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入发展,人民调解除了参与邻里、家庭等传统型矛盾纠纷调解外,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在诸多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人民调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预防化解由工程建设引发的征地、拆迁、用工等矛盾纠纷,防止了无数起群体性纠纷、上访、民转刑事件的发生,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信息之窗     
《人民调解》2021,(3):62-64
宁夏司法厅开展为期10个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2021年2月1日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开展为期10个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力争人民调解排查化解疑难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5%以上,实现"小矛盾不出村(居)、大矛盾不出乡镇(街道)、疑难纠纷不出县(区)"。专项活动重点排查涉疫情、婚姻家庭、征地拆迁等易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的纠纷隐患,最大限度把问题排查在初始。  相似文献   

3.
公证有效化解征地矛盾纠纷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征收农民集体土地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的问题,应当妥善地预防和化解。公证制度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法律手段,在化解征地矛盾中可以大有作为。实践中,公证机构已经介入了大量的征地工作,预防和化解了很多征地矛盾。但是,由于法律依据不足等原因,公证化解征地矛盾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国家应当在土地征收法中设立相应的公证制度,政府应当重视运用公证手段预防和化解征地矛盾。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是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运用群众工作原理统筹检察环节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是人民检察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党的根本路线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检察环节社会矛盾纠纷特征的分析,探讨检察机关基本职能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的关系,从而探索运用群众工作原理统筹新时期检察环节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机制,为检察机关有效化解新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平利县司法局,是全县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先进集体。为了切实有效化解诸多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和谐,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创建了"平利县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调处重大矛盾纠纷12起,全县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 582起。其做法值得关注和借鉴。一、健全组织网络,形成调解强大合力。该局坚持着力构建三级调解网络和行业性专业调委会的大调解网络体系,在县上成立矛盾纠纷第三方调解中心,中  相似文献   

6.
刘明 《人民调解》2006,(10):46-46
人民调解员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生力军。但是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经费和报酬都是乡村集体组织支付,人民调解一直是无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为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实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石家庄市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精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张要依法化解的征地矛盾.是指在经过依法批准而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的过程中.负责组织实施征地工作的市、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政府),与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以下简称农民)之间.因未能就征地补偿安置等问题达成协议而形成的矛盾.即在合法的征收决定下产生的矛盾。在这种矛盾下.政府需要及时推进征地工作.  相似文献   

8.
徐慧前 《人民调解》2012,(10):30-31
近年来,安阳县围绕“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打造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安阳县”格局,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3年来,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3034起,成功调解22573起,调解率100%,调成率98%,一大批疑难、复杂、重大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有效地防止了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韩鹏  何冰冰 《中国公证》2011,(10):30-30
近年,通榆县在城市化进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征地拆迁。能否妥善安置拆迁户,公开、公平、公正地实现他们应得的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司法局党组的领导下,通榆县公证处高度重视对这一领域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近30年,化解的纠纷大部分是家长里短的琐碎矛盾,可也不乏重大疑难纠纷。遇到这样难啃的"硬骨头",我从来不轻言放弃。在调解重大疑难纠纷的时候,我坚持"多次调解不终结、就地化解不上交;法制宣传为主线,结合情理求和谐;操作程序规范化,采用调解‘五步法’"的方法,取得了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民间纠纷,使人民调解在维护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今后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任务 首先,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因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企业改制重组、职工下岗待岗、拖欠工资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突出,部分地区群众上访有所增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调解作为一项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与工业建设用地需求迅速增加,这使得许多城市都面临大量的征地及拆迁问题,但由此产生了诸多矛盾,如暴力拆迁、群体性事件,甚至造成流血冲突的案例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冲突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只着眼于矛盾激化时救急应对甚至一味打压矛盾。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合理地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笔者认为解决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最终要靠法治,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下纠纷才能得到最终解决,才能有效化解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平安江苏来之不易!”在去年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祥国感慨地说.平安主要归功于两大支撑,一是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二是矛盾纠纷激化及其犯罪的防控.而人民调解工作把大量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形成之初、激化之前,堪称平安的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在化解民间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发生矛盾纠纷以后,纠纷当事人都愿意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平等协商、化解矛盾、消除隔阂。然而,笔者从近几年的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发现,由于文化程度、法律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局限,一些纠纷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社会矛盾呈现多发性、多样性、复杂性和易激化性等特点。由于非诉讼化解矛盾纠纷功能的弱化,人民法院由化解矛盾的最后一道防线成为第一道防线,审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近年来,济南中院着力推动建立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一体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的优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同时,工作重心前移,法官深入村(居),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从济南中院近年来的实践看,一体化机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新时期预防化解涉诉矛盾纠纷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刻变迁,社会利益格局大规模调整,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以司法诉求的形式涌入司法领域。因此,检察机关如何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确立化解社会矛盾的执法思想就成为摆在检察机关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检察机关如何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发挥作用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谢忠兴 《人民调解》2011,(10):36-38
《人民调解法》对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依据。作为在青海发展梯度中处于较低层次的青南藏区,如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司法行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邱石扬 《法制与社会》2010,(27):183-18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为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要求政法机关在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也提出要建立健全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建立依托“大调解”工作体系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在检察实践中,我们应适当运用刑事和解制度来最大程度的化解社会矛盾,把矛盾消灭在检察环节。  相似文献   

19.
邢旭明 《政府法制》2011,(31):61-61
近年来,山西省屯留县人民检察院把对全县重大项目建设的服务手段概括为七大措施:主动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积极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的预防性监督和警示教育活动;帮助化解重大项目建设进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配合县委、县政府妥善化解在重大项目征地拆迁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纠纷;依法保护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者、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也是地方发展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基础,在集体土地征收中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妥善化解因征地拆迁〔1〕所引发的行政争议,是征地拆迁部门、人民法院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征地拆迁矛盾纠纷仍然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