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某民企老板行贿案件的败露,当地政坛却因之发生“地震”,官商勾结的腐败案件屡见不鲜。是官员太贪,还是老板喜欢行贿?这或许是一个“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式的问题,讨论的意义不大。可供讨论的是:我们需要怎样的政商关系?《厚黑学》、《长短经》、《曾国藩用人书》之类的集中国古代权谋智慧的书籍,在如今商界甚为流行。据称,在不少拥有丰厚利润的所谓“老字号”企业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或者一群官员的身影若隐若现,清末的大商人胡雪岩就是个鲜明例证。直到今天,相互依赖的政商关系依旧是企业的赢利模式之一。而“相互依赖的政商关系”却完…  相似文献   

2.
对地方政府行政执行力的判断,不能简单套用“利益博弈论”来分析,更不能把地方利益之争简单归咎于财政体制。与其说是地方与中央进行利益博弈,倒不如说是宏观调控与中国特色的“双重竞争”机制不相适应,才造成了所谓的地方政府“不听话”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件发人深省的“小”事:一位骑自行车的人不慎撞倒了一位小青年,那人就连忙道歉,表示理亏,而那位小青年竞二话没说,上前就打了那人一拳……可想而知,那位小青年必定要受到围观群众的指责。因此,我觉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从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里,往往能够看出一个人灵魂深处的洁净和肮脏、美好和丑恶。众所周知,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来以重道德、讲文明著称。在东汉时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郭林宗的大名士赶集时,看到一人不慎打破了一位青年农民刚买的瓦罐。而那位青年农民并没有责怪对方,而是礼貌地让他走了。郭林宗被那位青年农民的气度所感动,从此二人竞成了知心朋友。上面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有理也要讲礼。有的人,从表面上看来,往往将“理”与“礼”完  相似文献   

4.
<正> 一位研究员得知东北某厂的产品质量过不了关,便自告奋勇愿解决这一难题,条件是要酬金1万元。厂方同意这一条件并签定了合同。这位研究员到该厂了解了生产情况后,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点子:搅拌。经试验,果然突破了这一难关。一位工程师给武汉某厂设计了一张机床附件图纸,投产安装后使该厂年增创利润100万元,节省技术改造经费5万元,扭转了该厂历年亏损的被动局面。为此,该厂发给这位工程师研制新产品报酬1万元。“一个点子、一张图纸,就能赚1万元!”因而摇头者有之,惊奇者有之,叹息者亦有之。这种大惊小怪的议论,反映了一些人对知识分子的劳动还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这使我想起了著名物理学家斯坦门茨为美国福  相似文献   

5.
治国要先管好家。历朝历代的大政治家都明此理。朱元璋为杜绝官吏走私,杀一儆百,斩了当朝驸马。抗日烈士、共产党员吉鸿昌胞姐的惟一儿子,仗恃舅父的威名。祸害一方百姓。县长将其抓获,不敢问罪。吉鸿昌闻讯后,亲自将外甥从监狱里提出,拉至荒郊击毙。战国时大政治家腹(黄+享)惟一的儿子犯了死罪。秦惠王念腹年老无依,准备刀下留人。腹坚决要求依法办事,说,那样做,臣与王都将失信于民。  相似文献   

6.
有人对我说:某部门的秘书长最近去了一趟广州,自己提着包,天天挤公共汽车到处跑.这位秘书长严格要求自己,不讲排场,不奢侈浪费,为国家节约开支,在当前社会风气不正的情况下,该是件值得赞扬之事.可是说这话的人同时还举了另外一个例子:"还有一个部门的秘书长也到了广州,出出进进有专车,前呼后拥,大饱口眼二福,没几天,给机关赚了十几万元."俗语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可以肯定地认为:前一事例,传话者是作为某秘书长的缺点来谈的,因前者虽克己奉公,但无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有与无是一对矛盾,它们既具体又抽象。崇尚有,惟恐无,似乎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世上的有和无,从来不是绝对的。如何看待有,怎样认识  相似文献   

8.
周贻海 《文明大观》2001,(10):34-34
“横财”与“横祸”之间虽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差之毫厘.却可以失之千里;咫尺天涯,却能成千古之恨。最近央视“今日说法”栏目中播出的《中彩(票)之后》,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从意外横财到飞来横祸之间、乐极生悲、瞬间逆转的现代“悲喜剧”——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口棺材。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 ?想到这,他那当官的喜悦没有了。于是,他就叫了个算命的给算一下。刚把那个梦说完,算命的就笑了,连声说:“这是一个好梦,这是一个好梦。”他不解:“怎么是一个好梦呢 ?”算命的不紧不慢地说:“你肯定是当官了。”他听了,没说是,也没说不是。算命的马上说:“‘棺材’就是‘官财’。你当官了,就有财了。这不是好事吗 ?”果然,没多久他的…  相似文献   

10.
人这一辈子,手经常处于两种状态,一是伸手,二是松手。伸手,这是人人都会的动作,几乎出自“本能”,教都不用教,那婴儿生下来就会伸手乱抓,抓住什么是什么。松手,本是一个更简单的动作,许多人都能“无师自通”,但也有些人却一辈子也没有学会,抓钱抓权抓官帽抓房子抓美色,只知伸手,从来不会松手,只有大限到时,才会手一松,脚一蹬,两眼一闭,万事俱休。   《菜根谭》说:“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松手;一条竹杖挑明月,挑到时也要息肩。”一个心态正常的人,应当既会伸手又会松手,该你得到的东西,尽可以努力争取,不…  相似文献   

11.
杨起林 《前进》2001,(6):47-47
“为政者多,知政者少”,这恐怕是不争的历史经验之论。“为政”者未必真正“知政”。就是说,在其位者未必善谋其政。从历史看,也确实如此。然而,“为政”者却必须“知政”。只有“知政”才能“为政”,“有知”方可“有为”。否则,何以谈“为政”呢 ?“为政”乃万端中之首端,大事中之大事,关系国之命运,民之祸福。大到朝代更替、政权倾复,小到一地治乱、事业兴衰,无不与为政者没有干系。所以,“为政”之事不是谁都可以为所欲为的。   “为政”者如何才能善于“知政”呢 ?以愚之见,举烦择要而言,善“知政者”,必先善于“知…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曰:“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两千多年来,《论语》里的这句名言之所以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固然和它的语言简短、平易近人有关,但尤为重要的是:吉者,人所趋也;忧者,人所避也。无论治国、齐家还是修身立业,人人概莫能外。而“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蕴涵的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少数干部因怕得罪人而不敢坚持原则的顾虑,一位负责同志说:作为领导干部,不敢得罪一小部分应该得罪的人,就会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原则,可能要得罪少数人,但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少数干部因怕得罪人而不敢坚持原则的顾虑,一位负责同志说:作为领导干部,不敢得罪一小部分应该得罪的人,就会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原则,可能要得罪少数人,但能  相似文献   

15.
“民工潮”与“GDP”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打工族的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10.7%◆农村剩余劳动力约2.7亿,城镇已吸纳1.2亿◆农民工一年为国民经济提供的剩余积累达7046亿, 占国内生产总值9%  相似文献   

16.
“教”与“诛”殷作崇古人云:“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好民不惩”。意思是说,如果不加教育就去惩罚,则刑法繁多,违反法纪的现象也多;如果只是教育不用刑法,奸猾的人就得不到惩治。古人对“教”与“诛”的见解可谓精辟,颇值得令人借鉴。教为本,教...  相似文献   

17.
实行公务员淘汰制,不是没有民意基础,不是没有法律依据。之所以举步维艰,就在于我们缺乏严格的执法精神和对国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彭翔 《政协天地》2008,(9):51-51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以"兄弟"相称。在一次庆功会上,战士们等待坐官轿或骑大马的朱德到来,谁知他却步行来到会场,自我介绍:"兄弟便是朱德"。此事在当时乃至解放后均传为佳  相似文献   

19.
孟永华 《新东方》2007,(3):17-1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笔者以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把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官德”良则“官  相似文献   

20.
一位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家很穷,爸爸很穷,妈妈很穷,司机很穷,厨师很穷,仆人很穷,园丁很穷,保镖也很穷……我发现一个规律,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哭穷”的就越多。这其中,有真情也有假意,有真穷的也有装穷的,所以一听到类似的声音,大伙儿先别动同情心,更不必忙着拿手帕擦眼泪,还是先辨辨真假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