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唐山过台湾的故事翻开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历史,可以看到,从秦汉时代起,闽越族就居住在台湾海峡两岸。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中国大陆居民大规模经营台湾,最早的一次是在1700年以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孙策、孙权兄弟在江东建立吴国,曾派军队在卫温。诸葛直率领下,渡海到达台湾。那时的吴国学者沈莹曾写下了一本《临海水土志》,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台湾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人推测说,当年,沈莹很可能曾经随卫温等人到过台湾,不然不可能对台湾的描述如此具体、如此明晰。到了公元607年,隋朝统一中国。隋炀帝根据一个名叫何…  相似文献   

2.
熊子杰 《黄埔》2023,(5):91-94
<正>第十五章左宗棠精神永存台湾:未曾踏上台湾一步,他无时无刻不心系台湾左宗棠在世时未曾来过台湾,他也不曾担任台湾官职,但台湾的命运却是与他息息相关。若不是左宗棠,台湾人早沦为亡国奴;若不是左宗棠,台湾早期的建设及发展,也将成为南柯一梦;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台湾也可能不会建省,就算建省也不会如此早;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的眼光及推动,也没有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相似文献   

3.
水青山 《台声》2010,(3):60-65
<正> "台湾那边过春节也和我们一样吗?"——今年春节前夕,有位不太了解台湾的大陆网友发帖问,很快就有人回答说: "当然一样……因为台湾(同胞)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浓缩着中华传统文化诸多元素的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传统佳  相似文献   

4.
《台声》2009,(7):61-62
没去过台湾的大陆读者,一提起去台湾旅游,首先在脑海中出现的景点,大概都是阿里山、日月潭。阿里山、日月潭确为台湾旅游的象征.但如果只是阿里山、日月潭,那就有以偏概全之嫌了。因为台湾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其东海岸沿线,就有人觉得是台湾最值得一游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提起台湾历史,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民族英雄郑成功。正是他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为开发台湾作出过不朽贡献的人物——陈永华。从1661年郑成功复台到1683年郑克塽降清,明郑政权治理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11)
正5月19日下午,浙江省东吴卫温船队远航台湾基金会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吴晶、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国华等领导出席会议。大陆和台湾岛内相关研究人员和各界代表也应邀参加会议,并就有关议题进行了研讨。吴晶在致辞中强调,东吴卫温船队远航台湾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是台州乃至全国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希望基金会成立以后,进一步深化卫温船队远航台湾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统一会损伤台湾人民的利益,事实果真如此吗?曾有人对岛内台湾同胞的心态做过调查:关于台湾的前途,是赞成“统”还是赞成“独”的问题,台湾同胞所持的态度是“中间大,两头小”,即少数人主张急统,少数人主张急独,而80%的人则主张维持现状。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由于两岸隔绝的时间太长,台湾同胞对“一国两制”还不够了解,存有疑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台湾人民求和平、求稳定的心态。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到底怎样才能使台湾老百姓的日子和平、稳定,怎样才能把目前的现状“维持”下去呢?笔者认为,实行“一…  相似文献   

8.
正有人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其中,温文儒雅、温柔精致的台湾青年男女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些年,我不记得采访了多少位台湾青年,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故事,但是,仔细想来,他们身上却有着相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台湾神秘的“特种部队”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以神出鬼没而著称于世。有人说它战功赫赫,也有人说它罪孽深重。有人喜欢它,也有人诅咒它。无论是喜爱还是诅咒,人们都称之为“魔鬼部队”。  相似文献   

10.
台湾现代诗的发展,是两个球根的开花、王:您是《笠》诗社的主要成员,曾亲身参加了台湾现代诗的运动和创作,是否请您谈谈台湾现代诗运动的历史。有人说,台湾现代诗是大陆新诗的延续和发展,您对这种看法持何种态度? 杜: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环,始于1917年开始的文学革命,而以胡适的尝试集为新诗的滥觞。到了1925年,中国新诗发展为新月派(格神诗)、现代派(象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家族政治,自台湾实施"地方自治法"以来即已存在,可谓由来已久。每到选举时节,家族政治的问题就会浮上台面,引起社会大众的注目。今年由于"立法委员"、"院辖市长"、"市议员"三项重要公职选举同时进行,又因"精省"效应引发卡位战,"政治世家"全力动员,夫妻档、兄弟档、姐妹档、父子档纷纷登场,热热闹闹的家族政治已成为台湾政坛的又一奇观。有人说,这是"内举不避亲",人尽其才,台湾政治民主化的最好体现;也有人说,这种家族庇荫,兄终弟及的现象,是封建宗法制度的残余,实质上是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嘲弄,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孰是孰非,世人自有公论。一、家族政治的类型及表现形态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地方政治向来派系、山头林立。不论派系也好,山头也好,绝大多数以家为本位,先家庭而后家族。尽管表现形态五花八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夫妻档较为有名的是属民进党的姚嘉文、周清玉,黄天福、兰美津,许信良、钟碧霞,以及已经离婚的  相似文献   

12.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上面所引这首《复台》诗,系三百二十年前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所写的。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奋不已。众所周知,台湾自古系我国领土。早在三国(二二○——二八○年)时代,东吴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到  相似文献   

13.
古远清 《台声》2001,(4):31-33
撰写《台湾文学史》,在台湾被称为“一项何等迷人却又何等危险的任务”(杨宗翰《文学史的未来 /未来的文学史?》,台北,《文讯》 2001年 1月号)。这里讲的“迷人”,是因为至今还未出现过一本严格意义的《台湾文学史》,要是有谁写出来了,就可落得一顶“开创者、奠基者”的桂冠。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在《台湾文学史》编写中,充满了“统、独”之争。但有人眼看大陆学者撰写了一部部厚厚的《台湾文学史》及其分类史传进岛内,便大喊“狼来了”,于是下决心自己写一本所谓“雄性”的“台湾文学史”,这样便有了以“台湾意识”重新建…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2)
<正>旅游过台湾的人,对于台湾纵贯山脉高峰幽谷的风光,从热带以至寒带全面性的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农业物产和安适的生活环境,大多都会同意这座"宝岛",果真名不虚传。有人接触了台湾社会的广大层面,更热情地赞叹,"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初闻此语,觉得有些夸张了。仔细寻思这句赞词,确实道出了对台湾社会文化的感受。在台湾,人和人的交往,话语温和,讲  相似文献   

15.
正番薯,又称甘薯、地瓜、山芋和红薯。因为台湾岛的形状像番薯,也因为番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是台湾最常见的粮食作物,所以早已深深嵌入台湾人的历史记忆里。翻阅台湾的文学作品,不难发现番薯的踪影。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平原曾写道,"饮食从来就不仅仅是营养或美味,而是包含了太多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味蕾的感受、知识的积累、历史的氛围以及文人的想象,附着在食物上,大大拓展了饮食的文化内涵"。在台湾文学作品里,有人透过番薯回忆饥荒贫困的日子,有人通过番薯书写台湾独特的饮食文化,有人通过番薯怀念家乡的味道,也有人借助番薯表明自己的故乡。因此,番薯可  相似文献   

16.
郑成功驱荷复台,垂范后世。 欲说台湾,不由得便想起了郑成功。有人以为台湾之归化于中国是始于郑。这其实是一个误会。早在三国时(公元230年)吴主孙权便派遣卫温率万余人至此经略,称之为“夷洲”。之后,由东南诸郡渡海赴夷者日众,带去了内陆的文化习俗与工艺技术,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隋时,改称“流求”,至明朝方称“台湾”。《后汉书》注引《临海水土志》曰:“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既生五谷,又多鱼肉。”我国人民耕作开发繁衍生息于此,少说也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了。 而郑成功诚然是一位垂范于后世的民族英雄。 台湾虽是我自古迁徙屯垦之地,但明代尚未正式册封建制。故明天启四年(1624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9,(3):66-67
有人谈起台湾东北角海岸一游的观感时这样说:“想亲近海洋、享受弄潮的趣味、尝尝海鲜的甜美,并不需要大老远地跑到花东或垦丁,大台北都会区附近就有个近年来一直名列台当局推出的十大旅游景点之一的东北角海岸风景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研究中国问题的西德学者对台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台湾问题的学者越来越多,反应存各种出版物上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但就大多数学者而言,台湾问题只是中国问题的一部分,很少有人把兴趣仅局限在台湾问题上。除了少数一些在研究所工作的学者外,对台湾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各个大学。柏林自出大学的郭恒宇(Kuo Heng-yu)最近编辑了一卷台湾当代文学译本。现  相似文献   

19.
王海军 《台声》2011,(1):67-68
回大陆之后,时常有人问起我,台湾怎么样?我总是无以应答,因为台湾带给我太多太多不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熊子杰 《黄埔》2023,(1):92-96
<正>第十一章日本:从未放弃占领台湾的图谋台湾地处欧洲往来东北亚航线及美洲通往东南亚之要道上,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国船只往来亚洲的中继与货物转运站。尤其在16世纪,欧洲海权大国崛起,英、法、荷、西、葡等国,无不视台湾为往返欧亚的补给站或休息站,甚至把台湾当作对中国大陆贸易的交易中心或是走私中心,许多大陆商人将丝绸、茶叶、陶瓷、珠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