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头换面,使大学生呈现出价值观念混乱、政治信仰模糊、民族文化认同弱化等消极倾向.对此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方式的爆炸式、无序化发展给青年思想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上世纪80、9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苏东巨变”潜入我国,它主要以青年、知识分子等群体为传播对象,有着深刻而明确的政治目的.在网络时代,它借助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借尸还魂”,一些“新历史故事”披着“理性思考”、“重写历史”外衣,在网络空间大肆流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以否定中华文明的优越性和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意义为论调,大肆宣扬民族失败、革命失败的言论,主要目的是动摇青年的共产主义信仰,以民族虚无主义弱化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因此,我们必须在网络内外都建立起牢固的思想工作阵地,在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对错误思潮给予坚决的回击,从源头上抑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对青年思想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家认同程度影响着公民在个人、群体与国家关系上的态度和行为。对内蒙古青年国家认同状况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内蒙古青年在国家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国家发展前景的预期和国家与社会责任的价值判断三个维度的测量值较高,这是保持和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在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国家民主法制状况的评价和国家社会管理状况的评价三个维度的测量值相对偏低,这将会对国家认同产生一定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4.
鄂西土家族青年的国家认同是积极健康的,他们拥有高度的国家责任感、积极的民族团结观和良好的中华民族认同感。鄂西土家族青年较高的国家认同度对鄂西青年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鄂西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剖析鄂西土家族青年较高国家认同度产生的原因,探寻其进一步强化巩固的策略,旨在研究少数民族青年国家认同的基本条件和引导规律,提高少数民族青年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青年国家认同是维系中国繁荣稳定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推动青年明确身份归属感、实现个体自我性与社会集体性融合的重要纽带。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认同阐清青年国家认同内涵。国内外严峻的形势,国内意识形态的斗争,重大社会风险的挑战以及时空压缩中资本和技术的扩张对新时代青年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认同造成了重大挑战。因此,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推进国家认同教育,善用网络传播媒介三方面化解风险挑战,增强青年国家认同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碎片化场景为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提供了新渠道,其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都呈现出新特征.传播主体分散在网络空间的每个角落,专业学者和业余人士同时在场.传播内容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只言片语,碎片信息和闲言碎语相互交织.传播受众活跃在现实社会的不同领域,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遥相呼应.传播媒介弥漫于网络空间的多元场景,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密切协同.传播效果呈现为取悦受众的娱乐心态,文艺作品和娱乐活动纷呈上演.借助碎片化传播,历史虚无主义严重干扰了社会思潮治理、影响了价值观的树立、歪曲了党和国家历史.对此,要以清朗网络空间增强历史唯物主义引领力,以网络叙事风格增添党和国家历史感染力,以网络新兴媒体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  相似文献   

7.
8.
作为由党和政府主导的缅怀历史、宣扬理念和彰显价值的程序化活动,国家纪念仪式具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功能。这一纪念仪式既以对历史记忆的唤醒驱散历史虚无主义歪曲、篡改史实真相的“雾霾”,又以对历史观念的强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质疑、否定已有结论的“邪风”,还以对历史担当的激发击碎历史虚无主义诋毁、抹黑发展成就的“迷梦”。新时代,发挥好国家纪念仪式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功能,必须深刻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进一步规范国家纪念仪式的内容供给,增强国家纪念仪式的氛围熏陶,发挥国家纪念仪式的涵育效能。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现象既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又有着自身运动的主客观条件。因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绝不能仅聚焦于一般意义上所界划的政治观型维度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视域,也必须关切以日常生活观型、文化观型等样态呈现出来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后者恰恰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滋生、扩散并危害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故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深刻批判之后,深刻透视历史虚无主义现象生成布展的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情境的基础,探析遏制或削弱其存在的各种土壤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党管青年”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其政治意蕴可以从组织载体、思想引导、行动指南三个维度来理解把握,虽提出时间不长,但在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历史演进中,始终贯穿于青年工作实践中,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指引青年工作方向。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要坚持党管青年,深刻把握青年和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从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共青团的组织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的青年工作体系、持续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等方面着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青年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历史记忆既是共同体成员对历史进行回忆、反思和承继的动态过程,也是唤醒共同体成员的集体意识、价值追求与行动意志的积极力量。在国家认同建构的路径中,历史记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在厘清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互动逻辑的基础之上,探究历史记忆的国家认同价值,为传承历史记忆以建构国家认同发掘具体理路,在历史记忆的长河中为国家认同的建构强基固本。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觉既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和谐共处之道,也是中国社会内部多民族、多文化之间共同发展之路。在文化自觉的视域下,培育当代青年的民族认同就必须认同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学习,客观地看待外来文化,发挥主体意识,重塑本民族文化,以期最终形成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量,振兴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14.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某些大学生中间沉渣泛起,其对历史的歪曲、对历史人物的滥评、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否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历史观、道德认知、民族情感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努力消除其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如何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5.
有关青年的历史叙述与解读,是青年研究理论形态建构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以往青年研究及传统史学的某些局限性,未能将青年与历史必然地联系起来.这势必造成青年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一定的缺憾,乃至影响到青年研究的理论建构和学科命运.这种状况亟待改变,要从青年和历史两方面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做出必要的调整,在关于青年的历史叙述与解读中,借鉴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新观点和新方法,结合青年历史和现实的实际,构建起青年研究相对完整的青年研究理论图景.  相似文献   

16.
红色记忆是人民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种政治心理叙事呈现形式,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国家认同结构存在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革命亲历者的逝去,国家有必要加强年轻一代的红色记忆建构,使之代代传承,强化国家认同,夯实国家政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采取轻蔑否定的态度,认为只有按照美国模式或西方模式来发展中国、建设中国才有出路。然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和平崛起,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深切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对中国模式的不同争论。中国改革开放所经历的独特历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模式,其必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全球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模式不仅是对西方普世价值和单一意识形态的有力挑战,也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18.
提高各政党成员的国家认同对实现政党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文化的力量增进民主党派的国家认同主要应在增进民主党派对爱国主义传统、国土意识、国家至上理念、国家象征符号及礼仪庆典等的认同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国家特性和精神追求。马克斯·韦伯和塞缪尔·亨廷顿都认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体现了美国人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个人主义的国家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集体主义的国家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