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给孩子太多财富,会剥夺他们自我创业,享受成功的乐趣“幸福”这一古老的命题,近年来成为社会热点,并遭遇“幸福陷阱”、“幸福指数”、“幸福政治”等一轮新概念的轰炸。人们如梦方醒般地重新认识与诠释“幸福”,其中奥妙耐人寻味。穷国比富国幸福?墨西哥《改革报》今年5月26日载文称,据民意机构对69个国家的研究,某些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国民幸福指数”,远比公认的发达国家要好,如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墨西哥、坦桑尼亚等,均有5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而这一比例在德国仅为20%,在法国为31%,在堪称福利国家典范的瑞典为36%,在世界“一超”的美国为39%。  相似文献   

2.
“幸福指数”量化和谐社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戴廉 《瞭望》2006,(11)
,尽管“幸福,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中国的现行体制下,政府必须并且有能力从影响人们幸福的外部因素入手,提升人们的幸福度有时候人们不得不质疑字典的权威性,尤其当他们与中国一同变迁的时候。比如“幸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还配了这样一个例句:“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越来越幸福。”  相似文献   

3.
林蔚 《瞭望》2006,(38)
“幸福指数”不算一个新概念,不仅中国社科院今年早些时候就已推出过“准幸福指数”,而且,不少地方在制定与国家“十一五”规划相对接的发展规划和指标时,也纷纷围绕与建设和谐社会关系密切的幸福指数等概念作过不少探讨,但是,当邱晓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等数个“软性”指数时,还是获得了人们的一片叫好。毕竟由国家  相似文献   

4.
幸福的真谛     
毛志成的“幸福的真谛”一文对幸福的真谛有很多的感悟,提出不少富有哲理的观点,如:生活质量与幸福质量不是同一回事;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是一种自我感觉;丑恶的人绝难品尝到真正的幸福;彻底与“苦”绝缘的人,也绝不会追求到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后金融危机时代,只有与时俱进地转型升级,才能为社会继续有效地创造更多的财富,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作为东莞“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这一战略,既抓住了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也顺应了市民提升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将对今后东莞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从东莞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的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旨在探索建设幸福东莞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6.
建设幸福中国应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现代企业在社会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意义.和谐企业的本质蕴含幸福建设的要求与特质,在构建幸福社会和谐企业中,要落实科学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统筹兼顾,关心精神层面的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剑锋 《民主》2011,(4):51-51
谁不追求幸福?谁不渴望尊严?然而,“幸福不是毛毛雨”.“尊严也并不写在纸上”:幸福和尊严,都“看得见、摸得着”。幸福和尊严散落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散落在每个人的工作中,散落在每个人的出行中。尊严属于道德范畴,幸福则遍及人生旅途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8.
老郭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种不同的‘幸福观”’。日前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雷锋传人”郭明义则认为,存款多、房子大只供个人享受,不算幸福;如果用来帮助困难群众,大家分享,才是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们对一定时期“自身状况的满意”.然而在现代性思潮的影响下,幸福的追求演变成对物质财富的无止境占有和消费,致使幸福陷入了前提性的危机与困惑,即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却是压力的倍增,幸福感的疏离.究其根源,在于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物质化致使幸福“物化”,在于工具理性的驱动下人之存在价值的迷失导致幸福的“工具化”,以及技术理性的张扬加剧幸福的“虚无化”.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满足,从幸福经济学视角,幸福有其评价的标准。从民众幸福的角度来厘清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的辩证关系,才能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新的“民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幸福离开了劳动,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意大利作家拉·乔乃尼奥里说:“劳动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当真应思量劳动与幸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潘多拉 《民主》2007,(2):38-38
有一首曾经流行的老歌这样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现在,“幸福在哪里”有了新答案:9月12日,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幸福指数推动社会进步》,《光明日报》2006年9月18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结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党的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相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感相统一。从幸福学角度解读,中国梦是集幸福社会主义、幸福中国、幸福人民于一体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一要以幸福社会主义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要以幸福中国为目标,建设幸福中国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全方位的,包括享有幸福对象的普遍性和幸福内涵的全面性;三要以幸福人民为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幸福生活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要通过引导全体中国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发展活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以“塑造阳光心态、播种幸福心田、培育和谐心境”为内容,全面构建EAP服务体系,努力建设让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15.
我们幸福服装厂是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张金村的村办企业。1990年全厂完成工业总产值4100万元,其中出口创汇产值1900万元,实现利税450万元,为国家创汇320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万元,是湖北省首家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的村办企业。回顾过去,我们深深体会到,提高管理素质,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造就一代“幸福”新人,是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实践把人的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统一了起来。幸福是在社会实践中的感受和体验,和谐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个人幸福与他人(社会)幸福、人类幸福和自然和谐发展演进相互促进的一种存在状态。幸福的实践过程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但实践的负面效应正在影响着幸福的和谐发展,必须对实践进行合理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1995年春天,一个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发起的旨在帮助贫困母亲治穷、治愚、治病的“幸福工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启动。全国政协常委王光美被推举担任“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王光美自己也记不清了,从接手“幸福工程”这副担子以后,她究竟跑了多少地方?陕西的大荔、福建的安溪、河北的易县、北京的门头沟……许多被看望过的贫困母亲并弄不清来的这位老人是谁,但这位老人对她们那份慈母般的关爱,真正让她们感动,她们称她是北京来的“老妈妈”。王光美有一件“秉公执法,意外获金,全部捐献”的美事,一直为…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坚持“职工幸福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实施“四好工程”,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工资福利待遇好”工程。一是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科学设定职工工资增幅。二是建立健全职工关爱机制。实施“爱在齐药”职工关爱工程,推动职工关爱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健全职工子弟照护机制。企业开办幼儿托育中心,开设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免费照看小学1~6年级职工子女,被评为全国工会爱心托管班。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过程中提出,要“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延续了党的十六大报告以来关于“文明发展道路”的精神,又将不断开拓“文明发展道路”作为中国未来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提出“文明发展”奠定人民幸福基石的思想观点,并从以下“三大选择”来论证。  相似文献   

20.
公秀丽 《党政论坛》2012,(21):45-4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葛晨虹在一次访谈中这样说:“不论幸福的定义有多少种,对于幸福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的快乐感受和体验这一点,是基本得到人类思想家共识的。”作为快乐感受和体验,幸福首先是主观的,所以对于一方百姓来讲,“幸福吗?”这一问题,普通群众最有发言权,他们才是自身幸福与否的最终裁决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