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信仰危机已是一个严重的客观事实。现代性进程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导致青少年学生同一性危机是其信仰危机的主要社会心理原因 ,并且信仰危机对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消极影响 ,使其表现出行为的危险性。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他们重树信仰。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重塑青少年民族信仰具有同构性和同步性。当代青少年崇高的民族信仰能为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髓能为青少年群体重塑民族信仰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导向。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青少年适应多样化社会思潮;要发挥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的教育功能,抢占重塑当代青少年民族信仰的精神文化阵地;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当代青少年共有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信仰的培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仰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信仰是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但它溢于人的外表,能外化为人的价值观和人的行为方式。信仰教育就是引导青少年关怀终极价值、关怀生命,既关怀个人生命,又关怀人类生命。对青少年进行信仰教育要符合青少年思想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信仰教育是当前思想理论教育的迫切任务;正确坚定的信仰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抓好学风建设,引导他们在真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实际问题,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宫玉静 《工会论坛》2006,12(6):108-109
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要求国民对法律具有虔诚信仰。培育青少年对法律的忠诚信仰,是中国实现法治的根本。法制教育是培育青少年法律信仰的关键,能使民主、权利、正义、自由等观念深入其心灵,有效地维护其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有助于坚定其对法律的信仰,青少年参与立法,能强化其信仰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缓解了青少年信仰危机的焦虑、尊重了文化多元的客观实事,为主导信仰的确立找到了理论支点,为重塑青少年主导信仰找到了逻辑起点。重塑青少年主导信仰要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基础,创新方式方法,凸显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说服力、彰显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信仰的生命力、展现个体道德信仰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否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和发展。通过进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的现状,并从年级、学科、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经过党课培训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对今后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信仰是当代中国比较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国人对无神论的认同与自身宗教信仰和宗教实践相矛盾、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严峻挑战、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信仰越来越广泛、民间信仰长盛不衰等现象,折射出当代中国信仰缺失、兼信以及"信"与"懂"之间矛盾等信仰问题,因此要加强信仰建设:学习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理性,加强信仰的价值性建设,继续保证信仰选择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9.
信仰缺失问题是当前中国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由于信仰具有基础性作用,信仰缺失导致了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的产生,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众多具有使命感、责任感人士的强烈关注。如何加强信仰建设,政府需要做好"导航",以保证社会信仰的正确方向;党员干部要做好"领航",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学校是人生航船拔锚起航的港湾,学校教育要做好"起航";舆论要做好"护航",为信仰建设营造环境,烘托氛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4-19岁、20-24岁、25-29岁、30-35岁四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在政治思想和个人信仰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山东青少年认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光明并充满信心,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我国政治体制及政治制度方面的知识欠缺,政治理论学习需要加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青少年个人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流价值观教育需要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