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0月21日,刚刚参加过开国大典的陈毅南返抵达南京华东军政大学。第二天,他身穿戎装兴奋地参加了学校的开学典礼。在讲话中,他提醒青年学生说,搞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仍然需要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都要耐心地、一点一滴地从“头”学起,从“头”做起。陈毅把“头”字说得特别响亮,并且猛地摘下军帽,露出了光亮的光头,风趣地说道:“我跟同学们一样,从“头做起!” 且不论陈毅幽默风趣的语言天才,为了突出从头做起,他别出心裁地借助理发露出了光亮的“头”,更为突出了从头做起的“头”的重要性。 从头做起,即从开始做起的意思。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正因为开头难,所以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但是经历了开头难后,走了一段顺利的路程,人们又往往思想懈怠起来,麻痹松劲起  相似文献   

2.
日落老半天了,老赵头才从山上下来,一抹黑里,险些让辆自行车给撞上。老赵头刚说声“你这人……”那人却猛煞闸,跳下车,一把拉住了他:“老赵头,我正是要找你!”老赵头细一看,原来是乡长。乡长急三火四道;“高县长来电话,明天来看你的林蛙养殖。我专门给你捎这个信,早晨可待在家等着。” 老赵头是个倔老头,听了乡长的话,从鼻孔眼里哼出了一声。亏得天黑,乡长没看见他那清汤寡水的脸色。  相似文献   

3.
梁兴坐在夜色里,抱着头。“要不要重操旧业?”一个念头,在他脑海翻滚。 刑满释放,他走出监狱,“我要好好过日子”。可一人社会,他觉得自己成了多余的人——无亲可投、无处可住、无业可就。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清高”、“脱离群众”,这类帽子如今在某些人那里依然“爱不释手”,随时准备给你“加冕”。你潜心科学,他就送上“脱离群众”之帽;你不附和错误的东西,他就加以“清高”之帽;你爱提意见,就难逃“高傲”之帽。危乎哉,知识分子之头也!  相似文献   

5.
《党建》2002,(1)
信访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岗位。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8个春秋。风霜雨露,酸甜苦辣,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敦实的双肩,一头担着党和政府的重托,一头担着老百姓的殷殷期望。去年9月,他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光荣称号。请看他的自述——  相似文献   

6.
寓言寓理     
在一个建筑工地,有位社会学专家对正在砌墙的3个工人进行了随机调查。专家问第一个砌墙的工人:“你在干什么?”他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我不是在砌墙吗?”专家又问第二个砌墙的工人:“你在干什么?”他抬起头,笑了笑说:“我在盖一幢高楼。”  相似文献   

7.
说廉洁     
清正廉洁,是我国人民历来所崇尚的美德。唐代崔元玮之母常教子:“为民不可贱,为官不可贪,民以骨气为本,官以清廉生威”。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洁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所以不少志士仁人很注重这一点,以之修身、养性,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留下美名,为历代所喷喷称颂。 相传,春秋时的庚黔娄为官就很廉洁正直,生活清苦,家徒四壁。他死后只得用仅有的一条破棉被裹体。然而由于被子太短,盖住头则遮不住脚,遮住脚则露出头。帮助料理后事的人建议:“不如把被子斜盖,这样头和脚都盖住了。”可是,他的妻子却执意不肯,说先生在世时,常讲“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这是他一生做事的规范,我们还是尊重他生前的志向,就这样正盖好了。 “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反映了庾黔娄为官“宁正勿邪”的信条,清白一生,廉洁一生,其破被裹  相似文献   

8.
他参加工作30年,驻守基层派出法庭23年;他被村民亲切称为“心里装着百姓的乡村法官”;他转遍了山里的大小村庄,田间地头、土炕上、院子里都留下了他调解纠纷、巡回审判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明镜篇     
《湘潮》1990,(1)
毛泽东的“补丁观”历史为毛泽东留下了很多穿一身补丁衣的镜头。其实,他身上的补丁主要集中在外人看不到的内衣、内裤以及粗线袜子上。这些补丁“千姿百态”,“不成方圆”。蓝布头、黄布头、灰布头、甚至医药用纱布。有什么碎布就补什么补丁。不同时期他说过这样一些不同的话:“没关系,穿里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可陕西省省长贾治邦一上任便说,他要来个“新官上任三盆水”:一盆水冲头,保持头脑清醒;二盆水洗手,廉政为公,干干净净用权;三盆水泼脚,真抓实干,勤政为民。这“三盆水”的提法,新鲜实在。 第一盆水冲头,就是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头脑不  相似文献   

11.
张闽 《党的建设》2012,(9):20-20
泾川县党原乡高丰村的可立荣有个年出栏35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猪粪的处理一直是他最累也最头疼的事儿。不过,现在他再也不用犯愁了。“利用猪粪生产沼气,用沼液为圈合杀毒,沼渣作为有机肥料还田,既发展了循环经济,又美化了环境。”老可高兴地介绍起他的“生态经”。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把领导班子的“班长”叫做“一把手”。然而,某些“一把手”却被人们讥讽为“一霸手”。这些“一霸手”的突出特点是:说话口气大,对人火气盛,办事霸气足。就有那么一位“一霸手”,在领导班于会上公开扬言:“谁敢顶我,我就罢谁的官!”因此,凡他开会讨论决定问题,都是“他一点头齐点头,他一摇头齐摇头”,大家敢怒不敢言! 在领导班子里,如果“一把手”属于“一霸手”,那就  相似文献   

13.
“当初我打工回来,想靠养猪挣钱,但没有那么多本钱,多亏了柏维军书记把自家的10头猪崽儿送给我养。”武胜县永胜乡书房村村民邓清富说。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柏维军说,“党员不能只顾自己挣钱养家,还要带领其他党员群众一起挣钱养家。”在他的带领下,如今年出栏10头以上100头以下的养殖户占全村农户的40%。  相似文献   

14.
追寻房龙     
周玉奇 《唯实》2000,(9):142-142
推荐给儿子看的书——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他一口气看完了。问他感觉,“很好!”于是我又给他《古代人——人类文明的起源》、《发明的故事》、《宽容》。“接着看吧,看完我们再讨论。”儿子埋下头去,由此我想到房龙其人其书,想到了青少年读书。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推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于天放的”。 于天放之所以如此出名,不仅仅由于他在“八一五”事变不久前在北安狱中逃亡,日寇在黑龙江省各地通缉他,用几十万元悬赏要他的头。更重要的是他是黑龙江省出色的知识分子代表,一位艰苦卓绝的抗日英雄。  相似文献   

17.
上报成绩     
阿梅 《党建文汇》2002,(10):46-46
老鳖头每次去厕所时,总会在丁字路口上遇到散发广告的人。他习惯早上去厕所,偏记性差,总忘了拿卫生纸。平时,他反感这些乱发广告的人。但自从丁字路口上新出现了这些人,并在每天早上发给他一张传单,从而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后,老鳖头便改变了对广告的看法。这天.老鳖头一下床感到肚子里一阵揪痛,就急匆匆地往厕所赶,路过丁字路口时,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手:“快给我一张。”  相似文献   

18.
搁浅的人生     
东丰县红石乡红郎头村有一位“资深”的老支书,他叫杜学荣,今年52岁。他于1969年入党,1974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直到去年年底,因酗酒摔断了小腿骨而无法“组阁”,不得不辞职。他在任24年,从让人称赞的“标兵”蜕变成了让人唾骂的“败家子”。懒于修身导致蜕变杜学荣年轻时“根红苗壮”,担任红郎头村党支部书记时才28岁,是全县当时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头几年他干得真不错,带领全村父老乡亲战天斗地,改良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无论于什么他都“要个样”、“争个先”,结果两年就使红郎头村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五年就甩…  相似文献   

19.
人人都想致富,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没意思,但中国曾有过“想富不让富”的历史,中国人有“富了怕露富”的心理,尤其是中国农民,在致富路上举步维艰。中国农民人人都想富,想由小富奔大富。那么真正富裕起来的农民是怎么致富的?那些还没有富裕起来的农民其责任在谁呢? 首先必须认识到,在致富的路上,农民自己是致富的主体。正如农民许殿山说:“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头,不挣钱,怨自己!” 许殿山和中国其他农民一样,在致富道路上有过心理障碍,但是他现在觉醒了。他是梨树县胜利乡顺城堡村的农民,3年前,他到梨树县的霍家店去探亲,看到那里过去和自己一样穷的农民因养猪发了财,回来便学着干了起来。第一年出栏了20头猪,挣了2000多元钱,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1993年出栏生猪250头,存栏37头,  相似文献   

20.
龙虎的肩膀挑着一副担子,一头在粤西家乡湛江,一头在首都北京。作为湛江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主任,龙虎努力塑造着一个有头脑、善交际的“大使”形象。他很年轻,30多岁,而他麾下的群体更年轻,二三十岁,一派青春耀眼,生龙活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