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修正案(八)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社区矫正被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这无疑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但是,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当前还存在着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制度的认识存在偏差、非监禁刑适用比例偏低、社区矫正工作主体亟待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还不能做到规范运行等问题和制约因素,严重影响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八)》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社区矫正制度。但是,《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社区矫正制度的规定仍存在诸多缺憾。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发展与推进,作为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刑法加以进一步完善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对于《刑法修正案(八)》中确立的社区矫正制度有必要从立法上作进一步的完善:一是应当在刑法中明确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为司法行政机关;二是应当在刑法中明确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为目前试行中的"五种人",即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三是应当在刑法中确立社区矫正前的社会调查制度,明确调查评估主体和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及在刑事司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从法律上明确肯定了社区矫正制度,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从此有了法律依据。目前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已基本纳入社区矫正,随着非监禁刑监管方式的变化,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区矫正工作的角度对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现代化的基本价值目标是工作主体从"一元化"到"多元化",工作向度从"单向主导"到"多向共享",工作本质从"集权化"到"分权化",工作格局从"政策化"到"法治化",工作目的从"工具化"到"价值化"。因此,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现代化价值取向、工作主体、工作目标、工作特征、工作内容、工作制度等要素的考量,确立"社区本位"理念,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合作"的参与主体间的合作共治共享格局,形成法律规则和道德规范相结合的社区矫正教育机制,是社区矫正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从法律上明确肯定了社区矫正制度,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自此有了法律依据。随着非监禁刑监管方式的变化,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对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预防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途径和方法,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正案(八)实行社区矫正的规定,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为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继我国刑事法律中有关社区矫正内容的确立,加快研究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是一种矫正罪犯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从局部试点到全国试行的逐层推进,我国最终将社区矫正这一舶来品确立到刑罚执行制度中.随着刑罚轻缓主义在行刑阶段的展开,以及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对判处管制和缓刑的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的规定,如何有效执行社区矫正,促进犯罪分子改造自我,越来越为理论界所重视.贯彻群众路线,能够有效地保证社区矫正的开展和社区矫正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假释犯适用社区矫正的行刑方式。但由于社区矫正制度刚刚确立,在立法规定上尚有不足之处。文章分析了假释犯在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建立假释犯社区矫正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八)》不仅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社区矫正制度,也为少年犯罪案件的司法制度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少年犯罪案件审前调查制度所涉及的内容是为帮助法官恰当认识和科学处理少年犯罪案件在审判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相关调查工作与规则。建立少年犯罪案件审前调查制度,是帮助少年犯罪人健康成长、准确了解犯罪情况、深入了解犯罪人、恰当贯彻刑法相关规定、合理进行审判活动、科学作出案件判决乃至有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少年犯罪审前调查制度的具体建构涉及案件范围、开始调查时间、调查机构、调查范围以及调查结果等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矫正制度遇到了一系列瓶颈性问题,如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会影响社区矫正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而且,新的形势对社区矫正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之本土化模式,有助于解决目前影响社区矫正的问题。本文选取位列社区矫正工作最先试点区域之一、兼有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新型城镇和老旧城镇特点的北京市大兴区,作为探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之本土化路径的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社区矫正立法已取得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正式确立了社区矫正制度,细化了社区矫正的适用条件,加强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强化了检察机关对于社区矫正过程的监督。但是,仍然存在明显不足,如社区矫正的主要法律渊源地位尴尬,社区矫正执行机关尚未明确,社区矫正对象存在争议,相关称谓混乱,再社会化内容缺失与不足,社区矫正奖惩种类缺乏统一的规范等等,需要进一步通过立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在全国范围内试行,预示着我国刑罚制度由重刑主义向轻刑主义演化,这种新的行刑方式亦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完善之处,检察机关须改进法律监督的职能,并向社区矫正全方位延伸,才能使社区矫正工作达到预期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一种刑事司法处遇方式,在改善矫正效果、缓解社会矛盾、减轻矫正费用和提高罪犯社会回归率方面能够发挥独有的作用.国外的社区矫正制度发展较为完善,有许多我们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而加强社区矫正制度的研究对改善我国司法环境、促进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应当确立并逐步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制度与人身危险性理论息息相关,人身危险性意蕴下的"再犯可能性"直接关涉到社区矫正的实践运转与目标实现。在社区矫正中关注矫正对象的人身危险性,既是确立社区矫正界限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行刑个别化原则和恢复性司法理念的要求。国内外把人身危险性理论局限于对服刑人员的危险性评估及行刑中的分类管理,这一静态化、单向化的适用具有诸多弊端。基于人身危险性理论研究的现实价值与薄弱现状,应当从社区矫正前整体评估、矫正中分类管理、矫正后行为反馈三方面来践行人身危险性理论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管理制度,第一次在刑法修正案(八)中正式作了明确规定,这对于我国刑罚制度改革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也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实践中成绩与问题并存。南京作为我国社区矫正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在长达7年的摸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社区矫正制度,但暴露出的问题也反映了社区矫正工作在国内普遍存在的积弊。要使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生根发芽,必须首先解决社区矫正适用范围、执法主体、矫正措施等制度性的问题;而从大的方面来看,社区矫正的构建,归根结底还在于对行刑个别化和行刑社会化原则的贯彻。  相似文献   

17.
克拉玛依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已经建立,确立了"政府主导推动、司法行政组织实施、社会多方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总体思路。但是,还存在着社会认知度很低、法律依据缺失、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制定社区矫正法,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保证社区矫正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自2010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初步建立了社区矫正的组织体系,在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制约了我省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我省仍需在完善具体矫正措施、建立专业工作队伍以及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9.
论社区矫正制度的司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情形下,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立法滞后、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监控机制尚未形成等。因此,为了顺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确保社区矫正的有效性,实现刑罪的目的,加快社区矫正法制化建设,有必要从实体上、程序上、组织上加强和完善社会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论社区矫正机制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区矫正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着一种新的矫正理念,是对现有司法资源的科学整合。社区矫正机制可构建为管理机制和具体的社区矫正机构,各部门应按照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力,使社区矫正机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各个方面的工作协调运行,以较小的矫正成本投入获得较大的矫正绩效,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