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菊春 《黄埔》2013,(4):47-47
肖国光,1913年5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洞口镇平栋村。他小时聪颖好学,家庭经济不是很富裕,但是父亲肖荣涌还是竭尽全力送他读了武冈云山中学。1933年他初中毕业回家办私塾,两年后到邵阳市保安团任文书。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作为一名有志青年,肖国光认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作为一名堂堂七尺男儿,应该投笔从戎,保家卫国”,遂于1939年投考黄埔军校,被编入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十七期七总队。1940年春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直属第五军(军长邱清泉)辎重兵团(团长张毓英),任二营八连少尉排长。  相似文献   

2.
曹燕 《黄埔》2013,(3):55-55
彭汝容,1911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九),出生于江西萍乡市芦溪镇江霞村。1926年3月,读初中的他与26岁的大哥彭汝良一同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他被编入入伍生一团二营第二中队。不久,为巩固革命策源地,新生组成入伍生团分驻广东几个重要城镇据点(深圳、石龙、东莞、虎门等地)就  相似文献   

3.
《黄埔》2020,(3):13-14
采访完陈德兴已近下午6点,我们又驱车赶到130公里外的平江县城,准备采访另一位南京保卫战老兵李昌邲。车子到平江已经是晚上7时40分了,我们简单吃了点东西,找到住处,考虑到晚上老人家需要休息,决定第二天再去采访。第二天一早,我们穿过几条老街来到李昌邲家,见到了身体康健、神采奕奕99岁的李老。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3,(6):30-31
70年前,他是浴血常德的抗战士兵;70年后,他身披袈裟在昔日战场古寺为战友超度。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8,(5)
正2018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我们匆匆坐上快客到海宁去探访一位百岁抗战老兵张一鸣。刚下车,就见到张老的儿子张建迎了上来,上了他的车,直奔老人居住的康华医院。张建告诉我,父亲身体不错,多年来被评为"健康老人"。而今,老人生活安定幸福,由于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晚年过得舒心。张一鸣夫妇住在附近养老医院的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7,(5)
正2017年3月5日,我们在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城关镇的一条文脉幽深的小巷(小梅梨巷)里,访问了抗战老兵林锷先生。虽说林老年逾百岁,依然身体健康,思路清晰,谈吐不俗,不失儒雅风范。以下就是林老为我们讲述的他的故事。青少年时代我1916年农历二月初九生于黄岩县城关镇,原名叫林伟锷。父亲林求仁(1892-1980)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7周年的日子。在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建的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举办了《血脉相连中华情——一个老兵的黄埔情结》展览。透过展览中的一幅幅老照片,我们看到了一位九旬黄埔老兵与他的夫人,多来年奔走于海峡两岸,为两岸的黄埔校友搭建沟通交流桥梁,密切两岸同胞联系,为两岸交流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7,(4)
正2013年9月21日,看到"抗战活化石"113岁的远征军抗战老兵付心德去世的消息,我感到了一丝惊讶:老兵一辈子受尽了苦难,很长一段时间缺乏营养、缺乏保健,却能够如此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得享长寿,这难道仅仅是基因的缘故吗?打这以后,我就越发关心抗战老兵这个群体。在这期间,虽然老兵们不断地凋零、归队,但从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老兵都是长寿的。尽管他们  相似文献   

9.
杜恒 《黄埔》2009,(2):57-57
我的父亲尤广才年近90。最近,他的喜事接踵而来,先是晏欢先生从潘裕昆将军珍藏的照片中发现了我父母亲的结婚照片,接着潘将军的女婿晏伟权先生又从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发现了我父亲在缅甸西保战役的立功受奖战报,更令人激动的是近期又联系到了父亲在台湾的黄埔军校十六期同学曹英哲老先生。  相似文献   

10.
蓝洲 《当代广西》2011,(16):59-59
据了解,荔浦县目前有300多名退伍军人分别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民兵连(营)长等职务,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生力军。  相似文献   

11.
《黄埔》2018,(5)
正2016年5月起,因为工作需要,我在担任江西省委统战部港澳台海外联络处处长的同时,兼任了江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一职。听说我从事服务黄埔老人的工作后,江西省旅港同乡会林富强会长在一次交谈中向我提起,同乡会里有一位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名叫万麓斌,是黄埔军校17期学员,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上高会战、衡阳保卫战,还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解放战争期间辗转赴台,后来又受委派到香港工作直至退休。听了这番  相似文献   

12.
江厚昌,扬州人,黄埔16期生。1985年2月,江厚昌从扬州无线电元件三厂退休,广陵区委请他担任钞关居委会主任一职。1991年抗洪救灾,他舍小家,保大家,日夜工作在一线。1991年,扬州的梅雨天气一下子延长了一个多月。雷声在云层间轰鸣,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暴雨、大雨、中雨、小雨循环不停。6月29日以后,总降水量超过常年6倍。奇怪,这雨怎么就停不下来呢?中午,江厚昌看着玻璃窗一行行往下淌的雨水自言自语地说。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8,(5)
正2018年4月9日,我们在浙江诸暨市岭北镇探访了抗战老兵应邦铭,以下就是他一生的传奇经历。我1919年7月23日生于岭北镇富家坞。在家族中,让我印象至深的人,莫过于小叔(父亲弟弟)应为坊。小时最疼爱我的就是小叔,每见客人,就夸我聪明能干,将来一定有出息。小叔好读书,出仕后,更名应机,从东  相似文献   

14.
1943年,祖父田汉在桂林《文学创刊》上发表了《孩子的行路难》一文,讲他的长子——我的父亲田海男(又名田申)在中国远征军中服役,赴印缅战场与日军作战的事。一父亲田海男(田申)1923年1月25日在上海出生,因祖母怀胎于日本,由海上返回中国,故取名海男。一年后,祖母因病离世,是曾祖母把他带大。长大后的父亲经常参与祖父组织的宣传活动。1934年,他在祖父编剧、聂耳作曲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饰演小栓子,与扮演爷爷的聂耳同台演出。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6,(3)
正周宇宽,原名周克仁,1915年8月11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县(今温江区)永兴乡周家林,家中兄弟五人,他是最小的一个,自幼备受父母、兄长疼爱。温江地处成都平原腹地,历史悠久,自建制以来一直是四川西部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素有"金温江"的美誉,周家在当地是书香世家,家道殷实,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周宇宽先跟着父亲学习,后来又请私塾先生在家设馆教授,再进小学读书,毕业后先后考入  相似文献   

16.
17.
顾少俊 《黄埔》2020,(3):60-62
2011年,在徐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李春民老师的帮助下,我采访了黄埔抗战女兵田茂华。一田茂华1917年出生,由于是独生女,父母视她为心肝宝贝。初中毕业后,送她到教学质量较好的滕县上高中。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济南、南京后,沿津浦线前进,企图南北夹击,进攻徐州,进而夺取郑州、武汉等地。蒋介石调集重兵准备在徐州一带与日军会战。  相似文献   

18.
正在宁夏有一位黄埔老人,名叫苏赓泉,如今已是百岁之龄,他最爱称自己是"黄埔一兵"。苏赓泉,民革党员,生于1917年8月17日,1939年11月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七分校第15期步兵科。他是一名抗日老兵,也是宁夏健在的黄埔同学中的最长者。老人百岁生日前夕,宁夏黄埔军校同学会一行人,驱车来到中卫市,为他送去祝福。苏老家住在中卫市区临街的一栋楼上,当我们敲门时,屋里早早应  相似文献   

19.
“欢迎老兵回家!”刘辉老人紧紧握着民警的手,两眼噙满了泪花,高兴而又感激地说:“谢谢家乡的民警!要不是你们辛苦为我找到家,找到亲人,我还真的回不了家。”  相似文献   

20.
刘子和 《黄埔》2009,(5):62-63
牟德武,号半坡园主,山东省潍坊市人,已届不惑之年,青年从军,中年从政,为人有理有节,处世清明廉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