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主题。新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我们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对内开放以畅通国内要素、商品循环流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以健全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武汉作为国家经济地理中心,其经济发展与开放水平相对于沿海地区而言较为落后。以武汉为代表的内陆城市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是中国提高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对比发达国家的内陆开放城市,武汉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任重道远,也需探索一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外开放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必须补齐向北开放的“短板”。黑龙江省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口、经济、文化的重要承载空间,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既是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郑州大力实施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城市品质大幅提升,但城市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郑州以提升经济发展品质为根本、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为支撑、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关键、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突破,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委省政府启动“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以来,临沂市委市政府围绕打造两型社会建设和商贸物流“两个高地”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总体发展思路包括:实施县域经济“三年提升”计划;实施“10+6”现代产业推进计划;实施“1531”骨干企业培植计划;实施“1332”国际商贸名城建设计划;编制实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探索具有临沂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全力推进东陇海地区开发;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争取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市;纵深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提升城市竞争力已经成为每一个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和重大战略抉择.要想提升郑州城市竞争力,就必须加快构建郑州市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把郑州打造为国际物流中心和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郑州新区的建设,不断提高郑州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同时要加强构建郑州市的自主创新体系,继续推进郑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郑州创新型城市应从六方面着手: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文化;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进一步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营造创新环境,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7.
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型现代农业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也满足了现代人对绿色、环保、休闲的需求,同时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还面临着农产品安全质量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需要从确保绿色食品安全供应、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科技投入覆盖面、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部署,合肥科技创新重点围绕全业态抓创新创业、全要素抓创新平台、全链条抓产业载体、全方位抓体制创新,着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开拓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2013年3月7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首个以发展空港经济为主题的经济先行区。该试验区的建设对郑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同时郑州也具备发展空港经济的独特优势。未来港区应沿着“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的路径进行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自国务院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新冠疫情、极端天气等不确定因素交织叠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诸如经济实力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国际化水平不高、高端要素支撑不力等。面向未来,郑州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创新引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开展“三标”活动,奋力建设“创新郑州”“产业郑州”“枢纽郑州”“韧性郑州”“实力郑州”,为服务全省乃至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共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第七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努力将文山打造成云南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新高地的战略构想。科学合理规划好打造云南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新高地的基本对策,加快文山通道经济发展,有利于在滇东南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强劲的经济增长板块,对云南省其他州市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优化云南新时期的空间开发战略布局,促进云南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起到更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自古以来,郑州就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处黄河中下游交界处,作为黄河文化腹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分析现阶段郑州地区黄河文化的现状,总结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以及郑州弘扬黄河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发展路径,以期为郑州文化高地乃至河南文化高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法国针对入境、居留政策和无证居留事件,以及在欧洲境内关于在东部和南部边界监控国境线难度的问题上,都出现了一些争论。这些争论实际暗含着对移民潮监控措施效率的质疑。 国家在单独或协作的情况下,究竟能将国境线控制到什么程度?不管是从监控成效还是从对人权的尊重来看,移民潮控制的运作都不甚令人满意。那么,在开放国境线和“零移民”之间是否存在一个折中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确立了五级国家机构体系,同时规定国家治理结构为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以及司法机关。国家审计在这一结构体系中具有不同于其他政府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国家审计通过监督、评价、前瞻职能和审计公告制度参与国家治理,并从审计监督、评估和公告等方面寻求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对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大意义。应建立健全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机制,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应用模式,为扎实稳步推进新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培 《社会主义论坛》2010,(6):21-22,24
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两强一堡”发展目标,是云南省新形势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把贯彻落实“两强一堡”战略决策作为追赶省内外先进发达地区的重大契机,结合自身区位、资源、通道等方面的优势,提出把文山打造成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新高地,努力拓展发展新空间,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大学文化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三重价值意蕴。因应治理现代化进程以及开放大学本身发展中的现实境遇,开放大学文化建设呈现文化建设主体与文化内核不清、线上文化与线下文化关系不清、文化体系性不强等现实困境。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和方法论启示开放大学文化建设应从师生主体的自学与导学互动的文化建设、线上为主与线上线下互动的文化网络建设、开放与共享为核心的文化协同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探索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河南省会城市,建设富有黄河底蕴、中原特色的美丽乡村对郑州乃至全省来说意义重大。基于当前郑州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在梳理文献资料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郑州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深刻剖析郑州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其他省市的建设模式和经验,提出推进郑州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充分利用郑州丰富的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创新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式,讲好自己的黄河文化故事,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提质进位意义重大。郑州讲好黄河文化故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即持续推进多层次黄河文化教育、全力打造郑州特色系列黄河文化IP、构建多样化的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平台、聚焦建设国家级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当前,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渗透力;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增强国家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等方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