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归纳起来就是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教育的、文化的各种手段,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必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社会控制体系;二是必须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三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四是要充分发挥人民警察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职能作用;五是必须理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养作为一种行政处罚措施,是教育挽救轻微违法犯罪人员,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劳动教养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无论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探索和逐步完善阶段,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不断研究、探索。目前,劳教审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反映也比较强烈。要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有待于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有的则需要在现行法律、政策范围内去正确理解,准确执行。 从调查情况看,我省劳教审批工作中有下面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区吸毒人员不断增多,吸毒病疫在部分地方蔓延,为进一步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查禁和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挽救教育吸毒者,最近,我们采取调查问卷、查档案、个别谈话和听取管教干部的座谈等方式,对350名吸毒劳教人员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发出调查问卷350份,收回346份,回收率为98.86%;抽查了部分吸毒劳教人员档案,对6名女性、9名男性吸毒劳教人员进行了个别问话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和掌握了当前我区吸毒劳教人员的吸毒、  相似文献   

4.
2001年-2003年湖南省劳教人员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财产型罪错、吸毒型罪错、滋扰型罪错三类罪错劳教人员占当年劳教人员总数的90%左右,劳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较高,且多为吸毒型罪错和财产型罪错.摸清劳教人员的基本情况,有助于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教育挽救措施,提高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安的稳定,既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尽管公安机关狠抓严打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刑事案件发案率始终在高位上徘徊,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只有努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最终改变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实现整个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刑事犯罪中,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重新犯罪现象突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犯罪个体的主观状态和社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探求其重新犯罪的原因,构建相应的预防应对体系,以期减少并预防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7.
谈闲散青少年的成因、特点及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成上升势头,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顽症。在这些案件中,闲散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凸显,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是当前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三逃”犯是指那些负案在逃、批捕在逃、批劳教在逃的违法犯罪人员。他们慑于公安机关严打斗争的声威和专政机关的威力,畏罪潜逃,逍遥法外,有的逃跑后重新犯罪,成为危及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近年来,“三逃”犯数量有增无减而且活动规律又有新的变化,迅速及时地将他们缉拿归案,则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及时捕获在逃犯,最近,我们结合集中打击,对“三逃”犯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从中总结出了其逃跑的原因及一些活动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完善涉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涉外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是预防和减少涉外违法犯罪案(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通过涉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本理论的介绍,针对武汉市涉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有利于完善武汉市涉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广西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是广西乃至周边省市社会治安复杂,违法犯罪案件增多的直接原因。要整治社会治安,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应从解决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和就业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特点,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二是提前介入建立帮教反馈机制;三是创建刑释回归社区保护机构;四是教习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五是制定和完善刑释人员安置教育的法律法规;六是增大控制犯罪、打击犯罪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北京吸毒问题日趋严重,对社会治安危害越来越大。为了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地区稳定,从1998年6月份以来,我们陶然亭派出所在对辖区内吸毒人员进行深入摸底的基  相似文献   

13.
深入落实“首要标准”,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关注刑释人员回归保护、救助,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其顺利回归主流社会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刑释人员归正保护需要探究回归心理机制,内化刑释人员的主流意识;构建回归过渡机制,启动重返社会工程;设计人格恢复制度。展现回归社会的自然法原则;探索前瞻保护救助机制,寻求安置帮教的长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工作在坚持特色的基础上,需要在建立未成年犯执行刑罚的法规体系,对未成年犯采用进入工读学校回归社会方式、建立未成年刑释人员(出狱人)保护组织等方面探索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工作科学发展的途径,充分发挥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工作在“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工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解决刑释人员的经济需求,还可以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刺激,增加他们与社会的联结,减少他们再次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法律对刑释人员的就业限制有着一定的现实社会心理和犯罪预防实践依据,但对所有刑释人员不加区分地如此限制显然有失公平。境外一些国家对刑释人员的前科歧视情况或进行立法予以明确禁止,或设立一定条件下的前科消灭制度。所以,针对刑释人员的制度困境,在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刑释人员的同时,还要寻求制度完善的方式加以破解,即建构刑释人员风险评估制度、废除前科报告制度、建构前科消灭制度、完善政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三逃人员”是指那些负案在逃、批捕在逃、批劳教在逃的违法犯罪人员。他们慑于公安机关严打斗争的声威和专政机关的威力,畏罪潜逃、逍遥法外,有的逃跑后重新犯罪,成为危及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近年来,“三逃人员”数量有增无减而且活动规律又有新的变化,迅速及时地将他们缉拿归案,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一、“三逃人员”增多的原因“三逃人员”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主体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方面的因素。(一)从“三逃人员”自身因素来讲,主要是:l、绝大部分存在着畏罪心理。这部分人大多没有与公…  相似文献   

17.
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重新犯罪这一社会问题愈来愈突出,已成为当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两劳”人员重新犯罪是新时期社会治安难以治理的“顽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深化对“两劳”人员重新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及治理  相似文献   

18.
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重新犯罪,这一社会问题愈来愈突出,已成为当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称“两劳”)。“两劳”人员重新犯罪是新时期社会治安难以治理的“顽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深  相似文献   

19.
浅析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关系社会治安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认真研究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两劳回归人员在实现再社会化过程中,大多数能遵守社会规范,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但是,也有一部分回归人员旧病复发.重新走向犯罪道路。据上海、河北、黑龙江、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湖北、新疆等九省、自治区、直辖市于1986年至1990年连续五年追踪调查,在3565O名回归人员中,重新犯罪的为2418名,占6.78%。王浙江省监狱管理局于1986年至199O年对三个市辖区和三个县的1722名回归人员(其中刑释人员1139名,解教人员583名)进行跟踪调查,重新犯罪的刑释人员计76名,占刑释人员的6.67%;走向犯罪道路的解教人员计54名,占解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