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学界对于公园内的刑事犯罪率鲜有关注。侦查实践中,公园内发生的刑事案件极少,公园这一特殊地域以其所包涵的“公园文化”在抑制犯罪欲望方面的功效值得关注和深思。人的心理异常及压抑程度同犯罪的关联性应当引起重视,而“公园文化”的减压与预防犯罪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公园城市是生活、生态、公共、经济的融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发展与绿色、城镇与乡村的协调融合,具有丰富的延展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公园城市的属性与内涵,可以从"公"、"园"、"城"、"产"这四个方面来理解。建设公园城市,是新时代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重要路径,能更好地优化城乡关系、更新城市风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犍为历史悠久,文旅资源丰富。有百年火车、千年庙镇、万年湖泊、亿年桫椤,已创建了中国茉莉之乡、中国桫椤之乡、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犍为文庙、嘉阳·桫椤湖两个国家3 A级景区。近年来,犍为响亮提出"文旅成就犍为"的口号,围绕"西南地区新的文旅目的地"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4.
文天祥纪念馆是江西省首批兴建的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坐落于吉安县城东的文山公园内,1992年1月正式开馆。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婚内强奸"能否犯罪化分歧甚大,至今仍无定论。各种意见围绕"婚内强奸"犯罪化是否存在观念障碍和技术障碍展开。具体而言,夫妻家庭地位的道德评价构成"婚内强奸"犯罪化的观念障碍,实际操作所内含的风险以及"婚内强奸"有罪判决的社会效果构成了"婚内强奸"犯罪化的技术障碍。事实上,对夫妻家庭平等地位的强调能够消解其中的观念障碍,否认实际操作中的风险与犯罪化证成之间的关联性、明确"婚内强奸"非犯罪化者论据之间的矛盾性,亦能消除其中的技术障碍。在"婚内强奸"犯罪化路径的选择上,将"婚内强奸"涵摄于"强奸罪"并不存在规范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婚内强奸"能否犯罪化分歧甚大,至今仍无定论。各种意见围绕"婚内强奸"犯罪化是否存在观念障碍和技术障碍展开。具体而言,夫妻家庭地位的道德评价构成"婚内强奸"犯罪化的观念障碍,实际操作所内含的风险以及"婚内强奸"有罪判决的社会效果构成了"婚内强奸"犯罪化的技术障碍。事实上,对夫妻家庭平等地位的强调能够消解其中的观念障碍,否认实际操作中的风险与犯罪化证成之间的关联性、明确"婚内强奸"非犯罪化者论据之间的矛盾性,亦能消除其中的技术障碍。在"婚内强奸"犯罪化路径的选择上,将"婚内强奸"涵摄于"强奸罪"并不存在规范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有关方面的努力下,位于昆明市内省公安厅原址的警星公园5月1日建成开园了。这不仅是昆明市政建设的一个新亮点,也是云南公安警察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的一件喜事。公园既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益在眼前,功在千秋。 新落成的警星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和爱人去逛公园,不料木桥上的一条桥板断裂,造成我爱人跌伤且左脚骨折,住院治疗花费近5000元。事后,我们要求这家公园支付这笔医疗费。公园负责人表示,公园是免费对游人开放的,游客受伤责任自负。请问:这位负责人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9.
"婚内强奸"应该如何定性,学界分歧甚大。各种意见围绕"婚内强奸"犯罪化是否存在观念障碍和技术障碍展开自身的论述。具体而言,夫妻家庭地位的道德评价构成"婚内强奸"犯罪化的观念障碍,实际操作所内含的风险以及"婚内强奸"有罪判决的社会效果构成了"婚内强奸"犯罪化的技术障碍。事实上,对夫妻家庭平等地位的强调能够消解其中的观念障碍,否认实际操作中的风险与犯罪化证成之间的关联性、明确"婚内强奸"非犯罪化者论据之间的矛盾性,亦能消除其中的技术障碍。在"婚内强奸"犯罪化路径的选择上,"婚内强奸"构成"强奸罪"是合适的选择,但是,"婚内强奸"与普通强奸罪之间存在差别,应在量刑上有所区分。  相似文献   

10.
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文章在对公园城市相关概念、公园城市的理论和实践演变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新津县为新时代公园城市建设探寻新津特色、凝练新津模式、形成新津表达的诸多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乡村表达是近年来城市公园发展的新理念,逐渐受到各界重视,是当前公园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举措,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但是相关研究还未将公园城市和乡村表达建立关联.文章立足于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意义和现实基础,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风格的公园城市,为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建设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犯罪条件论     
犯罪条件是犯罪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犯罪发生的必要条件。控制犯罪发生的条件同预防犯罪产生的原因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二者构成了犯罪防控的主要内容。其中,社会预防关注的是犯罪的产生机制,本质上是消除行为人的反社会人格;条件控制关注的是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本质上是遏止行为人犯罪动机的外化。将犯罪条件纳入犯罪原因结构体系,清晰了犯罪社会预防与条件控制的关系,明确了犯罪防控目标和犯罪治理走向。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犯罪原因论的结构层次,丰富和完善了犯罪学的罪因结构体系,实现了"犯罪原因与犯罪社会预防、犯罪行为与犯罪条件控制"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打开了一条理论通往实践的更具操作性的路径,有效弥合了犯罪预防中"宏观"与"微观"、"战略"与"战术"、"治标"与"治本"、"虚"与"实"的裂痕,由此终结了亦步亦趋对接传统犯罪学犯罪预防范式的单向性学术传统,犯罪多元化治理体系得以确立。但社会预防与条件控制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犯罪治理方式:一个治本,一个治标。因此,二者应有机结合,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3.
当代犯罪的文化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作为“社会有机体”中的软件,“与犯罪的关系深刻而又密切”。它不仅具有弥漫性与潜移默化性,对犯罪具有超越一定时空范围的强大浸染力、吞噬力和解构力,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相对独立性和持久性,能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规定着犯罪的原因、动机和手段。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文化可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大众文化等多种不同形态。这些文化形态与犯罪交织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必须审慎地加以甄别、判断和对待。从文化作用于犯罪的机制看,它不仅通过决定社会主导型价值观影响着犯罪的总体水平,而且,一定的文化背景条件还规定着不同类型的犯罪在整个犯罪结构中的比重;另外,文化还影响到国家的刑事政策走向———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犯罪惩罚观和犯罪预防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涉枪涉爆犯罪呈逐步攀升的高发态势。究其原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法制文化的冲突以及民族群众急迫的生产生活需要是诱发此类犯罪的内在因素;少数民族群众特有的"人情世故"与民族地区治安管理的滞后是犯罪产生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涉嫌犯罪的农民工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会关注自身行为的风险性,其犯罪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交通的便利,居住环境的恶劣,特殊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的差异,管理的失控,这些都对农民工犯罪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湿地公园基于其重要生态和社会价值得到政策和立法的大力推动,在我国快速发展。但是在中央和地方投入大量的立法资源后,湿地公园立法并未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或经验,整体来看还未能形成概念清晰、制度完备的法律体系,无法为湿地公园的发展完善提供持续有效支撑。鉴于此,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背景下,需从立法角度出发,立足于湿地公园及其立法概念的现实探讨和法理分析,围绕当前我国湿地公园立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解构剖析,阐述我国湿地公园立法完善在宏观立法体系、基本保护原则、主要法律制度三个层面所需的框架构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猥亵儿童犯罪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为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首先要了解其犯罪特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2021年度106份刑事判决书,总结猥亵儿童犯罪主体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社会身份方面的特征;犯罪对象在性别、年龄、与犯罪主体关系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中犯罪时间、犯罪空间、犯罪行为的特征;判决...  相似文献   

18.
道门口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老乐山人都知道,原嘉州公园,现劳动人民文化宫处叫"道门口",道门口之名是如何演变来的呢? 中国历史上明以前一直以路、州、府、县划分全国行政区域,明朝初年增设"道",全国划分为41道,四川分川东、川西、黔南三道。明永乐年同又在原"道"基础上增设"分守道",四川有六个分守道,乐山属"上川南道",道署地址就在现文化宫内。所以叫"道门口"。即道台衙门的街口。 既是道台衙门,嘉定府的政治、文化中心,必然有一定的档次和规模,故当时道门口的建筑是城区最大、最好的。有巍峨的中堂,高大的庑廊,有楼台亭榭,池泮绿地等道署建筑和附属设施,十分富丽堂皇。  相似文献   

19.
“孙权曾在这里大兴炉冶锻造刀具,可以说大冶铁矿第一任‘矿长’是孙权!”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日出东方广场,游客们被幽默又富有激情的讲解逗得哈哈大笑。循着洪亮的声音,原来是黄石市文旅矿山公园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以下简称“矿山公园党支部”)书记、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阎红勇又在为游客讲解了。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犯罪由此产生。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了网上的"非主流",其中有不少青少年才子在互联网方面有所建树,但是有另一部分人却成为网络世界的"黑客",这也标志着网络犯罪向"低龄化"的趋势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行为因主体年龄的特殊性、犯罪手段的智能性、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已成为法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