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妈祖信仰是14—19世纪东亚国际秩序中最重要的精神推力。其始于10世纪,随着14世纪下半期中国—琉球正式交往的开始和不断兴盛,妈祖信仰得以传入琉球并与本土宗教信仰发生深度融合,广为流传。一方面,中国海洋贸易的兴盛、东亚华夷秩序的发展、越海册封琉球的方式等深刻的历史背景为妈祖信仰传播提供了官方支持,而另一方面,琉球本土的祝女体系则迎合了妈祖的女性身份及功能,为其在琉球传播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妈祖信仰传入琉球可分为官方、民间两个层次,主要通过中国册封使团、琉球朝贡使团、闽人侨居琉球、飘风难民在琉球避难等四种途径。这一认定不仅是对中国史籍研究的结果,也得到日本文献史料的印证。妈祖信仰见证了中琉交往的历史,也成为今天搭建中日友好交往之桥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上来看,妈祖信仰传入日本并在日本进一步传播受到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朝贡秩序的重要影响,其随着中日贸易的发展先由中国传播到西日本九州岛,然后再进一步传播到东日本地区。落海妈祖像漂至,倭寇掠夺妈祖像至日本供奉,华商、华僧与难民的带入以及日本信徒自发传播是妈祖信仰东传日本的主要途径。循此途径,平户、五岛地区和萨摩地区以及长崎地区成为日本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承地。妈祖信仰在日本传播的路径体现了中、日之间的政治、经济互动,还揭示了文化层面的融通,对于当今的区域联通理念及战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妈祖是中国的第一女海神,又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海洋文化现象。千百年来,妈祖信仰从沿海向内陆扩展,之后传播到全国各地,最终伴随海外贸易又影响了世界,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之一。在妈祖身上。体现了东方文化精神。妈祖信仰的产生、本质及其传播源流,对理解妈祖信仰、妈祖文化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妈祖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正福建莆田作为妈祖的故里,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莆田湄洲妈祖饮食起源于妈祖信仰,经过千年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妈祖饮食文化,是妈祖文化的重要部分,彰显了妈祖文化信仰的魅力与风彩。妈祖饮食文化既是民俗生活的视窗,也是外化的民族精神。妈祖饮食文化烘托妈祖文化,传递民间社会的乡情语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融入到妈祖文化中去,祈求妈祖的恩泽和灵光带给普天下永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回顾妈祖信仰在马来西亚传播的情况。分析了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的特点;(一)妈祖庙与华侨宗乡会馆有密切联系;(二)妈祖信仰与祖先崇拜相互促进;(三)海南华侨华人经常把妈祖与水尾圣娘、108兄弟公等神明一起供奉。  相似文献   

6.
宋元以来,在中国东南沿海开始流传着妈祖的传说;明代以后,在台湾海峡两岸建筑了许多妈祖寺庙;今天,海峡东岸的妈祖寺庙仍然香火旺盛.本文试就妈祖信仰的起源、发展以及它在台湾的传播与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妈祖信仰的起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代以后妈祖信仰传播的主要历史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宋、元、明历代朝廷对于妈祖信仰都采取了鼓励其传播并予以利用的政策,清朝统治者也继承了这种政策。从流传于中国大陆的妈祖在清代显应的资料可以看出,清朝官方利用妈祖信仰的范围,大体与明朝相同,只是因历史条件不同,在重点上有所变化而已。根据通峻撰《重修天妃显圣录》、徐葆光撰《中山传信录》、作者不明之《天上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17,(3)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海南岛的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促进了妈祖信仰在海南岛的传播和盛行,其关系主要体现为:一是宋元以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与海南的海上贸易繁荣,同时,这些地区大量移民进入海南岛,以及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盛举,促进妈祖信仰在海南的传播和流行;二是来自闽、粤等地的移民和商人,积极倡建和参与修复重建妈祖庙宇;三是在空间分布上,海南妈祖信仰主要集中在沿海港口、津渡等,甚至在中国南海诸岛也多有分布。同时,海南妈祖信仰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广泛传播至海外。  相似文献   

9.
妈祖信仰自南宋(1127~1279年)开始在台湾岛上传播以后,闽台人民便有了共同的信仰——妈祖。几百年来,这种共同的信仰一直作为沟通海峡两岸的桥梁并在历史上产生过多方面、多层次的作用,其中突出表现在推动了闽台两地文化的交流。 从现有的史料看,台湾的妈祖信仰,其渊源来自于湄洲岛妈祖祖庙,并且是与汉人的东渡垦殖息息相关的。在妈祖信仰传入台湾的初期,这种信仰曾产生过两种作用:其一是作为渡台航船的保护神,其二是作为当地垦民的生活保护神,及至清光绪二十年(1895年),台湾全省已拥有222座供奉妈祖的庙宇,以后更是进一步发展。足见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回顾妈祖信仰在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传播的情况,分析了妈祖信仰在华侨华人谋求生存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一)增进华侨团结;(二)创办公益慈善事业;(三)寄托对祖籍国的思念。  相似文献   

11.
“通道”与贵州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建构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贵州建省至清末,是中央王朝以军事、政治力量为主导,介入贵州新的历史形成过程,特别是"通道"建构、改土归流、"民族-城乡二元结构"、民族区域板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更加凸显出贵州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形成的特点.在国家与西南边疆民族社会互动的宏观过程中,贵州民族关系丰富了"一体多元格局"的内涵,即汉文化与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喀斯特区域以不同的进入方式,历经碰撞、交融和并存而形成的不同特色的区域类型.在凸显"民族-喀斯特区域"类型的同时,多样性的类型特征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2.
1997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侦查讯问制度,在揭露罪犯、保障人权和追求诉讼公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实施以来,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权利关系严重失衡,侦查讯问程序和内容有待丰富和完善,相关制度配套不健全。要进一步完善侦查讯问制度,就要建立完善侦查讯问相关的配套制度,规范侦查讯问程序,明确侦查讯问的原则及相关规则。  相似文献   

13.
贫困问题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治理贫困,摆脱贫困,在新世纪显得更加紧迫和急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贫困的重点主要在农村。而农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社会的主体。如果农村的贫困问题不能尽快得以解决,则中国在21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面对新世纪,我们必须认真审视、积极思考农村贫困与扶贫的问题,探索和寻觅加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一、对贫困的再认识贫困有两种情况,一种为“绝对贫困”,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达不到维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  相似文献   

14.
如何突破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是推进湖北"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黄石、潜江、大冶、钟祥四市抢抓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机遇,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全方位转型,实现了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跨越。借鉴四个试点城市的转型经验,促进全省其他地区突破资源瓶颈,及早预见谋划,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湖北发展的又一次"弯道超越",是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涵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公共话语的新闻,其结构既直接地与社会实践和新闻制作的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又间接地与新闻媒介的机构环境、宏观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荷兰新闻传播学者托伊恩.A梵.迪克所著的《作为话语的新闻》一书以报纸新闻为蓝本,从话语分析的角度重新阐释了新闻理论的话语意义。即一方面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文本的制作和构建,另一方面是受众对新闻文本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从两方面相契合的“新闻文本”出发,作者集中论述了“新闻的话语如何区别于其他的话语形式”和“新闻的话语为什么区别于其他的话语形式”两个问题,并且通过话语和认知结合的跨学科研究,突显了其对效果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司法规律作为人类司法实践活动的规律,凝聚了人的需要和价值目标。"我者"之所以接近司法规律,本质上是源于自身的价值需要。这种价值需要驱使"我者"去主动地认识规律、能动地把握规律、创造性地去利用规律,让司法规律的作用由自发转变为自觉。司法价值的实现也总是受到司法规律的支配。司法价值的实现过程本质上是司法规律在起作用,司法价值的实现即司法规律的实现。司法规律和司法价值作为司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都无外乎是司法实践的产物——他们生成于实践之中,存在于实践之中,作用于实践之中,最终在实践中实现统合。  相似文献   

17.
警察临战公共关系沟通,对缓解和处置敌视、对抗等警察临战状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克服警察临战公共关系沟通中的障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中,讯问策略在侦查讯问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目前人们对欺骗、引诱性策略的使用仍存在一定争议,因为一旦对这一策略使用不当,就极易导致虚假口供,造成冤假错案,但是如果正确运用对破案又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讯问人员应当遵循一定原则,正确使用欺骗、引诱性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久华 《桂海论丛》2009,25(4):33-37
当前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呈现出执政特性、地区差异性、利益关系失衡性、干部原因主导性等新特性;其凸显问题有党群关系目标指向出现偏差,党群之间的思想分离明显,党群矛盾主体日益多元,党群利益矛盾凸显和对抗性冲突增多,不同社会群体对党的认同分化并总体呈下降趋势等问题.解决这些突显问题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建立和完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理顺权力间关系以及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以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功以才成,业由才兴。从马克思关于人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活跃因素的论断,到习近平总书记求才若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无不对克服能力不足危险、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思想指引,对每名组工干部发出与时俱进、强化自身能力的奋进信号。新时代高校组织干部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保持"在路上"的情怀,从培养"学习力"、提升"创造力"、强化"引领力"三个方面,在服务大局中履职尽责、体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