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漠骆驼草     
正在我生活的西部苍凉大漠上,经常看到一种不起眼的草——骆驼草,人们还称之"不死草"。骆驼草生长在戈壁滩、悬崖边、沙漠里、石缝间,一株株地繁衍着。一年四季,狂风吹不到,沙烁埋不掉,酷暑袭不蔫,严寒冻不死,暴雨冲不垮,干涸旱不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你——骆驼草。西风狂沙,退却了绿洲;干涸草原,黯淡了辉煌;苍茫雪域,埋藏了尘埃;大漠千古的蒙昧与文明,斑驳了岁月  相似文献   

2.
大漠胡杨     
你是大漠中的英雄树挺拔伟岸的身姿傲然耸立以恒古不变的执着追求不屈的生命力迎风沙,抗干旱依然挺拔战酷暑,斗严寒依然繁茂为大地撑起了一片片绿荫为人间增添了一丝丝绿色大漠赋予你粗犷质朴坚韧的品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啊,胡杨爱你千年亦无悔  相似文献   

3.
职工文苑     
河之魂(散文诗) □蔡志新 一条河,一条从雪山冰峰扑向大漠的河,终于在发出最后一声微弱的喊声之后,死在大漠那滚烫滚烫的怀抱里。 大漠,这刚强的铮铮铁汉,为她一身柔弱无比然而却一往无前的钢铁意志,感动得猛然卷荡起铺天盖地的瀚海大潮,为一个奉献者的高尚壮美之死,举行一场悲天绝地的隆重祭礼。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7,(10)
<正>孟格图嘎查地处大漠腹地,全嘎查120户牧民分散在方圆几百公里的戈壁大漠上。由于常年干旱,这里成为额济纳旗远近闻名的贫困嘎查。1997年,乌云苏依拉任嘎查党支部书记,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上任不久,阿拉善盟开始实施"转移发展战略",孟格图嘎查成为搬迁转移嘎查之一,可多数牧民都不愿离开世代生活的草原到城里生活。乌云苏依拉就带领嘎查干部深入牧户,一户户讲政策、说道理,仅用两年时间,孟克图嘎查在全旗率先完成了搬迁转移、退牧还草工作。  相似文献   

5.
青海,在旧时人们的思想深处是“天苍苍,野茫茫”的灰色,是“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苍凉,是“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楚。是西风骤起的萧瑟。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在历史概念里西部是“西戎”的家园。游牧民族擎着弯刀、跨着战马在草原、沙漠里驰骋,有关山月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烽火连天和悲壮。“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相似文献   

6.
正没见过胡杨不知道什么是生命的辉煌。只有见过胡杨才知道生命可以如此精彩与顽强,它们在恶劣的沙漠中生而不死千年,死而不倒千年,倒而不朽千年。我要感谢上苍让我遇见了胡杨,这遇见既浅又深,十分美好。也就在那一刻我默默起誓:要把你刻在脑海里,让我未来的人生如你一般在茫茫大漠上描绘出一抹绚丽色彩。胡杨是桀骜不驯的生命之树,  相似文献   

7.
"沙漠"与前期京派--文化生态学视野中的《骆驼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理论学刊》2004,(6):120-121
20世纪 30年代初的北京文坛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经历了一段”沙漠”期 ,京派的第一份期刊———《骆驼草》正是在这种独特的背景下创刊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对《骆驼草》与北京的文化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动态考察 ,完整地勾画出前期京派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8.
<正>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兵团的名字越来越响亮,在大漠戈壁,在边防哨所,在维稳处突一线……在祖国西北边陲,到处有兵团人的身影。"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就是兵团历史的真实写照。一代代兵团人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不仅维护了国土的完整,也为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兵团建立伊始,按照毛主席"不与民争利"的要求,绝大部分团场建在"水到头、路到头、电到头"的大沙漠边缘。大漠边缘的每一片绿、每一棵树,都凝聚着兵团人的心血。在第88个"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兵团党委举行军事日活动,就是要使干部职工牢记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9,(10)
<正>阿拉善在蒙古语中意为"五彩斑斓"。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更是一块神奇、美丽的宝地,被誉为"苍天般的阿拉善"。这里自然风光令人神往,浩瀚大漠、金色胡杨、广袤戈壁、沙漠湖泊、天然森林、荒漠草原、丹霞地貌、岩石簇群共同绘就了阿拉善壮美画卷,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就是这里的风光。这里历史文化悠久厚重,曼德拉山岩画、贺兰山岩画被誉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生动反映了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居延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一师三团工会、女工委以"知廉、守廉、倡廉"为引领,开展了"倡廉洁风尚、建和谐家庭"为主题的家庭"贤内助"廉政文化活动,引导干部家属和女职工带头移风易俗,提倡勤俭节约,营造了健康文明的团场新风尚。三团工会、女工委成立了"三廉"活动领导小组,以道德建设月、廉政宣传月为载体,充分利用该团"大漠绿岛网"、电  相似文献   

11.
盐州赋     
亘古盐州,塞外莽原,赫日光照无限天。北起浩瀚大漠,南绝迤逦高山;东鉴盐湖潋滟,西聆黄河潺湲。平畴沃野似茵,农舍炊烟如岚。涵浑修广八百,检阅人事千年。人文佳话,厚重桑梓春秋;苍山秀水,浸润骚客笔笺。入盐州,心浩然。缅怀畴昔,《朔方道志》概括详备:"关耸长城,泉涌铁柱。既盐积之为富,复宝塔之称雄。"惜乎荡然无存矣!俯仰今朝,但见神马立通衢,古城萦市廛;城乡皆淳朴,世风多良善。草熏风暖,酿出  相似文献   

12.
高琨 《共产党人》2009,(12):52-53
没有那辽阔大漠草原黄沙风暴,没有那滔滔黄河流畅环绕,没有那万里长城壮观横跨,但六盘山区却有着高亢悠扬、粗犷奔放、委婉细腻别具风味,妙语绝伦令人荡气回肠的"花儿"。上去个六盘激情发,手搭个凉蓬儿唱吧;如今的光阴好砝码,不唱时由不得自家。"花儿"是六盘山区农民世代传承下来的一朵妍丽的奇葩。当今,农民们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模式     
"宁可玉碎,不愿瓦全"也好,"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也罢,从来都是激励人的格言."全"自然比"碎"好,"生"自然比"死"强,"宁可……不愿",体现了一种宁死不屈的气节."宁要……不要"则多表示自己的某种决心.直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将它推向极端,它后面的思维模式才显出偏差,"草"为什么就一定是社会主义的,"苗"又何以成了资本主义的?以此推论,似可问:"玉"为何只能"碎","瓦"何以必然"全"?勾践还跪地让夫差踏着他的肩膀上马呢,你说他是"瓦"还是"玉"?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遵义积极探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路径,其中,2001年余庆县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目标,深入开展"四在农家"创建工作,打造新农村建设的靓丽名片,带给了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推动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余庆"四在农家"的发源地白泥镇满溪村罗家坡村民组在上世纪80年代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当地流传有这样一首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当年贫穷落后面貌:"有女不嫁罗家坡,爬上坡顶打哆嗦;满山净是干烧地,井水不够几家喝。种的庄稼如蒿草,养的牲畜死的多;人们穷得叮当响,砍柴担草卖的多;这里的日子真难熬,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出发     
我喜欢出发.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翰,仍然是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翰,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巴楚行     
孙舒扬 《理论文萃》2005,(5):62-64,61
2003年11月14日中午2时半,我在喀什师院后门的陈姐餐厅就餐,听师院一位老师说:乘下午的火车到巴楚,再下去四五十公里,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3师第48团,从团场再往前,那里有大片的胡杨林。4时许,我就已经在喀什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上了。我一直想去看胡杨,那生长在戈壁大漠上挺立千年不死.  相似文献   

17.
正草河口镇茳草村地处大山深处,是本溪满族自治县最南端的小山村,曾是省级贫困村。4年前,村集体负债10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6000元;村子成了"烂摊子村",村党组织成了全镇"后进党支部"。2015年年底,我来到茳草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的头两个月,我走遍了所有村屯,走访了贫  相似文献   

18.
正这里曾经到处是戈壁盐碱滩,芦苇杂草满地生,因如进得去出不来的"闷葫芦"而得名柳沟镇。如今,当你再次走进这片土地,映入眼帘的是已初步形成"一路一树、一街一景"园林景观,绿洲代替了沙漠,楼房矗立在荒原,三代军垦人发扬了不畏艰难、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永争一流的柳沟精神,在大漠边缘建起了一个魅力十足的新型小城——大漠明珠  相似文献   

19.
<正>"几千年流沙风蚀,几万年冰冻火燎,一幅铮铮铁骨,笑傲荒漠"。一块大漠奇石酷似一头雄狮,遥望着曾经的温馨世界……"笔者见到由中国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集摄影、藏石、诗文为一体的《沙漠梦  相似文献   

20.
<正>绝笔诗,指人临死之前所吟就的诗作。不过,人死的价值,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且,人们对待死的态度也不一,或视死如归,坦然赴死;或贪生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