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恩来在建设年代>(1949-1965)是刘武生同志继<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周恩来的晚年岁月>之后又一部研究周恩来生平思想的力作.作者长期在党的文献编辑研究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平思想研究岗位上工作,他的<周恩来的晚年岁月>2006年初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当年11月在香港出版海外版,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他的这本<周恩来在建设年代>(1949-1965)同<周恩来的晚年岁月>一样,是一部积数年之功、厚积薄发之作.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去世后的一天晚上。杭州。 一名年仅23岁的普通工人,以周总理的口气,在一间斗室写出《周恩来总理遗言》。 《遗言》一问世,就很快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抄本。130多个国家的电台、通讯社播出了它。 “天安门事件”爆发,《遗言》作为“头号反革命事件”受到追查………  相似文献   

3.
在周恩来诞辰 1 0 2周年之际 ,由著名作家周而复先生创作的四部六万数千行的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 ,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 ,也是周恩来生平思想研究与宣传的一大盛事。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 ,依循周恩来一生所走过的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紧扣党史、国史上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以及周恩来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以全书四部六万数千行的宏大规模 ,展示了伟人周恩来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再现了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统一、富强而进行的不懈探索和不息奋斗 ,歌颂了他对党、对人民、对国家、…  相似文献   

4.
1976年3月5日,"四人帮"控制的上海<文汇报>在刊登新华社一篇关于纪念和学习雷锋的新闻稿时,将周恩来为雷锋的题词删掉;3月25日,<文汇报>发表了<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的文章,影射攻击周恩来.这两个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的浪潮.这个浪潮在4月4日清明节达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是于1931年12月20日左右,从中共临时中央所在地上海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的.在周恩来进入中央苏区前后,曾经经历了两场特殊的战斗:一场是紧急处理顾顺章叛变事件;一场是国民党方面制造的“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事  相似文献   

6.
谢滋群14岁参加红军,除出生入死历经无数次战斗外,还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  相似文献   

7.
颜梅生 《党史纵横》2010,(10):25-28
他14岁参加红军,出生入死历经无数次战斗,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他叫谢滋群。  相似文献   

8.
“九一三”事件后,林彪集团的覆灭在客观上提供了一次历史转机,使得有可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极“左”错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内的健康力量,同江青集团在这一时期,围绕着坚持还是纠正“文革”的错误,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教育革命”问题成为这个时期斗争的一个焦点。 “九一三”事件前周恩来发动教育调整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是一件发生在1955年,由台湾当局主使,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政治谋杀事件。这一事件中,中国及越南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的代表团部分工作成员以及一同前往的中外记者共11人,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因人为破坏爆炸失事,机上乘客全部遇难。周恩来因临时改变行程而幸免。  相似文献   

10.
他,14岁参加红军,除出生人死历经无数次战斗外,还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他就是谢滋群。  相似文献   

11.
江青集团为了簒权,利用"风庆轮"事件,将矛头直指周恩来和邓小平 1974年10月国庆节过后,毛泽东提出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意见. 四届人大召开在即,筹备工作也在紧张进行,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一件大事.会议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选举和确定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的人事安排.此时,毛泽东正在长沙休养,周恩来也于6月1日因病住院,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2.
《企业党建》2012,(9):39-39
在青岛崂山道乡源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参观者看到崂山拳头菜、崂山参、崂山黄花菜、崂山松蘑等崂山特有的山珍品,用烘干机烘干后,用易拉罐式的塑料真空包装桶进行真空包装后装进一个精美礼盒,配上一张特制食用说明和菜谱,成了一盒相当讲究的崂山旅游特产,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在事先几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爆发了,顿时震惊中外.一时间,西安上空战云密布,周围就像堆满了火药桶,各种对立力量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中共中央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力主和平解决事变.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西安为化干戈为玉帛竭尽全力时,却发生了一个处处添乱的“雷电社”事件,周恩来百忙之中,不得不亲自处理.没想到,事件的真相竟然让人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4.
1953年下半年,正当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党内却发生了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事件。高岗、饶漱石利用刘少奇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散布谣言,制造混乱,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妄图达到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目的。这是建国以来党内出现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在这次斗争中,周恩来同刘少奇一起成为被攻击的主要对象,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经受了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的政治磨难和严峻的政治考验。《周恩来与高饶事件》一文,翔实、客观地记述了高饶如何攻击周恩来以及周恩来如何同高饶进行斗争的过程,很有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处理问题,善于抓大事和关键环节,把握住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轻"与"重"的方面及相互关系.1963年处理"跃进号"沉船事件,就生动地体现了他的这种领导风格.  相似文献   

16.
梁粱 《党史博览》2002,(6):12-15
这是一本首次以自述形式出版的关于周恩来的书,是一本独特的书,是一本不可多得、不可不读的书.本书的编者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室务委员、周恩来研究组组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力平先生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第二编研部主任、研究员廖心文女士.他们长期从事周恩来生平、著作的研究,一谈起周恩来,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悼念周恩来     
林木 《党史博览》2006,(4):28-29
1976年3月5日,“四人帮”控制的上海《文汇报》在刊登新华社一篇关于纪念和学习雷锋的新闻稿时,将周恩来为雷锋的题词删掉;3月25日,《文汇报》发表了《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的文章,影射攻击周恩来。这两个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的浪  相似文献   

18.
从周恩来得到消息的一刻开始 “九一三” 事件发生后的深夜3时左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林彪叛逃事件,紧急布置了应变措施。他要求所有在京的政治局委员,一律集中到人民大会堂办公。 9月14日中午,连续紧张工作了50多个小时的周恩来,才有机会躺下。可电话铃声又响了,秘书只好轻轻推醒他。外交部报告,刚刚接到驻蒙使馆的一份电报。周恩来让秘书念给他听。 报告中说,林彪所乘的256号三叉戟飞机13日凌晨2点30分在蒙古温都尔汗附近坠毁,机上8男1女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9.
苏峰 《前线》2014,(1):124-125
火烧59辆电车事件发生于1949年4月25日的北平,正值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接管城市后不久。周恩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对这次火灾事件的处理作出了领导必须第一时间赶到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的指示。周恩来的这一指示此后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各部门工作的一项永久性规定,并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1969年12月6日,毛泽东正在中南海游泳池里等候着周恩来的到来.从1964年开始,苏联在中苏边界大量增兵,并制造大量流血事件,中苏边界形势恶化.珍宝岛事件以后,毛泽东越发意识到中国必须在国际上重新展开一种足以与苏联抗衡的外交攻势,从而才能有效地挫败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领导集团的军事扩张.周恩来到游泳池后,了解到毛泽东此时正在为中苏边境问题劳神.毛泽东表示:“俄国的问题总要解决的嘛.世界上各国的问题都总是要解决的嘛.”他对周恩来说: “如果中苏之间的边境冲突,当真要酿成一场战争的话,那么也许会引起原子大战.如果那样一来,就不能不有所准备.中国的原子弹只有这么大(毛伸出小拇指),苏联的原子弹有这么大(毛伸出大拇指),美国的原子弹有这么大(毛又伸出另一个大拇指).它们两个加起来有这么大(毛把两个大拇指合并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