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作权法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现行著作权法实施以来,在保护著作权与邻接权,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科技和国际著作权制度的迅速发展,其有关内容已不适应新的需要,在实施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修改和完善著作权法来实现。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对我国著作权法改革有所种益。(一院于作品著作权法对于作品的分类和范围的划定关系到作者的智力创作成果能否享…  相似文献   

2.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是现有已经生效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中标准最高、保护水平最强、影响最大的国际条约。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以TRIPS协议为契机和标准,加快了著作权保护制度建设的步伐,几经修订,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对著作权的保护标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分析了TRIPS协议保护的著作权、我国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状况、我国著作权有关法律的修订,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律制度与TRIPS协议的差距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伴随经济、科技的发展,台湾地区市场经济机制逐渐趋于成熟,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台湾地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的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法律保护是在原有法律制度基础上通过修改的方式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商业秘密的有效保护对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维护其自主创新成果和市场利益十分重要.竞业禁止制度和禁令救济制度是两种历史悠久、功能丰富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模式.企业在运用这两种模式保护自身的创新成果时,应明晰其理念基础、法律依据和适用条件,同时注意对保护模式的综合运用,以构筑高效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网络广告具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是脑力劳动成果,因此,它应该享有著作权.由于载体的特殊性和技术发展的快速性,传统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在运用于网络广告作品时存在很多障碍.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络广告作品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有效管理网络市场秩序,急需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著作权法,以便于完善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完善保护网络著作权的司法制度,加强网络著作权教育工作,加强对网络著作权的行政保护.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的新兴产业门类,同时也是最契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形式。文章从著作权制度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基本功能入手,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著作权保护制度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讨论了我国著作权制度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并分析提出了我国现行著作权制度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不足及其修改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侵犯著作权犯罪及其个罪界定倪泽仁一1994年7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八届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我国著作权刑事司法保护制度的确立和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这一犯罪的确立,在我国刑事法律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著作权的保护环境变得更复杂,网络服务提供者成为了新型著作权法律关系中的重要角色。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成本低、侵权方式和途径多样化,但维权成本偏高且技术难度很大,从而导致著作权维权复杂化,也给著作权保护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湖北省新闻作品保护的角度分析,存在新闻作品传播和著作权保护的矛盾升级、新旧媒体融合困难等现象,阻碍到了湖北经济的发展。"今日头条"的著作权纠纷给湖北省新闻出版业带来诸多启示:亟需具体化网络文字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完善新闻作品的合理使用制度,坚持"内容为王",促进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并建立著作权联合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登记制度微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登记制度是世界许多国家实行的制度,它对著作权的归属、行使、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关于著作权登记制度的规定,该制度主要体现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办法、条例中。我国应在著作权法中增加登记制度的基本规定,同时另外制定单独的著作权登记法。  相似文献   

10.
在版权游说和外交谈判的时代,人们更多关注版权(作者经济权利),著作权制度的协调不仅需要履行规则,而且需要考虑跨区域的法律环境、文化环境、法律改革、公共政策、教育,从长远来说,还需要关注法律偏见和文化歧视,经验证明,因为文化差异,相同著作权规则在不同国家实施效果是不一样的。作者精神权利国际协调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改革,现有的国际著作权条约为协调国际作者精神权利保护提供了基本手段,欧盟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各成员国缺乏强烈的政治意愿。要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作者精神权利保护和版权保护一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者精神权利不仅和数字环境密切相关,而且是重塑未来著作权法的支柱,在后数字时代,版权概念可能过时,但是,作者精神权利一定比以前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修改后的著作权法中规定了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这是保护著作权的又一重要举措,体现了著作权立法逐渐和国际社会接轨的良好趋势。但是目前的著作权法对这一制度如何实行却未作出进一步的规定,这无疑使该制度束之高阁,缺乏实际操作性。本文通过阐述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含义、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职能,并结合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现状,对该制度提出一些个人设想和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因特网在数十年的时间内风行全球,成为融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全球性传播媒体,也成为著作权和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保护的全新课题。网络作品是其保护的重点对象。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的三个法律特征,提出了网络作品发展与现有著作权制度和著作权理论中冲突较为明显、极需法律规范的三个问题,并分为三个层次加以论述,提出其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著作权保护问题是知识经济时代法律保护的重要领域,因而著作权保护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著作权法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著作权的标题保护、个别著作商品化问题等,法律尚无明文规定.要加强著作权保护,必须不断完善立法,并采取一些根治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微信平台中涉及到的著作权主体主要分为三类,即微信个人用户、微信公众用户与其他著作权人。"转载"或"转发"的行为主体主要分为两类,即微信个人用户与微信公众用户。根据著作权主体与转发或转载的行为主体的不同,微信平台中主要涉及六种著作权法律关系,即微信个人用户之间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个人用户与微信公众用户之间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公众用户之间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个人用户与非微信用户之间直接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公众用户与非微信用户之间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个人用户与非微信用户之间间接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实施"转载"或"转发"的行为主体不同,其转发或转载的行为的性质与目的亦不同,则其著作权保护的方式与方法也不相同。能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合理使用",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自然人标表之一的肖像,需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通过作者的原创性劳动,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既体现了肖像人格利益,又体现了作者的利益,本文通过对肖像概念,肖像法律保证模式的研究,针对我国当前的肖像法律保护制度的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和模式,认为我国应建立以人格权保护为主,著作权保护为辅的和谐的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在《民法典》中的基本权利定位,奠定了著作权侵权行为规制可以同时适用基本性法律规范和一般性法律规范的基础。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屡禁不止,重复侵权、隐匿侵权和高频侵权问题损害了著作权人的重要权能。著作权权利保护体系的宏观结构已经形成,但微观设计仍有待从民事基本法和著作权一般法律之间进行融合续造。当前,通过规范考察、实践经验和权利保护范式分析,解决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应提高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注意义务,侵权赔偿与收益分享机制建设并重,治理与疏解并举,强化网络著作权保护与运用的行业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著作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财产权利,而质权制度则是对著作权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由于著作权的二元结构,在质权行使的过程中,著作人身权与财产权会分属不同权利主体,从而造成权利冲突。在维护质押权的基本法律原理和著作权二元结构之下,法律应通过著作人身权自我限制和合理限制来解决质权与著作人身权之间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8.
侵犯著作权犯罪在刑法学和犯罪学上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侵犯著作权犯罪的防治,可以通过加强公民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加强犯罪人预防和被害预防工作、完善著作权保护体系,以达到对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一、著作权的内容、期限和限制 著作权,也称版权,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它通常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占有、处理和使用自己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的专有权利。对著作权进行保护首先必须从确认其专有权开始。 著作权与所有权、债权一样有自身的权利主体、客体和内容。著作权主体是指基于科学研究、文学艺术等创造性成果而享有著作权的人,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创作作品的人一般便是著作权人,其他人通过一定方式也可以享有部分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20.
专利权一般是指法律所保护的占有、使用、销售、转让发明的排他性权利。专利权和商标权、著作权(又称版权)一起,构成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所有权中的一个特殊范畴,是对智力成果的所有权,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17世纪在欧洲曾称之为精神产权。20世纪以来国际上通用“知识产权”这一法律名词,来概括工业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与商标权)和版权这两大类所谓无体财产的权利。作为知识产权主要标的的发明、商标、著作,是人们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