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共亡党,究其根本原因是党在自身建设上存在不足: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盛行导致苏共失去执政的群众基础、党内改革变相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导致苏共丧失执政的正确方向、党内干部任免机制僵化导致苏共缺乏竞争活力、党内特权阶层利益合法化导致腐败加快苏共亡党步伐、党内高度集权和缺乏有效监督更是扼杀了苏共的生命。以苏为鉴,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从严治党贯穿到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象纸牌做的长城,轰然倒塌,苏共亡党,因素很多,但民族问题是其深层次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主讲人:黄苇町,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研究员,著名党建研究专家,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的消费之谜》、《中国的隐形经济》、《厚望》、《世上有真情》、《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苏共亡党十年祭》等。本次讲座录制的是黄苇町研究员在山东省委讲师团举办的全省学习中共党史理论骨干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报告人紧密联系前苏联共产党亡党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长期致力于制度反腐研究的著名专家、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和法学硕士、副研究员董瑛先生合著的《苏共亡党之谜——从权力结构之伤到用人体制之亡》(以下简称《苏共亡党之谜》)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问世。这是关于苏共和苏联学研究的一朵奇葩,是苏联学研究的一件幸事,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5.
苏共亡党过程中的领导干部因素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共亡党已经20多年了,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极大的打击,留给世界的教训可谓沉痛。其历史教训主要在于:苏共中央主要领导干部缺乏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背离甚至背叛马克思主义,高级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并腐败变质,等等。深入剖析这些深层次原因,吸取其教训,对于我国当前及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东欧演变和苏共丧权亡党无不昭示着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如何吸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的外在表现,是政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保障。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苏共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其执政地位的丧失令人触目惊心。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作风建设的软弱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方面。汲取苏共亡党的教训,切实加强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期新阶段加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凭借,也是中国共产党承担使命,满足人民期待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苏共亡党已经20多年,但留下的经验教训很值得我们挖掘。本文主要从苏共党内民主演变方面进行研究。先从党内民主重要性说起,再谈列宁到戈尔巴乔夫党内民主的演变过程,最后分析党内民主缺失导致其不断僵化丧失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个人需要信仰,政党也需要信仰。政党信仰建设对于个人信仰的选择、确立和保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为了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避免苏共亡党的历史悲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党的信仰建设、坚定全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践行马克思主义,把"四个能否"客观标准落到实处;抓住"关键少数",使党的领导权真正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是加强党的信仰建设的五个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戈尔巴乔夫按照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建党思想对苏联共产党进行改革,使苏共在突如其来的转型中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改变了性质,最终失去了执政地位。在苏共亡党二十年之际,反思戈尔巴乔夫的建党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一党长期执政的党.跨入新世纪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许多的挑战和考验.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则是党能否巩固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下去.总结中国与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的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与教训,特别是苏共丧权亡党的历史教训,使我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并为将来更好的执政弄清前进方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就是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前途和命运的思考.本文拟从对执政的共产党前途和命运思考的历史回顾、20世纪90年代苏共丧权亡党的主要原因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从这些历史教训中受到的警示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后的苏共瓦解,到苏联解体,可以说是20世纪最有震撼力的历史事件之一。虽然事件已经过去多年了,但人们对于从各种角度来反思这一事件,却从来没有停止过。黄苇町前苏联的解体总的来说是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恶性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首先是苏共长期拒绝改革开...  相似文献   

13.
苏联共产党是个有90多年战斗史,执政70多年的党,她曾经领导苏联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围攻,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她的领导下,一个经济落后的俄国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这是与苏共坚持不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分不开的。苏共在执政的74年间,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造成了严重的失误,其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严重失误是导致苏共失权、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总结苏共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搞好党的建设,搞好思想政…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首要的是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初期,既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期间,中共对苏共二十大的认识变化曾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当时对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探索。探究其中的原因,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从而不断地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关于中共对苏共二十大认识变化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惯…  相似文献   

15.
苏共党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严重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 验和实践告诉我们: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6.
苏共的垮台,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无疑是一杯“苦酒”。它的垮台,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透视苏共衰亡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苏共的垮台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苏共对党内监督体制的探索逐步偏离了正确的“航道”,从而造成苏共党内权力高度集中,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不断滋长、蔓延,从而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和声誉。本文就原苏共执政后党内监督体制的演变与启示进行探讨。一、苏共党内监督体制的演变纵观苏共执政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苏共执政后党内监督体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从总结教训的视角看,苏共干部选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不能有效地平衡干部选用权力集中化与分散化、干部任用周期长期性与短暂性的关系,不能构建正常的干部退出机制,以及在用人标准方面没有从系统论的视角构建好德才兼备的指标体系,也没有处理好德与才的关联性。值得指出的是,苏共下台从根本上讲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更不应当将苏共丧失政权归咎于斯大林本人。苏共在用人方面的主要错误在于,没有从德才兼备用人标准实现机制的视角来构建和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曾经执政74年的苏共亡党20年祭。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引用过一句名言——“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  相似文献   

19.
苏共从1919年开始到1939年的20年间,在全党范围内一共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清党"。清党是苏共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加强党的队伍建设的一种特殊探索,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因为缺乏科学标准等原因产生了不少问题,留下了一些惨痛教训。认真总结苏共"清党"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共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党外缺乏制约,党内监督乏力;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而且其地位偏低;监督机构权限狭窄,监督对象部分错位。综观苏共权力监督制约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引出以下几点教训和启示:第一,必须充分认识执政党党内权力监督的重要性,加强权力监督机制建设。第二,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第三,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