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制定法的实施在少数民族地区遭遇瓶颈,与少数民族习惯法发生碰撞,二者在少数民族地区认同度的差异,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少数民族习惯法.少数民族习惯法既不是国家制定法的附属物,也与习惯有区别.在现代法制社会,不论是从少数民族习惯法形成的规律的角度,还是从其对社会控制的角度,或者从它对国家制定法的作用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习惯法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罪刑法定视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我国特定的民族地区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规范秩序、定分止争的功能,排除习惯法适用的罪行法定原则并未使习惯法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少数民族习惯法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和司法操作的可能.在基层司法的特定案件中,少数民族习惯法在罪刑法定的原则下作为一种出罪依据能够更好地实现个案公正.刑法典为少数民族习惯法预设的制度空间,为其进入国家制定法提供了现实和可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法律外习惯法的源流、内容和特点;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家制定法和民族习惯法的特点在于前者具有统一性、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后者具有多样性、特殊性、伦理性、自觉性等.透视西部乡村少数民族婚姻现象,可以感受到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在婚姻领域有四个方面的冲突1.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冲突;2.现代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3."移植法律"与本地民族特点的冲突;4.国家意志与地方权力的冲突.应当化解冲突,实现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的积极融合.  相似文献   

5.
藏族与侗族环境习惯法分别代表了游牧少数民族和农耕少数民族的环境习惯法。对藏族和侗族环境习惯法的共性和差异性比较研究,不仅有“窥”藏、侗环境习惯法之“一斑”而见中国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之“全豹”,而且通过对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更有益干对国家环境法制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回避的。作为主要在民族地区适用、调节其社会关系的秩序规则.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民族地区源远流长,影响深厚,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从习惯以及习惯法是法制的基础以及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的积极特性角度看,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与国家制定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然而,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同时存在较多的冲突。在国家法治推进、二者冲突难以避免的现实情况下,一个实现二者对话的制度安排是绝对必要的。文章以维吾尔族继承习惯法为例对于民族地区的习惯法文化与国家法的关系问题进行浅谈,认为应该通过民族立法解决二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是少数民族习惯法进入司法场域的最佳时期。通过实证和逻辑分析,考察少数民族习惯法现实存在的样态,分析少数民族习惯法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民族地区司法机关在适用少数民族习惯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而反思法治国家主义和法治本土主义的关系以及民族地区司法机关的权力属性,提出少数民族习惯法司法适用的原则、前提、程序和方法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族习惯法是少数民族地区法文化表征,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治理,维护本地区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文章以贵州省黔南州境内的石板地区作研究视角,采用文献研究,并结合实地勘察之方法,以揭示该地区婚姻家庭、经济交往、社会保障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习惯法存在现象,并作进一步梳理和整合。  相似文献   

9.
西部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规范即习惯法.当下西部各少数民族仍然深受本民族习惯法影响,在习惯法的指导下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调解制度.这种调解制度一方面符合本民族风土人情,减少了矛盾产生,另一方面也是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民族习惯法进行理性分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西部少数民族的现代法治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0.
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人类最早出现、历史最为悠久的法,习惯法在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中国的广大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少数民族习惯法对中华法系内容的丰富、对中华法系成果的传播、中华法系精神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有助于拓宽法学研究领域、解决目前少数民族法制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正确对待现代化发展中的固有法文化。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处祖国边陲,少数民族众多,风俗禁忌复杂,在公安工作中必须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严格按照党的民族改革和法律办事,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风俗禁忌问题,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局面,尊重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边疆稳定、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湘西苗族习惯法作为不同于国家制定法的另一种文化现象和知识传统,仍然在苗族社会中普遍存在。虽然其形式和内容均发生了较大发亮,但其至今仍然影响着苗族地区国家制定法的拟订和实施。所以只有深入了解了湘西苗族习惯法及其演变,才有可能在湘西苗族地区贯彻好"以法治国"和"少数民族自治"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山林地及林产品的大幅升值,民族地区群众因争夺山林地爆发冲突的情况不断增多。通过对广西N县山林纠纷的考察,山林权纠纷产生有着历史、宗族、经济方面的原因,且在纠纷治理上存在着调处队伍建设滞后、司法解决不被群众认可、存在外部干预及群众法律意识不强等问题。作为治理方案,应加快构建山林纠纷长效调处工作机制、加大调处力度,重视民族习惯法运用,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等多种方式,将民族地区山林纠纷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构筑法治化的纠纷治理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4.
作为纠纷解决的基本方式之一,诉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社会历史原因,老百姓都存在着"厌诉"的心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极强的"为权利而斗争"不止的"缠诉"司法心理。这两种司法心理方式长期共存,形成了独特的司法活动特点。而"厌诉"与"缠诉"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具特殊性。贵州省黔东南州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法学文化,正是由于习惯法文化的强大力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厌诉"与"缠诉"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整个民族地区的司法活动亦具有明显的"习惯法转型缩影"烙印。  相似文献   

15.
台江县是全国最集中的苗族聚居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较好地保留了原始苗族习惯法文化。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桥崇拜规范、牯脏节规范、婚姻习惯法规范以及神判制度等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控制作用。由于国家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很多苗族习惯法规范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调解委员会成员代替传统上的寨老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16.
瑶族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居住在我国南方的民族。文章通过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瑶族村规民约的分析,指出固有的瑶族习惯法对村规民约制定目的、具体程序、修订完善等方面具有直接的影响,瑶族固有习惯法通过村规民约形式在当代瑶族地区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代银行立法始于1908年,完善于1947年《银行法》。在近40年的法制建设中,既有《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单行法,又有综合的《银行法》等法律。还有数量众多的以"则例"、"条例"等名称出现的银行法规,构成了近代银行法的制定法渊源。此外,钱业习惯法对近代金融业的规范、监管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是银行法的渊源之一。制定法与习惯法在20世纪30年代前是相互依存,互补发展的,但随着国民政府金融统制的加剧,钱庄业被强制改造为银行,代表不同利益的制定法与习惯法规则,发生了冲突与博弈,习惯法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18.
黔湘桂毗邻侗族地区由于受到自然资源禀赋的制约,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现代因子+犁耕的社会主义文明阶段。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劳动生产率低下等等。这是侗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必须确认的现实基础。我们必须在这个现实基础与资源禀赋的结合中找到侗族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山区综合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云冈石窟缺乏文献和我们对它的创建者鲜卑民族所知较少的缘故 ,石窟的研究遇到了较多困难 ,需要创建一个新型的学科“云冈学”来打破这种僵局。目前 ,建立“云冈学”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相似文献   

20.
以山东胶州秧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对大量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从审美的角度进行分析。现存"原生型"胶州秧歌,既非纯粹传统审美形态也非现代意义上的审美形态。在当前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原生型"胶州秧歌的发展不仅承载着传统的文化意蕴,还注入了当代胶州人民鲜活的生活气息和崭新的时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