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推进“1 8”武汉城市圈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从世界范围内城市圈发展的规律和经验表明,城市圈的实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关键是产业分工,形成区域分工明确、配套紧密的产业链架构,以实现圈内资源最优配置为目的。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把武汉城市圈培育成带动湖北更快更好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和战略支点,税收手段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武汉城市圈建设发展的基本概况及其趋势展望一年来,武汉城市圈建设有了新的起色,工作推进机制不断…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将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分三个步骤达到远期目标:到2020年,武汉市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武汉城市圈提前3—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尽早形成以武汉市  相似文献   

3.
建设武汉城市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促进地方政府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路径。构建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利益协调是灵魂,官员考核是推手,统一规划、产业分工及社会一体化是基本内容,协调机构是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体化发展的障碍,并且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路径,主要包括: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以指导,更新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观念;二是制定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政策;三是以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为重心,推进各项体制机制一体化;四是加快推进城镇建设,以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是武汉在“十一五”及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首先就要整合基础资源,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武汉作为城市圈建设的核心,在构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中需要加快解决重点和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融合及产业布局一体化,是城市圈联动发展、实现共赢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武汉市立足自身产业发展实际,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按照“双赢多赢、错位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中介参与、政府推动”的合作思路,推动企业参与武汉城市圈产业联合协作,提升了经济辐射与集聚能级,促进了城市圈产业融合和布局一体化。虽然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参与城市圈产业融合的层次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周先旺 《政策》2009,(5):25-27
推进武汉城市圈商贸市场一体化。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圈内城市加快发展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8.
杨良锋 《政策》2012,(9):55-56
崇阳县属武汉城市圈范畴,是幕阜山区的核心区域。我们将抢抓武汉城市圈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三大战略机遇,大上项目添活力,大兴产业强经济,大搞建设优环境,着力打造幕阜山区新兴经济强县、湘鄂赣边区山水园林城市、武汉城市圈重要生态屏障区,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富裕幸福新崇阳。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圈发展的产业联动模式及现实研判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霞 《求索》2012,(10):14-16
城市圈已成为全球城市化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圈内部不同城市间的产业联动已成为影响区域群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城市圈在发展中存在四种主要的产业联动模式,分别是空间引导型联动模式、产业转移型联动模式、产业链聚集型联动模式和总部经济型联动模式。通过以武汉城市圈为考察点,对城市圈产业联动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政府合作,产业错位发展、培育企业集团,壮大产业集群、强化总部效应,发展总部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城市圈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按照《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的五项一体化内容,运用统计指标分别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五个方面对武汉城市圈的经济一体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移是区域之间实现经济合作和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对于武汉城市圈而言,为了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和缓解市场竞争压力,有必要通过产业二次转移来推进圈内产业融合。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建立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运行机制;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行政区经济"特征,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制约和束缚了城市圈整合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武汉城市圈建设,必须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实施城市圈地方政府间行政一体化,并通过设立行政一体化组织机构,建立行政一体化运行机制,以达到"两型社会"建设之目标。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要做到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城市建设一体化。要实现“四个一体化”离不开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武汉城市圈建设的一体化战略中,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是城市圈发展的重要内容。湖北省政府提出了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思想,即形成以东湖高新区为龙头,包括鄂州、黄冈、黄石、咸宁的特色产业带,带动周边城市圈城市的发展规划。因此,建设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以上述五市相关产业相互协作的虚拟生态园区,将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加速推进的形势下,产业集群建设以其特有的优势,正日益成为地区参与区域竞争获得竞争优势的强劲力量和重要途径,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兴而有效的战略。恩施经济开发区在产业集群建设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存在问题亦较多,需要进一步研究进行产业集群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制定产业集群建设规划,以促进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将湖北省鄂州市、黄冈市、黄石市进行整合,实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即实施鄂黄黄一体化战略对于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和武汉城市圈建设具有深远意义。通过鄂黄黄"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湖北及武汉东部形成一个新的、与武汉并驾齐驱的大型城市,将有力提升湖北省城市化水平,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鄂东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东北、武汉等我国主要的老工业基地以及整个中部地带,是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地区。这给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汉以及武汉城市圈,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如何利用好这个历史机遇,需要武汉及武汉城市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明确自己在全国区域经济体系中的正确定位。——充分发挥“居中”的区位优势,努力把武汉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满足内  相似文献   

18.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发展对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区位熵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发展优势.武汉城市圈各地区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雷同、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与“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不相适应.应通过调整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措施,促进城市圈产业结构升级,保证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比较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纪.积极探索城市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共同推进城市间深度整合,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升区域整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构筑我国经济腾飞所需的世界级大城市的现实选择.武汉是中部的中心城市,是内陆与全球市场的重要结合部.据初步测算,加快武汉及周围地区的一体化,建设武汉城市圈将带动大约1.7亿人的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而且还将有利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城市经济圈的结合,从而进一步促进更大范围内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纪.积极探索城市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共同推进城市间深度整合,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升区域整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构筑我国经济腾飞所需的世界级大城市的现实选择.武汉是中部的中心城市,是内陆与全球市场的重要结合部.据初步测算,加快武汉及周围地区的一体化,建设武汉城市圈将带动大约1.7亿人的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而且还将有利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城市经济圈的结合,从而进一步促进更大范围内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