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4,(4):47-47
<正>最近民进党在"中国事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中公布最新民调,数据显示岛内民众对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7项数据中有6项输给国民党,其中超过40%的民众最不能接受民进党的"逢中必反",超过20%的民众不能接受民进党的"对中国经济政策保守"。这份民进党发布的民调结果,正反映出目前岛内民众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政治观感。民调数据的确印证了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最大政治罩门就是两岸问题,岛内多数民众纵使不满意台当局当前的整体表现,但也无法相信民进党的两岸事务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是台湾政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岛内不满民进党当局执政的民怨持续累积,"重经济民生、反蓝绿恶斗"的主流民意形成一股"反蔡反民进党"的社会风潮,最终使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国民党乘势大胜,岛内政治格局呈现"地方包围中央"之势。2019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0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连任,民进党在立法机构获得过半席位。海外华侨华人关注着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变化和台湾将何去何从,更加感到台湾问题的复杂和岛内政治舆论环境的诡异。这场选举,民进党蔡英文为争取连任,用尽一切卑劣手段,主导一场不公不正的肮脏选举。这也是20多年来,李登辉"两国论"、陈水扁"一边一国"以及蔡英文所谓"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4.
正5月以来,台湾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民进党当局疫情防控不力、疫苗采购政策错误,致使疫情在岛内持续蔓延。受此影响,岛内社会民意发生剧烈变动,蔡英文及其执政团队施政满意度大幅下跌,岛内政党政治版图与政治人物声势重新洗牌。目前看,民进党支持度大幅下降,国民党支持度微幅上升,中间选民比例增加;侯友宜、赖清德、柯文哲政治声量及支持度领先,郑文灿、朱立伦、陈其迈等人落入"第二梯队",2022年、2024年选举态势在近期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原定于5月24日举行的台湾民进党第八任党主席改选投票,因为当天高雄市发生的暴力砸毁票箱、部分选票被抢事件,而被迫全部中断。民进党于当天召开临时中常会,决定封存其他地区的所有票箱,6月7日重办高雄市党员投票,再于当日进行全部开票作业。这一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本来就令人关注的民进党主席改选变得更加复杂,民进党"暴力政党"的形象再度成为岛内各界议论的焦点。过去,民进党内各路"精英"赖以起家的本钱就是"台独"的政治理念,通过街头政治、暴力冲突的手段来实现政治诉求,但遭到岛内外各界的齐声谴责,以"暴力"、"台独"的形象给岛内民众带来了不安全感。民进党在岛内政治活动也一再受挫,妨碍了自身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2024年“二合一”选举在中美战略博弈持续、两岸关系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举行。各主要政党展开激烈竞逐,打破岛内传统政治生态格局。民进党赖清德以未过半的相对多数票当选,立法机构呈“三党不过半”新局,折射出加速分化的岛内民意以及多元竞合的政党政治新态势。未来4年,岛内政局将在民进党当局“三重少数”执政下以立法机构为重心展开角力,政局恐将动荡不安。两岸关系的对抗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大陆发展进步将持续增强对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民进党继续执政无法改变两岸关系发展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7.
正近来,民进党当局大造"疫苗谣言",诋毁大陆新冠肺炎疫苗和接种工作,诽谤大陆"阻碍疫苗售台",企图转移岛内对其获取疫苗无门、"政治防疫"破功的不满。民进党当局自导自演的这场闹剧,再暴露其说谎成性、顽固"反陆"的本质。一、民进党当局炮制的"疫苗谣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随着大陆疫苗接种工作的有序开展,部分符合条件的大陆台胞已经完成接种,这与岛内迄未取得疫苗形成鲜明对比。民进党当局不以台湾民众健康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蔡玲 《台声》2019,(10)
<正>民进党自2016年上台"执政"以来,施政荒腔走板,两岸关系恶化,岛内经济沉沦;相反,大陆惠台政策深得岛内民心,台当局的"恐吓牌"已经失效。民进党"执政"不为台湾民众福祉着想,一味地玩政治,骗选票,那么,台湾民众一定会在下一场选举中用选票对他们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9.
台湾"立委"选举是在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下进行的.由于民进党误判形势高额提名、台湾民众对政治失望投票率低、激进"台独"路线不得人心,选举结果仍维持朝小野大格局,即民进党执政国亲两党制衡.这一结果打击了激进"台独"势力,让中国大陆、美国和亚太地区有关国家松了口气,解除了两岸立即摊牌的近忧,有利于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稳定.但岛内与两岸之间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未来发展仍存在着变数.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民进党当局为一党之私恶意操弄所谓"公投修法",让"公投"与选举脱钩重回"鸟笼"。岛内舆论对此一片挞伐,认为抢在2020前"修法"抬高"公投"门槛,是民进党为搏"大选"谋取连任清除路障的做法,是极端自私的选举政治行径。一、民进党咎由自取的"鸟笼公投"所谓"鸟笼公投",其实是民进党一手策划与操纵的,一直以来都是其谋取政治利益压制异己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20,(13)
正6月6日,岛内"罢韩案"通过后,岛内政治生态持续恶化,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台海局势充满各种变数,海峡两岸交流变得困难重重……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虽然两岸关系的主导权早已牢牢地把握在了祖国大陆的手中,两岸和平发展仍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但在民进党当局紧锣密鼓推进"台独"的操作下,两岸关系越发恶劣确是现实。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3)
正近日民进党30多名党代表提案修改党纲,以"两岸维持现状"为基础制订新党纲,取代1991年"台独"党纲、1999年"台湾前途决议文"、2007年"正常国家决议文"等3份党内纲领。在两岸各界高度关注民进党执政后两岸政策方向之际,民进党基层党员要求处理"台独"党纲不仅牵动民进党的政治神经,也在岛内政坛掀起阵阵涟漪。但对于新党纲能否在下月举行的民进党"全代会"上通过,党内人士多不看好,  相似文献   

13.
正已婚的民进党"立委"王定宇,前不久被媒体"抓包"与同党发言人颜若芳同居,随后又以谎圆谎自我开脱,一系列丑态令外界错愕。然而,面对社会批评的一路延烧,向来擅长追逐政治对手"黑料"的绿营媒体却一片噤声。标榜所谓言论自由的民进党上下也集体视而不见,如此"双标"做法,再次暴露了民进党对岛内言论自由的钳制。一、丑闻惊爆,绿营齐齐护短"王定宇桃色丑闻"被踢爆后,迅速成为舆论焦点。岛内舆情声量网站统计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2)
<正>2014年底岛内地方"九合一"选举以民进党的大胜而告终,不少观察家认为岛内形势及政局发展似乎对民进党重返"大位"变得相对有利,但角逐岛内"大位"之役远比地方"九合一"之战要复杂得多,所涉层面也更为广泛。对于民进党而言,大陆政策依然是其能否重返"大位"的关键"最后一哩路"。如果民进党刻意无视现实,不能提出令岛内民众真正有感的两岸政策,最终对其重返"大位"的冲击和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岛内地方"九合一"选举中民众用选票对国民党的施  相似文献   

15.
李平 《两岸关系》2023,(1):43-45
<正>2022年是台湾地区选举年,岛内政局主要围绕2022年底的“九合一”地方选举发生激烈斗争和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执政陷入困境,丑闻弊案频发,该党试图在地方选举中打“抗中保台”牌,但未能奏效,岛内“讨厌民进党”的民意情绪持续累积,最终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岛内政治格局呈现蓝营“地方包围中央”之势,国民党士气大增,但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2023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4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动荡。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底以来,岛内政治气氛发生微妙变化。因强推"瘦肉精美猪"入台、关停中天新闻台等争议政策,蔡英文、苏贞昌执政满意度大幅下滑,"讨厌民进党"声音再度升高,要求苏贞昌下台声浪渐涨。有台湾媒体评论指出,"换苏"声音攀高既反映民进党当局执政不得人心,也彰显党内派系斗争再度激化。  相似文献   

17.
彭铭刚  李鹏 《前沿》2010,(4):15-17,31
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内地政策一直是台湾岛内政治焦点之一。在三个时间段(1986-1991,1992-1997,1997-2000)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内地政策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生态的变化下,对国民党威权统治的抗争、岛内两岸交往主导权的争夺和选举竞争策略等三大因素主导着国、民两党内地政策变化以及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一如所料,民进党当局一手操控的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课审大会"8月13日通过了岛内12年义务教育高中历史课纲,依据这个课纲,以后台湾的高中历史课将只教单独成册的台湾史、东亚史及世界史,之前的"中国史"不再存在,被"纳入东亚史的架构下讨论""以主题方式分单元呈现"。这份升级版的"台独"历史课纲一出笼,就遭到岛内外有识之士的口诛笔伐。毋庸置疑,民进党当局为了一己之私,将岛内学生当成"政治祭品",将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2021,(3):26-28
正2020年,民进党当局仍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延续与大陆对抗思维,制造仇视大陆的舆论氛围;持续破坏两岸交流合作,激化两岸对立;借新冠肺炎疫情,操纵民粹,"以疫谋独""趁疫脱中";大搞"绿色独裁",打压岛内友陆爱国力量,制造"寒蝉效应",致使岛内社情民意统降"独"升,对祖国大陆误解疑惧增加,但多数民众仍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改善经济民生。一、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020年,针对民进党当局一系列谋"独"行径,祖国大陆加大反制、  相似文献   

20.
正两会成功举行,引发岛内热议;民进党当局拉高两岸对抗,恶化两岸关系,不仅向美国增加军购,引发台海危机,而且大打"恐中牌",企图拉抬民进党选情。台湾高雄市长韩国瑜拼经济,而蔡英文拼政治,一味地"卡韩"不得人心;台民意代表补选,民进党暂时得到止血,国民党未达预期,但国、民两党其实都没有赢,2020年"大选",国、民两党谁能胜出,值得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