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没有提出过完整、系统的危机理论,但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特点、发生机制,危机对工人阶级的影响,经济危机与社会革命、政治革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还是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梳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同时结合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际材料发掘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根本上说,这次金融和经济危机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仍然是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这场危机的指针。  相似文献   

2.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表现。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经受住了历史和现实的检验,强大的生命力经久未衰。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依然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依然具有双重性的影响。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有机结合、生产和消费的全面激活、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动态平衡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危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较为集中的分析与阐释,这种解读不是教科书式、总结式的抽象公式,而是一个具有逻辑性、思想性的有机整体。马克思辨析了危机内容和危机形式,并在思维中再现了危机从抽象可能蛹化为现实存在的实际过程,基于对现实发生的危机“个别”的研究,对危机“一般”有了更深的认识,最终深刻洞察了危机的本质。通过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哲学逻辑的深度解读,可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立体丰富的形象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5,(6)
从马克思经济哲学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仍在于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同时与金融化的资本积累方式、虚拟化的"财富幻象"和投机化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危机宣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破产,冲击了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体系,也引发资本主义经济伦理观念混乱。要消除危机,根本途径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而言,则需要在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财富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站在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理论高度,以金融化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政治经济重大事件为研究对象,具有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现实对传统的经济危机理论提出了严重挑战.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运动内在矛盾外化的特殊现象形态,只要具备条件则可多种形式地发生.20世纪以来,既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出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危机;不仅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也出现了生产短缺的经济危机.特别发人深思的是,自从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危机成为世界性危机以来,经济危机不但没有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反而在每次资本主义大危机后10年左右都会催生出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进而推动资本主义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应该深刻反省自身的理论和策略,做好未来发展的战略谋划.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化与马克思"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事实上取决于对"全球化究竟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性质"这一问题的回答。事实上,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站在今天这个"全球时代"来回顾马克思,我们必然会看到马克思理论的当代意义和生命力。尽管我们这个时代的全球资本主义在许多表现形式上与马克思所亲身面对的资本主义有所不同,但在一些根本性方面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马克思的理论仍然是我们剖析和批判当今现实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7.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危机再次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凸显在人们面前。资本的本性是追求自身的增殖,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首要矛盾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二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第三个矛盾是商品与货币的矛盾,第四个矛盾是货币与资本的矛盾,第五个矛盾是利润与利润率之间的矛盾。除了这五大矛盾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其他矛盾,这些矛盾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方面刺激和影响经济危机的发生,决定了无论资本主义国家是否干预,都必然发生经济危机。只有摒弃已经过时了的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迈向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克服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摆脱给数十亿人带来灾难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8.
包振宇 《唯实》2009,(10):51-55
由于将市场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传统危机理论没有很好的解释经济危机。从政治经济学的视野出发,重新审视市场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提出市场和资本主义是不同层面的两个范畴,自由主义者对普遍市场机制的辩护与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性批判同样有力,造成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并不是市场失灵,而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构造整体存在的弊端,国家干预从来不是也不应局限于经济领域的市场,而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政经结构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白顺清  李利人 《求实》2016,(7):23-30
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科书对真理的理解具有很明显的实证主义色彩,把真理的判断标准仅仅付诸于实践,这样的理解对真理本身所应具有的内在必然性关注不足。马克思认为"真理是一个实践问题","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形成了人的对象化产物,人再以"全面的人"去占有自身的对象化产物,在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某种同一,即实现了具有必然性的真理。这种"实践真理"也预示着人要获得真理就得应用自身的全部的感官去占有对象化产物,为此人必须解放自身,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前我们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9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问题研究历久而弥新,它是伴随着人们对不公正现象的认识和对合理的、善的追求活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利益协调、社会制度、经济活动、社会秩序和生态发展等多维度、全方位地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公正思想的价值,对于坚持公正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促进社会公正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旨归,对以资本勾连起来的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了武器性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包括哲学人类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政治学批判,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人是现实的人、异化的人,发现隐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特洛伊木马——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同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的人提供了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3.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迅速走出了危机的阴霾,实现了经济的复苏。透过经济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已经初步显现,随着优越性的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无限光明。  相似文献   

14.
正在深度蔓延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各国政府力求探究经济危机的成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经济危机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对西方各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影响也较为深远,重温二者的理论,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科技观作为马克思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上体现着马克思对科技发展所寄寓的人本情怀。马克思批判了科技异化与以人为本的悖离,这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中,避免科技异化带来的危害,做到科技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和谐统一,则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促成科技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世纪上半叶,马克思、恩格斯观察到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受严重的工业污染后的自然,如何异化为人类对立面的过程,深度分析了其中种种制度根源、社会根源与科学技术根源,提出了解决自然对人异化的可能途径。因此,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马克思的自然观,包括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科技现作为马克思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上体现着马克思对科技发展所寄寓的人本情怀.马克思批判了科技异化与以人为本的悖离,这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中,避免科技异化带来的危害,做到科技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和谐统一,则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促成科技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王慧 《世纪桥》2008,(7):7-8
马克思科技观作为马克思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上体现着马克思对科技发展所寄寓的人本情怀。马克思批判了科技异化与以人为本的悖离,这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中,避免科技异化带来的危害,做到科技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和谐统一,则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促成科技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规划在分析世情、国情变化时,明确指出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在分析总体国际环境时,又特别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金融危机作为调整世界纵深格局的转折点,必须要认真解析、透彻理解。  相似文献   

20.
李朝辉 《世纪桥》2024,(5):10-12
马克思的现实观是基于他对现实的彻底批判而形成的,是科学地把握现实本质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的现实观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对人自身及其活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深入阐释了现实的本质、特征和生成条件等问题。马克思的现实观为我们准确认识现实世界、把握现实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也为我们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思想指南。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马克思现实观为指导,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充分把握时代特征和发展大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