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看到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表征,也要看到新常态形成的必然;既要看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共性特征,也要看到湖北的个性特点;既要看到新常态下的挑战,也要看到新常态下湖北发展面临的新机遇。积极应对新常态,要求我们坚定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目标不动摇;科学思维,加强谋划;瞄准短板,重点突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新的增长极;改革创新,着重培育形成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开放型经济的新机制,以全面深化改革重塑发展动力。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能力、改进作风、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2.
引领经济新常态 走向好的新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经济新常态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状态,是指2016年或者2017年往后的5年或10年甚至更长时期。从短期看,引领新常态、实现向新常态平稳过渡的对策有:顺增长,控风险;去产能,挤泡沫;守底线,稳社会。引领新常态的长期对策包括:一是推进"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二是推进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财富分配结构转型与发展目标结构转型。三是推进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3.
适应新常态、应对新常态、服务新常态,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找准统一战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最佳结合是新常态下统战工作的着力点。统一战线在新常态下彰显法宝作用,需要围绕中央决策部署抓谋划;在体现特色中推进统一战线;积极引导民主党派参与"四个全面";统战干部要做好带头人、执行人、规矩人和贴心人。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正确认识、主动适应与积极引领。推进供给侧构性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抉择,也是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与必然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绕不过的关口,是推动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历史性任务。要在全面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的放矢,精准推进,重点突破,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马边彝族自治县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扶贫工作任务艰巨。加快推进马边全面小康进程,必须加快产业升级,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主攻发展短板,营造跨越发展的新环境;增进民生福祉,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推进依法治县,实现政府职能新转变。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两学一做""支部主题党日"等党建活动,已成为常态。要求我们要坚定"四个意识",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干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立足新常态、展示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新常态"已成为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法治国新常态,改革开放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作风建设新常态……正改变着广大领导干部的日常生活,也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政治智慧和思想言行。作为组工干部要主动认识、适应、引领好"新常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判宏观经济的新走势,准确认识经济新常态的新特征,主动适应并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站在新发展阶段起点上的中国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和特征进行分析阐释,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和预期目标提出若干看法,对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提出政策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经济发展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是云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云南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要求的实际体现,是云南奋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是云南全力构建和打造东南亚、南亚开放辐射中心和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云南自身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全力构建和打造新的经济升级版和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我国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提出背景、趋势性变化和特征、机遇与挑战、引领路径等角度,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作出全面系统的阐述。本文提出,要更加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作用,主动谋划用好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回旋余地,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主动适应并积极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需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面临许多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发生改变,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阶段。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本文分别从提质、转型、创新,三个方面,谈一谈产业集聚区如何实现适应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常态体现在增长转段、经济转型、动力转换、调控转向上,经济新常态是现行经济体普遍的历史进程,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和支撑经济增长的国内要素条件出现转折性变化下的必然结果。经济新常态下天水既面临着经济增长压力大、结构调整困难多、扶贫攻坚任务重、能力作风不适应等挑战,也面临着国家改善宏观调控、全国全省打造战略平台、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简政放权、惠民生、促发展等新机遇。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天水经济社会发展,要稳增长,保持经济合理增速;补短板,发挥项目投资的关键作用;抓重点,把扶贫攻坚摆在"三农"突出位置;改作风,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强保障,不断提升领导经济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增长"新常态"的提出,预示着当今世界也许再也无法回到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前稳定的"正常"状态。"新常态"就是要摈弃"旧常态"下的惯性思维和惯性发展思路,以一种平和、平常、辩证的心态去对待新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风险等问题。在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三期叠加"的形势下,着力推进安徽经济适应"新常态"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四讲四有”是新常态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全体共产党员提出的总要求。新常态下,更需要广大共产党员甘于奉献,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跨入21世纪后,福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进入一个与过去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当前,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既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亟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研究和探索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济新常态的推进途径仍旧在于合理转变和调整政府职能。新常态下重新思考政府职能转变和调整政府职能,应以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为中轴,通过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应围绕改革政府履职方式为主要内容,推进政府权能从"全能型政府"转为"有限型政府",从"直接管制"转变为"引导促进",从"管理"转变为"服务";在政府能力结构上,应从注重回应能力转为提高前瞻性能力,从控制能力转为改进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通过上述适应新常态的系统性政府职能调整,形成支撑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党性教育也应迈入新常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党性教育迈入新常态,要健全目标体系,确保方向正确;要完善组织体系,确保运行平稳;要创新运行体系,确保教育质量;要构建评价体系,确保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校是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阵地,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今天,面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战略的新部署新谋划,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党校工作提出新要求新任务,党校发展也呈现出新常态。对此,作为党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后勤部门,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党校发展新常态,以改革创新精神与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党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当下中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统战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挑战更加严峻突出.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迫切需要执政党探索统一战线工作新方式,适应分众新常态以增强工作针对性,适应法治思维新常态以提高工作规范性,适应网络技术新常态以增强工作创新性,适应创新新常态以探索统战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深入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国家战略布局调整、宏观调控方式转型、全面深化改革给合肥带来的战略机遇,深入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产业、技术、平台、创新、人才竞争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并提出适应新常态,合肥实现新作为、新跨越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