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凡 《拉丁美洲研究》2020,42(1):15-35,154,155
中拉关系研究日益成为拉美学界的一种“显学”。有关这一研究领域的问题、材料和思路繁多,构成各具特色且相互参照的研究路径。21世纪第二个10年间出现的进路之一,聚焦于中拉关系及其研究的标志意义、问题意识和学术积累,尝试将学界有关中拉关系的主要分析模式与最新的政治、经济、社会交往数据资料整合,为这一研究确立一些基本的研究议题、参量和思路,力图全面考察中拉关系的历史进程、发展现状及其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呈现的意义。作为保持该研究进程可持续性的阶段性成果,这一进路提炼出十大问题,即中拉关系新阶段的界定、中拉关系的战略定位、中拉整体合作与双边合作的辩证关系、中拉整体合作与拉美地区主义、中拉产能合作、中拉科技合作、中拉人文交流、中拉关系的制度性约束、中拉关系与全球治理和中拉发展战略对接等。进一步的研究则需要关注中拉关系及其研究的动态化和前沿性、主体化和互应性以及多样化和联动性等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自发发展、自主发展两个阶段之后,当前中拉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构建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是双方关系"构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构建发展"关系的内涵包括以规划未来中拉关系新格局、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为战略目标,以构建新的中拉合作框架和模式为战略路径,以协商共赢、不针对第三方为合作原则。进入"构建发展"阶段的中拉关系在政治、经济、人文交流和多边合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国际形势处于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转型具有复杂性且拉美转型道路艰难,中拉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与拉美要顺利推动转型时代的战略关系,有三对主要矛盾需要解决:其一是合作机制的逐步完善与预期成果之间的差距;其二是中国持续的战略投入与拉美国家承接能力之间的矛盾;其三是双方对发展关系的迫切需要与相互认知的显著欠缺。双方不仅要从战略高度对中拉关系未来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和合作路径进行构建和规划,还需构建和塑造同属中拉人民的价值观和认知理念。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在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引导下,中国开始从全球视野和全球利益角度对拉美进行重新定位和战略布局,拉美成为中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可或缺的一个地区。通过顶层设计,中国对拉美的目标及路径进一步清晰,中拉关系从受全球化驱动的自然发展阶段向战略引领阶段转变。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战略目标下,中拉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以及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打造中拉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理念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中国对拉战略目标不是短期的,要立足长远,必须通过不懈的、潜移默化的努力,去逐步构建和培育。在保持对拉美战略耐心的同时,战略预期也不能过高。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拉关系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中拉关系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面对世界及拉美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对拉战略的确定性将给中拉深化合作带来可期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拉关系的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1978—2001年为第一阶段,"高访驱动"是主线,主要成就包括中国扩大和巩固在拉外交阵地,与部分拉美国家深化和升级双边关系,中国复关/入世得到拉美国家的理解和支持。2002—2012年为第二阶段,"贸易驱动"是主线,主要成就包括中拉贸易实现"三级跳",贸易、投资、金融合作全面展开,中拉双边关系形成三层次、多元化大格局。2013年以来为第三阶段,整体合作是主线,主要成就包括中拉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拉经贸合作跨入"金融驱动"阶段,中拉开始对接"一带一路"。在中拉关系发展诸多成就中,准确把握拉美地区的3个特点、构建中拉关系的"四梁八柱"是两项突出成就。中拉双方正在进行新一轮战略调适,向拉美国家阐明中国新时代发展战略的经济意义,展现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支持拉美一体化和拉美国家团结,分析总结经贸合作经验,探索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合作机制,将有助于推进中拉整体合作。  相似文献   

5.
龚云  贺钦 《拉丁美洲研究》2022,(6):2-15+154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友好往来与互利合作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发展中国家开拓创新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对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拉关系步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在中拉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拉交往呈现“五位一体”新格局。中拉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往来发展迅速,人文交流全面开花,国际协作日益紧密,整体合作初具规模。中拉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以公平正义为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当前,中拉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拉携手共进符合中拉人民的最大利益,代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南南合作的新境界和新趋向。面对世纪疫情与时代变局,中国将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一道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共享机遇,共同谱写中拉关系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当前,拉美国家政治社会形势总体稳定,经济有望实现温和复苏增长,对外交往多元务实。拉美政治格局继续调整,无论左翼还是右翼政府均顺应时势,谋求改革以改善民生,推动国家发展振兴。中拉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其目的是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这是双方合作的根本动力。高层交往引领中拉关系迈上新台阶;中拉整体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并全面推进;中拉务实合作实现换挡加速,中拉传统贸易模式正在经历转型升级,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不断涌现,中拉经贸关系有望进入贸易与投资并重、更加全面平衡的发展新阶段;中拉人文交流持续走热,成为中拉关系发展的助推器。中拉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共识不断增多,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交往互动不断增加,为中拉关系提升战略内涵和全球性影响提供了强劲动力。中拉需要更高水平的优势互补,需要共同提升经济竞争力,实现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将是双方迈向美好未来的"金钥匙",将为中拉共同建设更高水平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和拉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加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合作是双方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必要选择,也是中拉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内在要求。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是中拉的重要共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为中拉合作拓展了空间,中拉论坛机制的启动为中拉合作提供了契机。未来中拉双方应该以中拉论坛为合作平台,以加勒比共同体为重点合作区域,以清洁能源为重点合作领域,构筑双方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关系迅速发展并愈发呈现一种新趋势:中拉合作正超越传统的政治经济领域而拓展至人文交流、经验分享和文明互鉴等更深更高层次。这种趋势背后的动力一方面源于构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源于相互理解的缺乏日益阻碍中拉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2018年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和2021年《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的发布,为新时期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质升级、稳步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行动指南。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来看,中拉合作关系要保持稳定和可持续性,亟待构建一种以中拉命运共同体为思想引领、以实现共同发展为根本目标、以知识分享和发展互鉴为手段、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实践平台的新型交流合作关系。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观形成的基础上,分析推进中拉发展互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释中拉发展互鉴的目标、内容和路径,并就如何通过发展互鉴构建新型交流合作关系提出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2016年11月17-23日,习主席出访拉美三国并出席APEC领导人第24次非正式会议,深化中拉务实合作,构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丰硕成果。此次访拉进一步完善了中拉合作布局,开启了双边关系新阶段,实现了中拉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推动了中拉合作换挡提速,提升了中拉人文交流,拉近了中拉人民心灵的距离。新的《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于11月24日发布。该政策文件通过提升精神实质和具体举措等一系列发展对拉关系的新主张和新倡议,充分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对拉外交成果,体现了习主席治国理政的外交思想。同时,新的政策文件包含政治、学术、企业、媒体等各个领域在对拉关系中发现的新挑战和新问题,甚至新设想、新思路以及新经验,对未来中拉务实合作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经贸合作是中拉关系的核心内容,主要表现在:中拉经贸关系实现了十年三个台阶的跨越式增长;2010年中国对拉美地区的投资飙升,成为中拉合作的新亮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了中拉双边金融合作.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工业化模式的转变创造了巨大的资源和能源需求,这是当前中拉贸易繁荣的根本原因.然而,各界对当前中拉贸易关系的繁荣发展评价不一.其中既有“互利共赢”“健康可持续”等乐观主义的正面评价,也有“依附论”“新殖民主义”或“具有南北关系”特点的悲观论调,还有超越上述乐观和悲观两种情绪的观点,即认为拉美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拉美国家能有效利用出口繁荣获得的资金.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工业化进入以重工业重新大发展为主要特点的新阶段,这给中拉关系深入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随着中拉双方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中拉关系朝着越来越相互依赖的方向发展.本文以复合相互依赖为视角,认为中拉间的相互依赖正在从经济相互依赖向多方位相互依赖发展;彼此间相互依赖,既受双方经济利益和对外战略的影响,也受美欧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双方的相互依赖虽然也呈现出不对称的特征,但不会转化为单方面获取更大利益的工具,反而会成为双方开展互利共赢合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拉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中拉关系持续升温,中拉整体合作的基本要素日益完备,"中拉论坛"因势而生。构建中拉整体合作机制的进程并非一片坦途,尚存诸多需要妥善处理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干扰性因素。创立"中拉论坛"机制需要创新思维,打造"稳步推进、增加特色、互动共进"的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引起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警惕,美国采取多重手段公开阻扰中拉合作,包括在拉美事务上频频发表反华言论、加大打击拉美左翼政权、拉拢右翼政权组建"反华阵营",并警告与中国新建交的拉美国家。特朗普政府施压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拉美国家对华态度有所调整,但从长远看,基于中美关系、美拉关系及中拉关系的本质特点,未来中拉合作仍将保持良好势头。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将继续阻扰中拉关系发展。中国应妥善应对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保证中美拉三边关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与CAF一拉丁美洲开发银行共同举办的"从非正规性到发展: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城市化、创业和竞争力"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4月28日在北京召开。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关系呈现出更加全面、快速的发展势头,双边政治、经济合作日益密切,未来中拉双方的合作前景会更加广阔。与此同时,中拉关系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因此中拉双方应加强团结合作,实现互鉴共赢。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速下滑、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为了应对挑战,中国一方面需要加强创新,改变目前人均产出水平过低的局面,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需要推动城市化进程,以推进工业化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不仅是"地"的城市化,更是"人"的城市化,这要求进行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应注重吸取拉美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产生拉美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贫民窟"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伴随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中拉经贸合作的上升,中国学者日益深入和广泛地关注拉美,试图从拉美的发展中寻求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并力图在学理分析中找到推动中拉稳步发展的路径。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拉美经济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通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以可视化的分析展示拉美经济学科的发展规律。本文认为,拉美经济研究呈现一些明显的变化趋势:一是以拉美各国及拉美整体经济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数量急速增长,这与中国打开国门且放宽视野、学习借鉴他国经验密不可分;二是拉美经济研究趋于细化,由大量经济概况研究转为具体经济问题和专题研究;三是中国在拉美经济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拉的互补性和借鉴性成为研究热点。同时,中国的拉美经济研究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性,各时期的热点问题与国内关注和拉美形势双重相关。21世纪以来,"中拉合作"和"中拉关系"等成为中国拉美经济研究的关注重点。历史趋势外推显示,"中拉合作前景""投资环境评估""智利改革经验"等主题研究或将在未来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了21世纪10多年来中拉合作在领导人高层互访、经济贸易合作、文化交流、多边国际机制的参与及合作等方面的四大成效,分析了取得上述成效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发展诉求和双方的务实合作,二是全球体系结构的动态发展进程。作者认为这两个原因也是中拉合作取得成效和未来深化合作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深化中拉经济合作的未来发展空间,指出深化中拉经济合作不仅能为中拉合作关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对中国和拉美国家摆脱美国的制约,推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多元化和摆脱中拉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外围地位都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经过了从点到面、从基础性到战略性、从无足轻重到不可或缺的历程。本文基于双方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将1949年以来的中拉关系归纳为三个阶段,即政治驱动为主阶段(1949—2001年),经贸驱动为主阶段(2002—2012年)和战略引领、多擎驱动阶段(2013年以来)。本文将战略引领、多擎驱动阶段称之为"构建发展"阶段。战略引领表现为双方关系的全局性和战略性日益凸显,双方政府主动从战略高度规划彼此关系的发展。多擎驱动表现为推动中拉关系发展的动力向着政治、经贸、社会、人文、国际协作、安全领域及整体合作方式全面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战略合作格局。本文认为,要充分评估当前中拉关系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表现出的韧性。未来中国必将从大国责任和全球发展与治理的必然逻辑出发来建构中拉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对拉战略在追求发展利益的同时兼顾道义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拉共体论坛(中拉论坛)的成立是中拉关系迈入整体合作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中拉整体合作的重要多边平台。整体合作意味着合作领域的全面性、合作对象的整体性以及合作水平的战略性。鉴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多样性、地区大国在发展模式和执政理念上的差异性、次地区合作机制的参差不齐以及拉美国家财政能力下降等现实困境,需要在地区、次地区和双边层面上协调现有机制,从而达到有效推进中拉整体合作的目标。中拉整体合作的路径调整应基于下述理念与原则:在协同地区、次地区和双边层面的机制时,须确立不同层次机制的工作重点与特色;鉴于拉美塑造议程能力相对较弱,中方应在理念、机制和资金等多方面加强公共产品供给,确保对中拉整体合作的宏观引领与市场激励;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涵盖拉美的战略机遇,努力构建以发展战略对接、市场与社会参与、利益与风险共担为主要内涵的整体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外交是中国对拉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拉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中拉文化外交经历了文艺外交和文明外交两个层次。随着中拉关系步入"构建发展"的新阶段,中拉文化外交也上升到思想外交层次。中拉已经具备了进行思想外交的条件:拉美国家主观上更加认同中国走自主发展道路的理念,中拉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中拉已提出构建发展未来关系的先进理念。中拉思想外交的重心是塑造中拉共识。当前,中拉应就三对问题达成共识。一是一致性与差异性,其实质是"和而不同"的问题;二是共同发展与自主发展,其实质是"共建共享"与"自立自强"之间的平衡问题;三是主动性与相互性,其实质是"互学互鉴"问题。中拉可通过完善合作机制、多元化文化外交主体、推进学术文化外交、完善文化传播体系以及加强文化产业合作等路径共塑中拉共识,并使其深入中拉双方社会,最终内化为双方民众的共同认知。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年初召开的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为中拉关系和经贸合作确立了基本方针。然而,中拉之间相距遥远,加之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模式差异较大,因此中拉经济发展战略如何有效对接一直是摆在学界和政策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较长时间跨度数据入手,对比分析了中拉经济发展历程和互补性特征,提供了双方经济发展战略对接的客观基础。鉴于拉美是一个具有相对先发优势的中等收入发展中地区,与亚非等传统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在与其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对方意愿和实际诉求,理性、稳步推进。在中拉双方均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背景下,中拉经济发展战略对接面临难得的机遇和合作空间,贸易和投资作为实现对接的"双驱动"引擎将发挥重要作用;对接过程应坚持以市场化导向为主的运作理念,力求推动中拉合作向着理性、稳健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