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周光召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他将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中国的国防事业。风雨几十年后,作为经历过“两弹一星”时代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科学家,周光召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用三个字做了概括:平常心。“我想应该有一种平常心。  相似文献   

2.
衡洁 《廉政瞭望》2008,(2):39-39
《士兵突击》里的优等生吴哲有个可爱的小毛病:每次一紧张、或者受打击的时候,就会不停地对自己念叨:“平常心,平常心……”  相似文献   

3.
一要正确对待名利.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的宗旨校正个人追求,正确对待名利。作为一名企业党员干部更要自觉地以服务社会、服务客户、服务职工群众为荣。凡事要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顺其自然,真正看到,人民群众的利益才是第一追求,人民群众的呼声才是第一信号;  相似文献   

4.
邵丛 《党建文汇》2006,(11):11-11
《北京日报》日前刊登了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的《正确认识选举》一文.这篇文章提出了“选举不是西方的专利”、“实行民主选举符合中国国情”、“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并不矛盾”等观点,被认为是一篇为选举“正名”之作。  相似文献   

5.
“公款吃喝”为何成为顽症?──兼谈企业的反腐倡廉霍世昌最近召开的中纪委五次会议要求把用公款大吃大喝做为反腐败和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突出问题来抓,然而用公款吃喝,在一些单位已成为一种“顽症”,且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顽症”为什么禁而不止?本文拟从腐败的...  相似文献   

6.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领导者用人的一种流行观点。按照这种观点,领导者用人时,对被用的人要充分信任,“既用之,则信之,”若对其有怀疑,存有戒心,就干脆不用,以免后患。“疑人”真的不可用吗?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何谓“疑人”?从领导学的角度而言,是指领导者在用人时,对他人完成(或履行)所要承担的任务(或职务)的品德或能力表示怀疑,不可信任。这种“不被信任的人”就被称为“疑人”。显然,这里的“疑”只是领导者一种“主观判断”,实际上被疑之人存在着两种情形:一种是有充分的实事材料证明某人“不可…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中,“共同利益”这个概念包含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共同利益,一种是“真实的共同利益”,另一种是“虚幻的共同利益”,并且,人的解放在“虚幻的共同利益”的“真”与“虚”中递进.这启示我们要对“共同利益”进行辩证认识,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为此,在现实生活实践中要努力做到: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市场主体间的“共同利益”.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国际关系中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8.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2,(6)
从政者须端正“官念”近年来,各地公开选拔干部引人注目,报名者甚众,可见人们对从政的兴趣。但不容忽视的是,一部分从政者没有摆正心态,不能端正“官念”,一旦上去就不想下来。其实,“上”与“下”,既是事业需要,也是客观规律。“上”固然可喜,“下”更显难能可贵,它需要对事业的一片赤诚,需要无私无畏的奉献和牺牲精神,需要有一颗“上下”不惊的平常心。(陈伟民)“无会日”本身是形式某报称:某市府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各行政机关和职能部门把每周三作为“无会日”。猛一看,这项通知似乎能起到一种创建性的作用,但仔…  相似文献   

9.
灯下漫笔     
也说牛二“登科”□陈木当年的牛二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整日撒泼、行凶、闯闹,地地道道的一位连“开封府也治他不下”的泼皮。今闻某地“恶人当乡官”。思之再三,直至头脑发胀,也不得其解。“牛二”德高?望重?才大?绩显?群众公认?是“牛二”改邪归正了才“登科”...  相似文献   

10.
冯兴元 《学习月刊》2010,(19):29-30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进民退”的现象广受关注.社会各界议论纷纷。那么,到底是否出现了“国进民退”?如果真的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那它是全面性的,还是选择性的?是一种持续现象.还是一种暂时现象?它的背景和成因是什么?它的出现是好是坏?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这些现象?所有此类问题,都有必要一一辨析。  相似文献   

11.
, 《理论导报》2013,(3):64-64
健康纠结:刚人春回暖,很多爱美的女性便迫不及待地换上清凉春装赏花约会,黑丝短裙美腿,让人怦怦然心动。然而,仅一天的春装SHOW,终因风湿复发戛然而止。自此引以为戒,开始“春捂”,每日大袄加身,持之以恒,因古人日‘春捂秋冻,百病难碰’。尔后,气温回升,大汗淋漓,又风邪入侵,最终感冒,怨道:“何故如此?”捂之?不捂之?如何是好?“春捂”之说缘何?  相似文献   

12.
“敬畏”是什么?《新华词典》解释为“又敬重又畏惧”。生活中不难发现,有的领导对职位是怀有“敬畏”之心的。有学者表述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它蕴含的是一种忧患和勤政,凸显的是一种信念和境界,折射的是一名合格公务员履职心态及对职守的忠贞。但在当下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大环境中,也有的同志在接到新的任命,走上新的岗位,握有新的职...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2,(35):65-65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日,‘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相似文献   

14.
农村是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笔者认为,必须在“落实”二字上下功夫。(一)重在落实,首先要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变软为硬。在这个问题上,要切实做到四个方面:一是提高认识。要在农村党员干部中,深入进行一次精神文明战略意义的再教育,使之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自觉做到‘项手抓,两手硬”。二是踏实工作。农村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在一如既往地抓好物质文明的同…  相似文献   

15.
味之魂     
俗话说“食在中国,味在四川”。无论是麻辣鲜香的川派火锅,还是色香浓郁的“豆瓣鱼”“麻婆豆腐”等川菜家常,总是惹得人嘴馋,香得人心醉,为何川菜能让人如此回味?秘密在于其中一种必备的烹饪调料,被誉为“川味之魂”的郫县豆瓣。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治国,有许多不敢恭维之处,但他的戒奢之举却值得称道。 朱元璋得天下后,手下人将陈友谅的一张镂金床弄来送给他。朱元璋说:“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器有何区别?”命人当场毁掉。这时,站在旁边的侍臣说:“陈友谅未富而骄,未富而奢,所以取败。”朱元璋听了,立即斥道:“就是富了又岂可骄?显贵了又岂可奢?有骄奢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出富贵者,一定要抑奢侈、宏俭约、戒奢欲。即便这样,犹恐不足以慰民望,何况穷尽天下之技巧,满足一人之享受乎?其致亡者宜也。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相似文献   

17.
共产卞义就是要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共同富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消灭私有制”。这个科学结论是毫无疑义的。f日是,什么是私有制?为什么要消灭私有制?消灭何种私有制?何时消灭私有guJ’!用什么手段消灭私有制?等等,认识上就不一致了。因此,正确认识私有制,对于上确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沦.以及党在社会卞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具有重大的现实主义和理论意义。山在以往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私有制是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制…  相似文献   

18.
李文丽 《奋斗》2001,(11):39-39
一、客观辩证地认识“生命线”的地位。是保持和发扬“生命线”优势的思想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正确认识和坚持“生命线”的地位,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就必须纠正以下几种思想理论上的偏见:  相似文献   

19.
廉洁勤政典型缘何不“吃香”?──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山东吴宏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对当廉洁勤政先进典型不感兴趣,乃至望而生畏,避之不及。一人们为什么不愿当廉洁勤政正面典型?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三种不正确的思想作祟。一是怕受孤立,影响和同志们之间...  相似文献   

20.
叶小文 《党建》2013,(7):31-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充分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四风”中,有一条是享乐主义。主义,通常指系统的理论和主张,享乐竞成“主义”?古希腊有个哲学派别的确主张过享乐主义。狄德罗说:“可鄙的犬儒主义者不遗余力地散布这种偏见,使之如此流行。”但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并不流行。“财、色于人,人之不舍,比如刀刃有蜜,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此类告诫不绝于耳。但凡贪图安逸、耽于享乐者,常被贬为声色狗马之徒,见不得人,不成气候,遑论“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