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长春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长春市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加强长春市生态建设是建设长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前提。积极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地方立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司法介入和强化社会监督是长春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
一、坚持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西部地区是国家生态屏障之所在,而大部分地域生态基础脆弱,在大开发中始终坚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开发一起抓。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3.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条重要方针。这一方针是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今后我们继续发展需要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后15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能否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实现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和谐发展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邓小平经济和谐发展思想的主要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配合、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良性互动、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等。邓小平的经济和谐发展思想,所强调的“和谐”是动态的和谐、是相对的和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深入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命题。这不仅因为精神文明本身是一个定繁复杂的系统,各子系统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更因为精神文明建设不可能孤军突进,它始终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并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能超脱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而必然受其影响并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深化理解“协调…  相似文献   

6.
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与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里,中国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精神文明建设也摆上重要位置并健康发展。然而从整体上看,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力度和成效相比,一直存...  相似文献   

7.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促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当前这个历史时期内执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人类集中、高效率地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甘肃,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城市发展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城市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改革开放给甘肃城市化发展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9.
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会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尤其是经济的多元化会带来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好,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  相似文献   

10.
实施闽西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贯彻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闽西经济社会持续、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实施闽西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针对闽西实际,认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发挥资源优势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代价;制订经济社会发展中短期计划与可持续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等诸方面的关系,以确保闽西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的选择,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和谐共进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十四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是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历史课题。一、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题中之义第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无情地批判资本主义,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畸型发展的社会:一方面资产阶级在他们取得政治统治、全面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13.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目标、实现途径、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的集中反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我国改革和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观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坚持一切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今后15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之一,并明确指出:“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懈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今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审  相似文献   

15.
熊自军 《理论导报》2013,(9):25-25,30
以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水土风貌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改善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在建设与发展中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又具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庐山风景区是全国首批5A级景区,是九江市旅游业的龙头,是九江城市的"绿肺"。景区如何选准着力点,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第四大文明。它是当代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地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倡  相似文献   

16.
曾晓桃 《新湘评论》2006,(12):46-46
发展新文化,促进农村文化繁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周巧荣 《学习月刊》2014,(16):55-55
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是"文化咸安"的基石。自咸宁市委印发《咸宁市关于实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一五一十"工程的意见》以来,咸安区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依托市委"一五一十"工程,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一大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项目不断被发掘和壮大。  相似文献   

19.
梁利珍 《世纪桥》2005,(3):37-38
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不断探索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之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境界,使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不断完善,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使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得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只有从实际出发,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使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推进思茅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和谐社会的建设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