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诗慧 《青年探索》2020,(3):91-100
本文基于面子文化的视角,通过在豫南F村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农村男方婚姻高支付的原因。研究发现农村男方婚姻高支付与地域性面子文化变化有关。婚俗中体现的面子文化包含规范性面子、人情面子以及炫耀性面子三种内涵。传统上,村民受规范性面子和人情面子影响较大,导致婚俗繁琐复杂,礼节性支付较多。随着经济发展,规范性面子约束机制下降,人情面子工具性增强,炫耀性面子影响增大。这使得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村民受经济驱动,出现婚姻支付"越轨"行为,提高了婚姻支付的内在标准。普通村民受面子文化驱动,被迫提高婚姻支付标准,使得农村婚姻支付普遍性走高。  相似文献   

2.
刘继忠 《思想工作》2005,(10):32-32
我们生活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浪费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和“面子”有关。因为爱面子,助长了面子招待的盛行,无论是检查工作还是洽谈业务都要大吃大喝;因为爱面子,助长了面子工程的流行,建了很多“形象工程”,花了很多不该花的钱;因为爱面子,助长了面子应酬的蔓延,婚丧嫁娶、生碍升迁,各种名目层出不穷,将时间和金钱消耗在为面子而进行的应酬上……结果是加重了经济的负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范玉刚 《人民论坛》2012,(21):58-59
正向的面子文化因其契合社会主流价值,颇能弘扬时代精神;反向的面子文化因充斥"杂音"和"噪音",而消解、混淆和颠覆主流价值观,使人的思想愈加迷茫中国人向来讲面子,形成了很多关于面子的言论和观念,而且面子文化还与时俱进。一定程度上,面子文化的变迁折射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中国人在历史上就是好面子中国人好面子,关于面子的典故,历史上不乏一些经典描述。如《孟子》记载的"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中,那个"齐人"就是为人所熟知的好面子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张潇爽 《人民论坛》2012,(21):56-57
不同人群有不同人群的面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面子。随着经济的富裕、社会结构的转变以及价值取向的多元,我们的面子文化也在变迁官员的面子最值钱?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深圳一女子,给她所谓的"书记亲戚"估了回值。因为她自称"书记的亲戚",从地产商手中拿到7.8折购买别墅的批条,成交价足足低于市场价839万元。虽说此女子的身份随即被证伪,但此消息一出民众惊叹:官员的面子真值钱!不经意间,"面子文化"已从慕虚荣变为谋实利,面子与利益和权力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事实上,人情社会的面子是双向的。主动施与是为了更好的回报。面子不再是饶有趣味的人情,而变味  相似文献   

5.
我们生活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浪费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和“面子”有关。因为爱面子,助长了面子招待的盛行,无论是检查工作还是洽谈业务都要大吃大喝;因为爱面子,助长了面子工程的流行,建了很多“形象工程”,花了很多不该花的钱;因为爱面子,助长了面子应酬的蔓延,婚丧嫁娶、生日升迁,各种名目层出不穷,将时间和金钱消耗在为面子而进行的应酬上……结果是加重了经济的负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减少面子消费,一是要大力宣传我们的国情和国力,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引导人们认清面子心理造成的危害,树立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社会风尚;二…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社会中,"面子"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在乡村秩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乡村治理中,我们应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面子观",将个人面子的争取与公共秩序的构建相结合,充分发挥面子在乡村中的"通货"作用,使乡村社会井然有序,并充满人情味。  相似文献   

7.
对于人际交往中礼貌系统和策略的研究业已成为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西方学者Browm&Levinson(1978,1987)有关Negative Face(通常翻译为消极面子)和Positvie Face(通常翻译为积极面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中的脸和面子二者之间的区别、量化关系、个人脸值与社交脸值、个人面子与社交面子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中国人所说的脸/面子与Brown&Levinson所研究的Face内涵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者的差异和通行译文的不正确处,提供汉语中“Positive Face”和“Negative Face”两词的参考译法。  相似文献   

8.
"面子"是中西方社会共有的文化现象,中外学者对面子有多种多样的定义。中西社会发展有其共性,以此为理据可以推衍出具有普适性的面子定义。中西面子观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征订启事     
舒瑜 《现代领导》2006,(3):30-30
“面子”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是个人要求他人对自己表示尊重或顺从而得到的相应评价,也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而表现在他人心目中认同性的心理与行为的序列地位。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使他们获得和失去面了有着与普通群众不同的特点。当权力成为刻意追求面子的手段时,就会在挣面子中失去面子;当权力成为造福于民的手段时,就会在打破少数人的利益均衡中获得更为宽泛意义的面子。现实中,领导干部很容易由于“挣面子”和“给面子”而导致自身行为的偏差,因此,必须对他们的面子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和规范,方可能获得社会和个人期待的最大有效度。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台作经济组织的社会基础与制度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中,出现了章程制度与执行制度相分离的现象,原因在于章程制度的依据是西方合作社制度,以契约原则与民主原则为支撑,而我国乡村社会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另一套文化与规则体系,即人情、面子、权威与关系.而且由于非正式制度变迁的渐进性与缓慢性,直至今日人情、面子、权威与关系,相对于契约原则与民主原则仍然占据支配性地位.  相似文献   

11.
说中国人"爱讲面子",似乎语带贬义。其实所谓"面子",乃"体面"一词的俗话。讲面子的人,不仅要自我感觉好,更须他人的认同,这就构成了社会价值观的问题。讲究体面,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追求和变化,譬之原始人脖子上挂串贝壳,便是有身份的象征;现代人西服革履,才可以出席隆重的场合。而目前人们津津乐道的,却是另外一种"面子的变迁",诸如过去上班骑"永久"自行车挺有面子,现在泡妞驾"法拉利"跑车才有面子;过去带媳妇见朋友挺有面子,现在携小蜜赴豪宴才有面子;过去陪上级出差,坐软卧挺有面子,现在请领导休闲,警车开道才有面  相似文献   

12.
董晶晶 《群众》2007,(11):47-48
“面子”者,“情面”也,人皆有之。所谓领导者的“面子效应”,在这里主要指这样一种现象,即循正常途径无法办成的事,只要领导出面,对方往往会看领导的“面子”,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事情轻松地得到解决。社会学家告诉我们:“面子”是个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自我感觉和社会认同,而个人在社会环境下被认同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人在社会关系网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3.
面子、血缘、权力,构成了中国社会运行的三个关键点,这三个关键点构成的三角形是制约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陷阱,以至于长期循环而不能自拔。国人注重面子的约束是有其特定基础的。在历  相似文献   

14.
尽管有文献提及"急收"话语可用来保护面子、传达礼貌,但并未就其面子缓和功能予以论证,也未就其作为缓和手段的机制加以探讨。基于话语-互动分析法,发现急收话语是以维护面子为目标、在"面子威胁位置"省略诸如"负面消息""驱使""消极评价""难堪""隐私""冒犯""忌讳"等敏感内容、隐含传递说话人意义的话语策略,因而是一种缓和手段,其缓和方式是语用省略,不同于文献中提及的其他缓和手段的附加或替代的方式,其缓和的机制是基于语用平衡假定的话语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确对待“面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子”即情面,它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有着十分微妙的作用。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认为:“面子是一种社会性的东西,个人的尊严将从适合的行为及社会赞许中获得。”“丢面子”则是由于没能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致于没有得到别人的称许或认可。因此,正确对待“面子”,能使人讲自尊、讲人格,能激励人们昂扬进取、奋发争先;错误地对待“面子”,则会使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掩盖问题、害怕真理。中华民族一向具有与人为善、热情好客、成人之美的好传统,为人处世从来都重礼义,讲情面,守信用,给对方留面子。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现实…  相似文献   

16.
面子的变迁     
中国人好面子,这是西方人近代最大的发现。好些晚清民国来华的洋鬼子,在想要写点什么描绘中国人的时候,十有八九都会提到这点。言外之意,他们这些西方人,就不那么好面子,好什么呢?实际的好处。鲁迅先生在说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提到一个晚清的掌故,洋人来争利益,争来争去,利益争到了,但出门的时候,中国人却让他们走偏门,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很丢人的事,可是老外却欢天喜地地去了,毫不觉察。于是,中国人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其实,那时的中国人,还算朴实。如果好面子等于好虚荣的话,至少,他们还在乎虚荣,这虚荣里,多少还有道德感。谈判的时候争不过洋人,因为洋人背后实力太强,然后用事关面子的小动作,让洋人丢人,也算是在精神层面挽回了一点损失。但是,今天的国人,好面子的毛病依旧,但里面的道德感却已经不多了。当今的人们,一般来说有面子的事,是在消费上的奢侈。享用别人享受不了的好烟好酒,几十元一根的天价烟,几万元一瓶的拉非,显摆在人前。当然,用名牌包包,涂名牌化妆品,也算有面子。如果能开上豪车,招摇过市,在闹市里飙车,更能引来艳羡的目光。能办别人办不了的事,面子则更上层搂。别人办事要排队,我不用排,别人开车要遵守交规,我不用遵守。别人违规要挨罚,我走门子逃过去。别人办不下来的手续,我能办下来。同样的房子,别人要5万元一平米,我则5000元拿下来。这种行为,之所以有面子,是因为背后意味着办的人有不寻常的关系,或者本人就拥有很大的权势,让人不服不行。如果第一类的有面子,还只是因为有钱,而第二类的有面子,就多少意味着特权。特权这东西是个怪物,没有的时候,大家痛恨,有的时候,人人喜欢。其实痛恨之时,也带着暗恋,所以,没法不有面子。其实,更有面子的事,是有本事干违法的事,但却不被惩罚或者能减轻惩罚。犯了法,甚至杀了人,却不被判重刑,象征性服刑几年,就悄然或者昂然出来。通过非法手段,一口吞掉他人的产业,然后居然一点事都没有,这也是可以大肆炫耀的有面子的事。比杀人都不大受惩处还大的有面子的事,是有本事捞人。就是可以把犯了重罪的人捞出来,重罪轻判。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2005,(12):3
电子政务不仅是关系政府形象的"面子工程",更是需要实实在在提高办公效率、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民生工程.其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继数字化办公、政府内部网建设之后,又在近2年迈入大规模、全方位的高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丁安卿 《政策》2002,(11):56-56
所谓面子,是指一个人的尊严和名声。科学的面子观所昭示的生存智慧,是数千年文明史中耀眼的一页。讲气节、讲自尊、讲人格的许多史篇,至今仍然在激励着中华儿女昂扬进取,奋发争先,使我们在努力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加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王越楠 《前进》2020,(5):33-34
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全省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增强交总账意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确保决战完胜、圆满收官。脱贫攻坚到了收官冲刺阶段,扶贫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要牢固树立交总账意识,既要交好"面子"账,更要交好"里子"账。一方面,交好"面子"账。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是否落实,扶贫工作具体干的怎么样,这些"面子"账要提前梳理,做到全盘掌握。把账理清,切实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中国,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一时还没有受到严峻的挑战.其实,北京的优势还在于其旅游资源极为丰厚--这可不只是面子问题,更直接牵涉到文化形象与经济实力.谈论北京,不妨就从这最为世俗而又最具魅力的侧面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