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56年,肖秀云开始照顾婆婆杨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58年过去了,肖秀云一直坚持照顾婆婆,肖秀云说,做孝顺媳妇是自己一个简单的想法。杨金枝,今年已经101岁,儿媳肖秀云,今年已79岁。杨金枝的独子已过世近10年了,现在,儿媳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住在八师一三四团下野地镇镇区保障性楼房一起共同生活,杨金枝的生活起居还和以前一样都是肖秀云照顾。  相似文献   

2.
正"妈,记得起来活动活动,我跳一会广场舞回来买菜做饭。""嗯嗯,出去路滑,你路上慢一点。"这是第六师一○六团六连职工吴爱荣和婆婆的对话。吴爱荣毫无怨言地陪伴和照顾80岁的婆婆,居民们都说,真羡慕老人有这么贴心的儿媳妇!民间有句俗语,女儿是妈的贴心小棉袄,吴爱荣精心照顾婆婆十多年,两人心贴心,如同母女,婆婆说,儿媳就  相似文献   

3.
《江淮》2007,(7)
铜陵县老洲乡成德村村民谷玉姐,十五年如一日,侍奉婆婆和两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以无私的奉献感召着身边年轻的媳妇们,邻里有口皆碑,先后当选"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安徽省第三届"江淮好儿女"。今年38岁的谷玉姐,15年前嫁到婆家,看到公公早逝,婆婆含辛茹苦地照顾两个儿子,她对婆婆的怜悯、惋惜之情油然而生。久而久之,在她的心里便萌生了让婆婆再婚的念头。然而,当她把自己的想法诉说给家人时,却遭到了一致的指责。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正>1956年,肖秀云开始照顾婆婆杨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58年过去了,肖秀云一直坚持。肖秀云说,做孝顺媳妇是自己一个简单的想法。杨金枝,今年已经101岁,儿媳肖秀云,今年已79岁。杨金枝的独子已过世近10年了,现在,儿媳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住在八师一三四团下野地镇镇区保障性楼房一起生活,杨金枝的生活起居还和以前一样都是肖秀云照顾。  相似文献   

5.
<正>"年轻人登门要干活,老年人登门要款待。"这是哈萨克族一句谚语。从小到大,姜生和开尼结白克夫妇俩经常这样教育孩子,还身体力行做榜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家中90岁高龄的老母亲开外衣。姜生是六师奇台农场一○八社区三连哈萨克族妇女,今年38岁。在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穿着时尚的外表下,很难想到她还是一家人的生活支柱。姜生悉心照料婆婆20年的先进事迹在一○八社区传为佳话。姜生的丈夫开尼结白克是该连  相似文献   

6.
<正>"妈妈、妈妈不要走,不要走。"5岁儿子哭闹着不让她上车。""你在那安心工作,孩子有我照顾,你不要牵挂。"体弱多病的婆婆抱住正在哭闹的孩子说。"你身体单薄得很,那里风沙大、气候干燥,你一定要保重身体。"丈夫一边递着行李一边说。这是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教师童君踏上援疆列车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正>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十二师昌平矿业昌平安物业公司刘建江和妻子陈霞就用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这句古训的含义。两人结婚15年,育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今年十三岁,共同照顾刘建江的父母亲也有13年的时间了。都说婆媳关系难处,可妻子陈霞跟公公婆婆处得比儿子还亲密。前年,刘建江的妈妈因腿疾做换膝盖手术,不能下床走动,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陈霞每天在医院照顾,端屎倒尿,从没嫌弃过老人,还每天为  相似文献   

8.
田鸿  杨耀珍 《新湘评论》2014,(18):29-29
一说起村支书李翠英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学堂湾村的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说:"她是我们这最美的媳妇!"2005年,李翠英67岁的婆婆不幸出了车祸,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仍造成了瘫痪。这对于李翠英和她丈夫来说无异是一个晴天霹雳,公公去世早,本来家里就困难,如今婆婆又瘫痪了,生活更加艰难。于是李翠英和丈夫商量:丈夫负责在外打工养家,自己在家照顾婆婆。  相似文献   

9.
正24年过去了,当别人夸她真是个孝顺的好媳妇时,祁春华总会说:"以前,婆婆帮我带孩子,照顾我们,对我像亲闺女一样,现在她老了,身体不好,我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妈妈一样照顾她。"祁春华,三师四十九团医院的一名清洁工,多次被该团评为优秀工作者,2014年荣获师级道德模范称号。人们常说,婆媳是天敌,婆媳关系最难处。47岁的祁春华一直与78岁高龄的婆婆生活在一起,20多年的风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08,(1)
亳州市民包苏氏27岁那年,5天之内,她的公公、爱人和小儿子都不幸去世。"那时候简直就觉得天塌下来,日子根本没法儿过……"忆起往事,包苏氏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但是,看着同样伤心欲绝的婆婆,包苏氏强打精神告诉自己:爱人是家里的独子,现在爱人不在了,自己要和婆婆一起把4个妹妹照顾好,把儿子拉扯大。  相似文献   

11.
在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有个远近闻名的好媳妇叫杨跃红,她15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患有帕金森病的公公和心脏病的婆婆,成为职工心目中孝顺的楷模。自打迈进婆家的门,跃红就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要比同龄人重。婆婆体弱多病,公公是离休  相似文献   

12.
正在四师宏远集团,提起闫建平、张佩玉家庭,群众竖起大拇指称赞:夫旺妻贤子孝。在社区群众眼里,张佩玉是位名符其实的好儿媳。婆婆李兰英已经78岁了,是宏远公司一名退休职工,体弱多病;公公已经去世20多年了;小姑子闫爱华下岗后失去经济来源,只得在家照顾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婆婆患有肺心病,经常住院吃药打针花费不少,有限的退休工资经常入不敷出,张佩玉总是爽快地接济婆婆一家:冬  相似文献   

13.
在农四师七十四团,只要提起社区蒙古族保洁员韦哈,人们无不称赞她是个贤惠、孝顺的好媳妇.她十四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顾半身不遂的公公和身患重病的婆婆,谱写了一曲民汉婆媳互爱相携的赞歌.5月2日,笔者来到韦哈家,看到整洁的农家小院里,韦哈正用汤勺耐心地给常年患病的公公高中能喂稀饭,看到有汤汁从公公嘴角溢出,就赶紧细心地用纸巾给老人擦干净.婆婆听到有人来使从屋里蹒跚着走出来."妈,别着凉了."说着,韦哈快速进屋拿了一件外套披在婆婆身上.这一幕让在场的人感动.  相似文献   

14.
爱的奉献     
正在二师三十三团有一个不幸的家庭,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同时又是一个充满温馨、孝顺和真爱的家庭。家庭中有一位值得人们敬佩的中年妇女,她瘦小的肩上承担着常人难以忍受的重任,她照顾患病的婆婆6年、照顾重病的叔子4年、抚养从幼儿园到初中的侄子11年,并且还将一直抚养下去。据初步估计,董英夫妇为了给婆婆和小叔子治病总计开支近40万元。为此,她多次获得三十三团最美家庭、三八红旗标兵、二师最美家庭等荣誉称  相似文献   

15.
正十三师红星二场司法所副所长孙咏梅,今年42岁,可她却有一个绰号叫"婆婆"。孙咏梅听到这个称号不但不生气,还笑呵呵地。大家之所以给她叫这么个绰号,是因为她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年来,以火一般的工作热情,以"婆婆"一般的耐心态度,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人民调解工作,有时候是和风细雨式的,有时候却是千钧一发式的。如果调解人员不及时赶到,有时候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6.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可是在二师二十七团四连已经退休近5年的职工邹文萍21年如一日地照顾81岁患有精神病婆婆的动人事迹,向人们证实,只要有孝心爱心,儿媳妇一样可以成为婆婆的"小棉袄". 邹文萍告诉笔者,她是1979年春天,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二师二十七团四连打工,1980年,经人介绍相识了四连的汪金泉,当时好友劝她:"小汪家的情况你知道吗?他家有个患精神病的妈,还有四个弟妹在上学,前面也有几个姑娘,一听就跟他‘拜拜’了."  相似文献   

17.
我的姑姐名叫汪萍,今年49岁,是九师一六一团一名普通职工。15年前,姑姐78岁的婆婆由于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有好几次因为找不到家而走失。当时姑姐在基建公司每天干的都是搬砖、筛沙子的繁重体力劳动,丈夫又在地方乡场当老师,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照顾婆婆的重任都落在了姑姐  相似文献   

18.
正郝凤霞今年44岁,夫妻俩都是七师一二八团十五连的回族职工。1994年,郝凤霞和丈夫罗新林结婚成家后,婆婆就和她们生活在一起。自古以来,人人都说媳妇不好当,婆媳难相处。但郝凤霞却说,做一个好媳妇并不难,只要把婆婆当作自己的亲妈用心去照顾,就没有难相处的婆媳关系。2010年,婆婆不慎把盆骨摔成粉碎性骨折,生活不能自理。郝凤霞就给婆婆做饭、梳头、洗衣、洗澡、倒便盆等等。那段时间,婆婆精神萎靡,  相似文献   

19.
在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有个远近闻名的好媳妇叫王春萍,她15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患有帕金森病的公公和心脏病的婆婆,成为职工口中孝顺的楷模。8月15日,夜已深沉,春萍正忙着给两位老人赶制两件厚实的毛衣。再过几天,就是公婆金婚纪念日了,她准备好好张罗一下。躺在床上的丈夫催了她好几次:"明天家里的  相似文献   

20.
王莲花是1987年从甘肃来新疆的,经人介绍嫁给了农六师一○一团七连家境并不宽裕的职工杨国元。王莲花作为长媳进了婆家之后,照顾70多岁的公公婆婆的重任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