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钱江 《学习导报》2011,(14):14-15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20世纪50年代,一曲《浏阳河》唱遍三湘四水,又传唱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奇怪的是,在成歌后大约20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支歌的词曲作者似乎消失了,《浏阳河》被当作无名氏之作咏唱着。  相似文献   

2.
刘云波  袁忠民  李斌 《湘潮》2010,(3):30-33
<正>"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曲旋律流畅、优美动听的《浏阳河》荡漾在祖国大江南北,陶醉了一代又一代人。《浏阳河》沸腾过千座山,激荡过万条河。它的创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深入湘潭县农村田间地头考察。左一为中共湘潭市委常委、湘潭县委书记刘清林,右四为湘潭县人民政府县长朱少中(摄影张作奇)“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出了个毛主席/世界把名扬......”一首《浏阳河》,因其深情、优美的  相似文献   

4.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 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什么县哪? 出了个什么人领导我们得解放? 一首质朴清新的湖南民歌,在整整一代人的心中荡漾,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使中国天翻地覆、开辟新纪元的历史巨人毛泽东是从湖南省的韶山冲走出来的。湖南可谓是人杰地灵,尽领风骚。司马迁在著《史记》时就断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一种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它  相似文献   

5.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出了个毛主席/世界把名扬……”一首《浏阳河》,因其深情、优美的旋律唱红了大江南北,江边的湘潭县,也乘歌声的翅膀、携山水的灵秀、挟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以绰约的风姿呈现在世人面前。“人文大县”、“伟人故里”、“天下壮县”、“中国湘莲之乡”的美誉亦随之赋予了这片被稻香和荷香裹拥了数千年的肥壤沃土。  相似文献   

6.
郭应斌 《湘潮》2012,(5):1-1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出了个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  相似文献   

7.
《新湘评论》2013,(2):38-38
浏阳河青花典藏酒成为中国文化名酒,是在由"量"到"质"、由"质"入"品"的追求过程中形成的。浏阳河青花典藏酒作为浏阳河酒业的核心产品,是其青花系列产品的升级版,在酿造工艺上,经过了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艰难探索;在营销市场中,经过了营销心理与消费心理漫长磨合的领悟;特别是在生产环境和时代背景里,  相似文献   

8.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啦,出了个毛泽东领导人民得解放! ……  相似文献   

9.
赵兰英等在12月20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到这个月,巴金《随想录》全书告竣,整整20年。《随想录》所创造的出版“奇迹”正是千万读者回应之声: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  相似文献   

10.
在抗日战争期间,受毛泽东的推崇而形成文件在全党通报的文章没几篇。除郭沫若的《屈原》和《甲申三百年祭》外,就只有民盟著名政治活动家张申府在1942年1月11日为纪念《新华日报》创刊四周年而作的《新华,新华,我看你生长、长大》这篇文章了。张申府在这篇文章中热情洋溢地称颂《新华日报》是“全国最好的报纸”,是“抗战的一个有力的精神武器”,“每一提起新华,我就联想到新中国,实在‘新华’就是新中国的象征”。不过张申府在赞扬《新华日报》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希望。他希望“新华日报尽量扩充副刊,尽量发挥教育作用”;他说,《…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至深至巨,的确是其他任何一部书都无法相比的。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类成语,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至深至巨,的确是其他任何一部书都无法相比的。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类成语,  相似文献   

13.
鲁阳 《广东党史》2006,(1):19-20
任仲夷同志因病逝世了,噩耗传来,不胜哀悼!此时此刻, 不禁使我想起了20多年前《羊城晚报》复刊初期,他来报社视察的那段情景。《羊城晚报》创建于1957年 10月1日。到了“文化大革命”之初的1966年底,被“造反派”强行封闭,被迫停刊。十年动乱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语录》史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主席语录》(以下简称《语录》)是“文革”十年这一特殊时期,最具时代特征、最有影响、最权威、最盛行的“红宝书”。“文革”结束后被冷落多年的《语录》,现在又以“文革”文物的面目在收藏品市场出现,备受收藏者和研究者赏识,成为越来越走俏的文化藏品。《语录》的成书和出版《语录》的成书、出版与宣传、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高潮分不开。早在延安时期,出版界就曾大量印制、出版发行了毛泽东的论著,广大读者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论著的热潮。建国后,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连续几年,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报刊杂志,对《…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04,(14):53
清康熙《湄潭县志》云:“东有江水流转至县之主脉玉屏山北,经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之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湄潭县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韶山冲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领导我们得解放? …… 一首质朴清新的湖南民歌,在整整一代人的心中荡漾,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使中国天翻地覆,开启新纪元的历史巨人毛泽东,是从湖南省的韶山冲走出来的。翻开中国历史的煌煌长卷,湖南可谓人杰地灵、尽领风骚。姑且不论唐宋元明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杨自明 《求贤》2010,(9):11-11
读了“我与《求贤》的故事”征文,我非常高兴和激动。原因很简单,从《行政管理通讯》的创刊,到更名为《天津行政管理》、《行政人事管理》和《求贤》,它伴我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特别是《求贤》公开发行10年来。已成为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受益匪浅。总结自己与《求贤》的发展历程,我感到经历了“三部曲”的情缘,令我感慨万分,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8.
歌剧《白毛女》诞生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盛 《党史博采》2003,(6):9-14
20世纪中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文艺界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歌剧《白毛女》是亿万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著名文艺精品,她曾教育、激励了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并为中国文艺宝库增添了异彩。 《白毛女》的故事素村源于晋察冀边区一座神庙里隐藏着的一位“白毛仙姑”  相似文献   

19.
有关十月革命影片的拍摄,早在1927年,在十月革命10周年时,就有了爱森斯坦的《十月》。1937年,在十月革命20周年时又有了罗姆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十月》为我国观众所熟悉。在我国观众的心中,不能不认为1917年的那场革命就是《列宁在十月》中的那种“冲锋”和“攻打”式的革命。其实,在这场革命中,仅仅死了六七个人。  相似文献   

20.
《工农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期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的机关报,1932年3月29日创刊,1933年11月24日停刊。在我省以至全国白区党的报刊当中,是为数不多,内容丰富的报刊之一。被称为“党的喉舌”、“革命战士的响导”、“工人的武器”、“工农的枪刀”(参见《工农报》第20期。下引该报只注明期数)。报纸是采取油印的方式,每期发行“四百份到五百份”,“都能发到群众中去,影响甚大,群众很高兴看”(《福建历史文件汇集1933—1934》——《陶铸关于福州的工作报告》)。现存33期,特刊、号外8期,是一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