两制”构想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省市学术界人士近四十人。省委宣传部黄浩副部长参加研讨会并作了讲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曾牧野同志在主持会议的发言中指出,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为实现“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范例。他说,“一国两制”是八十年代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出现成的答案,因此,要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去寻找解决这个新问题的新方法。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阐述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分析了香港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现状,结合世界的现实、历史的状况和中国的实际,从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同角度,探讨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论根据。我们现在的研究与探讨还是初步的,仅仅是个开端。为了深入开展对香港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论探讨,本刊将继续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论坛,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这里发表的是广东学术界人士在“一国两制”构想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5.
找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宿愿。五十年代,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中国的大地上着手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要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提出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构想,并运用这些构想,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毛泽东晚年严重失误,他提出的历史任务并没有完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  相似文献   

16.
朱向东  朱峻 《求知》2008,(5):45-46
日本政府改革的基本情况 1996年桥本龙太郎首相提出了行政改革构想。但他未来得及实施就下台了。199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中央省厅改革基本法》;1999年,日本国会又制定了《中央各省厅设置法》;2001年1月,森喜朗首相亲自担任改革大臣组织实施了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一、“学习型组织”概念的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早期思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杰伊·福瑞斯特(JayForrester),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他就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具体构想出未来企业组织的理想状态一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成员间逐渐由从属关系转为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唯铭 《党政论坛》2013,(22):38-39
一、“大上海计划”由来已久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作了如此构想: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和100万英里的公路将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大海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一直是哲学界的热点问题。它涉及三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问题;哲学的科学性问题;如何认识旧体系的主要不足。在这一领域拥有重要影响的黄楠森先生努力开拓创新,但他依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想没有克服旧体系的不足。建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还是有待完成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带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抵抗住了内外敌人的绞杀,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以及他对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从实践出发,用实践来纠正自己的不正确的思想。它对社会主义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