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卷有益     
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  相似文献   

2.
书,既要泛读,又要精读。这要看个人爱好,也要看什么书和什么人读。我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也佩服学究们把历史事件“研磨”成粉末,再“还原”,我还享受央视名嘴信手拈来的各种典故,还有法国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对“高老头”入木三分的刻划,  相似文献   

3.
阅读的意义     
这世上最有趣的,第一是人,第二是书.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 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想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在河南省汝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辈们世代为农,家里没有什么书,7岁之前的生活就是漫山遍野的奔跑,不亦乐乎的玩着自制的玩具,不知道书的重要,更没有机会去读.上学后接触到了书,识字多了也慢慢开始学会了阅读。  相似文献   

5.
读书因人而异,读什么书,怎么读法,可谓千差万别。然而。千差万别中似乎也可以找出几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王国忠 《创造》2016,(7):72-74
我六岁半上小学,念初中,读中师,参加工作当小学老师,接着做初中老师、高中老师,现在做省委党校副校长.其间从政为官担任中学校长、州委秘书科长,省委机关处长,市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省社科联副主席,工作阅历应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也无论在什么岗位履职,自己始终都没有忘了购书、读书、品书、教书、写书、荐书、赠书、藏书这八项与书相关的活动.因此,自己常常称自己的半辈子是“八书人生”.  相似文献   

7.
读书与季节     
清人张潮对读书有许多精彩之论。有谈读书与“读人”的 ;有论及读书与年龄之关系的 ;也谈及了读书与季节 ,道是 :“读经宜冬 ,其神专也 ;读史宜夏 ,其时久也 ;读诸子宜秋 ,其致别也 ;读诸集宜春 ,其机畅也。”弄到什么季节读什么书都有讲究 ,大概也只有那时的读书人才有如此的雅兴。自然 ,一个季节确有一个季节的情调与韵致 ,此公将季节之韵味与经史子集的书中之味联系起来 ,似乎不无道理 ,细想又觉得稍嫌牵强。其实 ,冬日围炉读史照样会沐浴一番历史的温馨 ,夏天摇扇读经也未必就不能悟到思辨的风凉 ,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读起书来又何尝不能…  相似文献   

8.
在咱们中国,是很有些“陪读”传统的。古时候有“陪太子读书”之说,“太子”而无学童陪伴左右,那书就读不好;又有“红袖添香夜读书”之说,耐不住寂寞的什么公子,如果没有“红袖”在身边晃来晃去,书也读不利索。然则“太子”有了学童,也未必能把书读好;公子加上“红袖”,  相似文献   

9.
问"书"会     
何雁 《今日海南》2011,(5):31-31
农民需要什么书,就给农家书屋配什么书;如果送去的和需求的不对应,那就说明我们实事办不好,好事办不实。这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对农家书屋这一惠农文化工程的一贯态度。  相似文献   

10.
读书阅人生     
林晓英 《人民公安》2013,(15):33-33
我并非出生于书香世家,父母的文化程度也十分有限,家里也没有什么书。值得"庆幸"的是,我家楼上住着一位英语老师,她收藏了许多读物,如《三毛文集》《穆斯林的葬礼》等等。于是,寒暑假里,我就专心做了三件事,到楼上老师家一批一批地搬书,然后晚上通宵看书。军校时代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在读书方面也是如此。那时每天的作息都很规律,心境也比较简单,于单调而重复的生活中甚至可以体验到一  相似文献   

11.
刘铭恒 《现代领导》2007,(12):44-44
每个现代领导者必须面对知识、信息无限递增的现实,以自身修养和工作需要为读书基准(定位),区分什么知识、信息值得重视和什么不值得重视,什么书必读和什么书不必读。善于“不读”正是为了更好地“读”,是领导者读书和学习的首要序列。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3月17日至18日在河南兰考考察,得到了各方多维度解读。对于民众而言,体会大国领导人的个人爱好是一件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领导人看什么书,看什么电影,似乎这些更轻松的话题.也能从中观其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耿彦波 《世纪行》2013,(3):45-48
世路漫漫,人生苦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短暂的人生中,选择又是关乎生命价值的重大问题。读什么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干什么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人生选择也是经验科学,人生感悟,一孔之见,抛砖引玉,或可丰富人生选择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蕴含着复杂的内涵。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独特的论述。由于该书是根据他的演讲的内容整理而成的,因而卡尔对"历史是什么"的论述的思路不尽清晰。本文主要就是对卡尔的思路进行梳理,同时也对其历史哲学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5.
反思阅读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就坚定地说:“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一百六十年过去了.我们仍然可以满怀敬意地说,别林斯基对书的认识是深刻而不配的.虽然我们已经步入信息社会、知识时代.图文声像共同专送宇宙的各种信息.然而,作为思想产儿的书;依然是社会的灵魂、时代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在现代的每一个有识公民,读什么书,就其建立知识结构、洞悉社会发展、对华精神境界.锻煤油思想深度来说就里得龙为重要了审视自已在读什么书.对于每个读书人都是一林觉悟,也是面对新世纪对读书生活的一次盘点.…  相似文献   

16.
李世顺 《政策》2004,(1):57-57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过:“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 食者生痰瘤。”人都需要吃饭,但吃些什么,怎么个吃法,却是 大有讲究的。同样道理,人都要读书,但读什么书,怎么读书, 也值得认真思考。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 此,一般人往往简单地理解为读的书越多越好,其实不完全是 这个意思。清代的仇光鳌在《杜诗详注》一书中,对杜甫的这 句诗曾作过如下解释: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 神”;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破也”;三曰“识破万卷之理”。这三说,集中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 解,概括…  相似文献   

17.
在咱们中国,是很有些“陪读”传统的。古时候有“陪太子读书”之说,“太子”而无学童陪伴左右,那书就读不好;又有“红袖添香夜读书”之说,耐不住寂寞的什么公子,如果没有“红袖”在身边晃来晃去,书也读不利索。然则“太子”有了学童,也未必能把书读好;公子加上“红袖”,更不知会闹出什么风流韵事。现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陪孩子读书。小家伙儿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种程度上就取决于家长陪读功夫下的多少。如今又有一种新的陪读,以不才的孤陋寡闻,似乎还不曾见诸以往的记载,无以名之,姑且叫做“陪领导读书”吧。日前接到一位外省朋友的电话,…  相似文献   

18.
桑德尔之间     
《时事报告》2014,(7):58-58
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在其所著《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一书中,提出了这个问题——金钱不能买什么。桑德尔积攒了15年的资料,抛出了命题,却没有提供权威的答案。到底哪些可以让钱主导,哪些必须用其他游戏规则主导,全世界也都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9.
我的阅读紧紧伴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的出版物,自然而然地,我就成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亿万个成果里面的一个。我把我读成了我,这是我最为满意的一件事。真正的启蒙阅读始于改革开放《同舟共进》:您的书房里主要收藏些什么书?最近在读什么书,有何感想?毕飞宇:我的书房极其普通,没有什么孤本或善本,全是市面上的大路货。比较下来,存量最多的是商务印书馆和译林出版社的出版物,很大一部分还是我年轻时候购买的。我的书房空间很有限,许多书都被我处理了,一轮又一轮,但是,这些书还在。我很感谢这些书,我一直说,我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这一波作家。对我来说,何为改革开放?就是一系列应运而生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20.
杨海锐 《中国保安》2020,(2):157-157
置身互联网时代,又终日忙于工作,很久没能静下心来认真读过书了。近日,我读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合上书本,不禁掩卷长思。书中主人公安德鲁·罗文忠诚、敬业、不畏艰险圆满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不是因为他获得了“杰出军人十字勋章”,也不是因为罗文有什么英雄壮举,只为他的忠诚履职,高度使命感和雷打不动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