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生育水平明显下降.相关研究表明,尽管我国启动了全面二孩政策,但依然难改低生育趋势.如何从生育价值观角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已成为保障国家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生育价值观的概念、结构、测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概括和阐述,可进一步把握中国人的生育心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目前的生育处于较低水平,虽然相继实施了"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取决于人们的生育决策。本文以"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整为研究背景,使用在陕西省的调查数据,从政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来探讨育龄妇女二孩生育决策。研究发现,是否生育二孩决策与生育政策、直接生育成本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生育的预期成本越高、机会成本越大以及当前的婚育观念都降低了决定生育二孩的可能性;生育的精神动机,如追求子女带来的精神慰藉、家庭幸福等,对于育龄妇女的再生育决策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对育龄妇女二孩生育决策的研究可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覆盖未就业配偶生育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保险覆盖未就业配偶,惠及没有工资收入的"全职太太",在当前中国有特殊意义:使下岗失业女工和"全职太太"也能够享受生育保险;保障企业能按市场经济规则用工;提高各类企业生育保险缴费的积极性;有助于女性农民工融入城市.新中国初期我国就有职工家属生育保险,国颁部颁的生育保险条例应重新明确职工配偶的生育保险权利,保障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和谐转型,为各省市制定相关条例奠定基调.  相似文献   

4.
新型生育文化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计划生育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重要方面.要不断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为计生服务提供宽松的环境.同时,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北京、上海、宁波、东莞、长沙五市所作关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问卷调查表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内部变化不同步,期望子女数的变迁相对较快,性别偏好与生育动机变迁相对迟缓.生育上的男孩偏好与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观依然重要,并对生育行为产生影响.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方面与当地居民的差距,使其缺乏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6.
人口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柱,生育繁衍历来是人类社会的头等大事。生育保险不仅使家庭在经济上获得一定数额的补贴,而且使生育女性能够保持收入和重返工作岗位。我国的生育保险可以追溯到革命战争时期,建国后的生育保险立法与新中国同步。改革开放前,生育保障实行用人单位责任制,各项费用都由所在单位负担。改革开放后,由于企业生育女职工所占比例和经济效益不同,导致企业为减少生育开支不愿或少招用女职工。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开始生育保障改革,农民工的生育保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社会保险法(草案)》中,“生育保险”仅有六个条文,难以满足应有之需。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生育保险尚未实行社会统筹,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尚待研究探讨。生育医疗费在生育保险基金支出中占有较大比例,所以,研究探讨如何管好用好生育医疗费是生育保险基金的重要环节。生育医疗费"定额结算"办法代替了传统的"实报实销"制度,保证了生育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取得了控制生育医疗费用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社会保险法》实施以来,各地针对女职工申报生育保险待遇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但各地的实施细则和办事指南均统一规定,申报生育保险待遇需要办理准生证,必须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否则即使缴纳了生育保险费用,也一概不能享受计划生育保险待遇。笔者认为该项规定于情于法均不合适,不仅违反了法律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全面二孩生育新政出台既增加了每个家庭的生育选择自由,也让生育主体多出一份生与不生的纠结。针对高校女教师这个生育群体,在描述她们主要生育贡献的基础上,具体探讨她们在二孩生育政策背景下的生育挑战与应对的结果表明,高校女教师的二孩生育其实是一个社会工程,是一种涉及到文化变迁、制度改革、职场和家庭领域男女性别关系调整等多层面、多方位的共建共享过程,所以需要多种社会力量合力的全面释放与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王喜红 《工会论坛》2004,10(2):16-17
生育保险的实施对平衡企业负担、保障女职工的平等就业权、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然而 ,从实践发展看 ,生育保险的实施与推行并不顺利 ,尚存在很多问题。为了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必须进一步加强生育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鲁西南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一股婚前怀孕或生育男孩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仅仅是因为传统婚姻道德的解体,其背后隐藏着另一层动机--逃避计划生育制度的管理,早日生育男孩.它虽然表面上并没有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实质上却是农民生育意愿与计划生育政策之间博弈的结果,使性别比失调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标志着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体现了生育政策从"效率"向"公平"的价值回归.然而生育政策在制定实施过程中缺失社会性别意识,看似对女性保护的政策法律,没有考虑其执行效果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忽视了女性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的利益诉求,加剧了女性的不利地位,背离了生育政策的价值追求.所以,政府应该加大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在生育问题上增加投入,确保女性不因为生育而丧失社会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其他省份类似的是陕西城镇居民二孩生育率没有达到预期水平。由于各省级区划具体情况不同,对陕西省城镇居民响应二孩政策不积极的原因须做实证性分析研究。为此,笔者对陕西省汉中市、铜川市、神木市城镇居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并走访了政府计生部门,发现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精力、经济以及生育观念变化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可通过降低生育成本、提高医疗水平、完善产假制度、增加教育投入、减少育龄夫妇家庭顾虑等对策,提高陕西省城镇二孩生育率。  相似文献   

14.
约旦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家庭婚姻法受到伊斯兰教法的深刻影响。但因为受到中东战争、难民因素、高生育率、资源禀赋、经济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约旦民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民众自发式的计划生育观念开始萌芽,并得到广泛地传播。约旦政府长期受宗教法律的束缚,无法抛开伊斯兰教法而强制施行计划生育,但已采取措施积极支持民众的自发计划生育。通过民众与政府的共同努力,在宗教与世俗、传统与现代、自由与法制之间摸索一条最具合理性的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15.
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在德国,关于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存在行为计划说、个别行为说以及全部行为说等学说。在日本,则存在主观说、修正的主观说、客观说、遮断说以及折衷说等不同见解。其中,全部行为说和折衷说较为可取。在我国,对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说就是党的先进性,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根本性价值,包括认同价值和促进价值;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个体上说就是党员的先进性,因此永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主体性价值,包括中介价值、示范价值和保证价值;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现实基础,对我们强化军魂意识有着重要的发展性价值,包括基础价值和着力价值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婚生否认之诉是人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大陆社会伦理观念较为相近的台湾地区,其民法亲属编经过十余次修正,其亲属法日益与世界亲属法的潮流相融合。反观我国亲属法和民事诉讼法,仅就婚生否认之诉中适格原告问题仍无法达成一致。而适格原告是成功构建婚生否认之诉的前提。借鉴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成功立法经验和结合我国现状,论证我国婚生否认之诉的诉讼主体不仅限于夫、妻及子女,还应有条件的包括第三人。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民法物权内容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民法相衔接的<物权法>的制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广大学者对此各抒已见,而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