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明 《中国公证》2005,(12):46-49
一、公征投诉概述 公证投诉,是当事人对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或者作出的不与受理、拒绝公证、撤销公证书、不预撤销公证书的决定有异议,可以向公证处及其有管辖权的司法行政机关进行投诉.  相似文献   

2.
国立公证处对待公证投诉一直努力做到公证投诉软着陆,公证投诉不上交,尽力化解公证当事人的矛盾,避免硬着陆带来的矛盾升级. 一、过去近十年公证投诉的类型分析 公证投诉可分为有理投诉和无理投诉两大类型.有理投诉存在的前提是公证处有一定的过错,大多反映在公证书无法使用的投诉.无理投诉是指公证处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公证当事人自身或者其他利益相关人出现过错导致的投诉.  相似文献   

3.
一、公证申诉、投诉和复议的要领及适用依据 1.关于公证申诉 公证申诉是指公证申请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公证处作出不予受理、拒绝办证或终止办证的决定有异议,或者认为公证处证明的事项不当,或者对公证处和司法局作出撤销公证书和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决定不服,依法向公证处或司法行政机关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赵红玲 《中国公证》2006,(10):37-38
甲、乙、丙三兄弟的父母去世并遗留下房产一套,但甲、乙、丙三兄弟一直未对该遗产进行分割。2003年,丁与甲、乙、丙三兄弟商量,决定购买这套房子,甲、乙、丙三兄弟均同意把房子转让给丁。于是,四人一起到公证处办理公证,公证处出具了两份公证书:一份为继承权公证书,证明被继承人所遗留的房产由甲、乙、丙三兄弟共同继承;另一份为转让协议公证书,证明甲、乙、丙三兄弟将房产转让给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因办理公证事项引起的申诉、投诉和复议案件逐渐增多。正确认识公证的申诉、投诉和复议之异同,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好公证申诉、投诉和复诉案件,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促进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公证机构依法办事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证申诉、投诉和复议的概念及适用依据 (一)关于公证申诉。公证申诉是指公证申请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公证处作出不予受理、拒绝办证或终止办证的决定有异议,或者认为公证处证明的事项不当,或者对公证处和司法局作出撤销公证书和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决定不服,依法向公证处或司法行政机关提出重新…  相似文献   

6.
张蕊 《中国公证》2008,(7):60-61
当事人乙来到公证处自称是甲的亲生女儿,但由于一系列原因,父亲及自己的档案、户籍等均未有相应记载及证明.乙拿出了当地某村委会几人的书面证明,证明甲是乙的父亲.现甲已经死亡数日,停放在某医院太平间.因甲遗产纠纷问题,乙准备委托某鉴定机构对甲、乙进行亲子鉴定,并就取样的过程申请办理保全证据公证.乙的公证申请公证机构可否受理呢?该案例引发了几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和尚甲来到重庆市公证处称其本人是某寺院住持,曾于多年前收留被他人遗弃的小男孩乙,一直将其抚养成人并剃度,不久前乙因病死亡,死亡后在农业银行遗留存款5000元。甲前往银行取款时,被银行要求只能凭继承权公证书才能领取款项,故以甲抚养乙多年,与乙之间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系乙之养父为由,以个人名义向重庆市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公证。  相似文献   

8.
郑长海 《中国司法》2005,(1):104-104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司法行政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呈上升的趋势。因囿于复议机关和复议机构以及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行政复议的实务中难免会出现失误。笔者结合实践中遇到的案例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案情简介:遗嘱人甲与遗嘱人乙是夫妻,两人同时到某市公证处就他们的共有房屋分别立下公证遗嘱A和B,将房屋遗赠给丙。利害关系人丁对两份遗嘱公证书有异议向某市公证处提出申诉。某市公证处以两份公证遗嘱实体违法和存在表述瑕疵为由,撤销了两份遗嘱公证书。利害关系人丁不服遂向某市公证处的本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诉。经审查,某市  相似文献   

9.
公证行为能不能引起行政诉讼,在目前的审判实践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试举两例予以说明。 例一:台湾省董某要求某公证处办理委托公证,由其堂弟代管自己的房产。该公证处为其出具了公证书。董某的继母陈某得知后,就产权问题向公证处提  相似文献   

10.
樊文 《中国公证》2005,(6):26-28
一、公证介入电子商务的地位问题 在电子商务时代,公证处以传统公证形式介入电子商务是没有出路的.什么是传统公证形式呢?即公证员直接接触当事人以及出具书面公证书的形式,其适应的是书面交易形式.  相似文献   

11.
赵明 《中国公证》2006,(5):48-50
公证书是公证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所办理的公证事项出具的证明文书,是公证结果的最终体现.狭义的公证书仅指公证书的证词,包括标题、编号、正文、尾部;广义上的公证书除公证书证词外,还包括被证明的文书及相关的附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外部大环境的变化成为影响公证发挥职能作用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诈骗他人财物,向公证处提供虚假身份证件等证明材料骗取公证书的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不仅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损害了公证处的形象和公证书的权威,给公证机构带来极大的办证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一、公证制度问题的暴露近来,通过有关媒体和官方临时成立的调查机构对于“西安体育彩票丑闻”的一系列追踪调查,西安市“碑林区公证处假公证书事件”被迫浮出水面,于是,中国公证制度遭遇到了来自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各种质疑:公证机构为何会作虚假公证文书?公证员为何胆大妄为?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委托售房的公证事项.20063月,产权人王力委托他的朋友赵小华全权处理其在昆明的一处房产,包括提前偿还银行贷款、查房屋档案、有转委托权等.因王力人在厦门,厦门的公证处出了一份委托公证书,公证的内容为王力在<委托书>上签字.其后,赵小华根据委托公证书把王力委托的事项转委托给了杨勇.云南省昆明市明信公证处出具了转委托公证书,公证内容为赵小华在<转委托书>上签字、捺印.  相似文献   

15.
公证是由国家专门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按照法定程序办理的对特定事项的证明.这种证明总是以书面形式出现的,称之为"公证书".公证书是一种特殊的书证.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公证书的效力问题是公证处正确办理公证事务的先决条件,也是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正确地采用公证书为公证的先决条件.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公证的专门法规.根据该条例的有关规定,我认为公证书的效力宜从以下几方面来确认较妥.  相似文献   

16.
公证投诉是行业内不想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如果说申请撤销公证书还能够在法律规范的条框内予以调整.越来越多的无理投诉乃至公证信访的发生就会让公证员、公证处、公证协会甚至司法行政机关都卷入到“应诉”的局面中,无疑会影响公证服务的正常开展.严重的时候对行业的声誉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如何应对公证投诉?因为投诉的个体是人.应对投诉的个体也是人.所以情况会千差万别,很难总结出一套完美的方案:但是有些经验之谈,相信对大家也会有所帮助。本期的“公证沙龙”栏目以公证投诉为主题。既有业内人士的概括论述.又有高校学者的理论研究;既有对公证机构的实证分析.又有用闲来之笔娓娓道来的漫谈小品。公证投诉并不可怕.它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用理性的心态和睿智的思路予以正视和解决.为公证服务秩序和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正近来"诚信"、"公信力"这样的词儿在各个领域被频繁提及,为什么?就一个字:缺!缺什么?缺诚信!对企业来说,公信力是品牌、是利润;而对公证来说,公信力就是生命。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家授权的公益性证明机构,公证在社会公共信用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公证人,如何做到诚信,如何取信于民?唯有一条路,办"放心证",办"暖心证"。说到放心证,我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那还是处里改制前,一名年轻公证员办理了一份委托书公证,结果是错了姓名错性别,错了性别错身份证号码,当事人是从外地来银川做生意,公证书要寄回老家急用,结果就这么一份公证书,当事人足足跑了4趟公证处,来回寄了七八次快递,头两趟来改公证书还拍着桌子大发脾气,后来干脆哭笑不得,只好说:"你们这公证处弄得,我就是想办个能  相似文献   

18.
贺晓山 《中国司法》2001,(10):61-62
《百姓信报》7月10日刊登了《公证书被判无效,公证处陈辞力辩》一文,讲述了河南省新野公证处办理的一份确认遗嘱公证书,被法院二审判决无效的案例。  案情是这样的:  2000年3月29日,一位老人将其已去世的丈夫于1992年2月17日立下的录音遗嘱拿到河南省新野公证处,要求公证处予以确认。公证员经调查核实,于2000年4月1日出具了确认遗嘱公证书。此后,老人的二儿子以公证处办证不符合程序为由,状告新野公证处,请求法院撤销公证书。  一审法院认为公证行为具有行政行为性质,属于准行政行为。公证书以公证的形式确认了当事人提供…  相似文献   

19.
[引言] 近几年,公证申诉案件大量增加.随着公证体制改革,公证处不再是独立的行政诉讼主体.对申办、撤销公证书的纠纷则由当事人向公证处或同级司法局提出申诉,待司法局做出行政决定后才能走向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20.
文中 《中国公证》2004,(6):36-36
[案情]1998年10月8日,浙江省某县公证处公证员许某为当事人王某办理了用于继承台胞王某某在台遗产的继承公证,出具了亲属关系公证书和委托书公证书,公证书当日即交由王某,公证书副本于10月9日交由省公证员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