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  相似文献   

2.
保永康 《支部生活》2005,(11):14-15
一个人一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牢记的东西也很多,但是,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从入党的那一天起,最应经常学习和最应时刻牢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因为:党章是根本的党规党法,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共产党执政的最高纲领。所有对于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对于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基本目标、基本任务、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基本方略、基本要求、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基本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3.
《求贤》2014,(8):11-11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其中特别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是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推动各项工作,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基本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着力完善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公共服务的效率与公平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应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机制、财政投入机制、市场融资机制、城乡基层服务机制和组建专职部门(如“统筹城乡发展管理局”),作为保障机制,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运行规范化,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实现更为开放和全球化的市场的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来,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便成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话题。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6.
立法的基本原则是立法活动所遵循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准则和方法。参照民族立法基本原则、地方立法基本原则、变通立法基本原则,自治条例立法的基本原则可以确立为:维护自治地方民族权益原则、符合地方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原则和维护法制统一与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7.
《北京支部生活》2006,(4):35-35
1.党关于民族关系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这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学习它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基本立场是指根本价值标准,属于价值理性的范畴;基本观点和基本  相似文献   

9.
刘笑添  朱腾云 《求实》2003,2(12):14-15
执政为民是党的领导的基本依据和基本经验 ,也是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考察标准。领导干部要把执政为民作为开展领导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基本目标 ,承担起领导干部崇高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0.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是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公共行政学科中的一项前沿研究课题。借鉴工商领域中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围绕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内容与职能两个要素,可以构建“复合型”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分为中心部分和外围部分。中心部分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质量特性和质量特性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回答了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管理什么”的问题;外围部分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决策、质量控制和质量监测,回答了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怎么管理”的问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内容与职能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各职能之间是一套相辅相成、依序递进、循环往复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即社会五形态、经济三形态和经济运行两形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这一理论认识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通过社会分配方式作用于和谐社会建设。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以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泛珠三角"经济区为例,从经济与政治两方面的视角,论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在进一步拓展资本主义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加深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社会和经济危机。反全球化运动正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新危机的真实写照,它客观上向资本主义提出了解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经济矛盾的新课题。资本主义为挽救自身命运所做出的自我修正也在客观上构建着新的社会形态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民主宪政的背景下,经济法的基本理念为“社会公共利益本位、发展经济民主”,当其运用于指导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的建设时,便可得出少数民族经济法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民族地方利益本位,国家保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作为国家协调社会经济的基本法律 ,其价值取向体现在 ,经济法追求的一般价值取向———实质正义和社会公正。经济法直接将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 ,这是经济法价值取向的独到之处 ,以人性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目标。经济法的三大原则 ,简明地表达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经济发展分析模型是在凝炼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理论基础上创立的,深刻地揭示出劳动力作为核心要素的创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劳动者自身素质的创新、提高引起社会生产率以及个人收入水平提高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护政策框架下的城市反贫困战略与传统的“安全网”政策最大的区别是:将贫困的暂时性救济与彻底摆脱贫困的长期性努力结合起来,兼顾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因此被视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政策框架,并在国际非营利机构的影响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产生的城市贫困人群,面临多重风险。在“改善民生”的政策主题下,深化改革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实践正在各个领域展开,社会保护政策框架不仅能够透视这一系列实践的本色,也为款来的改进与完善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的失信行为和信用危机,已经严重地危害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奠定社会诚信制度的基础;加快法制建设步伐,为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扎实推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我国政府必须尽快由事务型向服务型转变。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切实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我国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将现行的政府主要职能由“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调整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或者调整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经济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