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知识产权法所规范的是基于人们的精神创造这一特定行为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知 识产权法与民法、商法一道共同构成私法的核心内容。民法特别是民法总则的主要使命不在于设计具 体的法律规则,而是向社会贡献精神和理念。因此无论是在单一法典模式下还是在双法典模式下,知 识产权制度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民法而独立存在,都必须受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理念的制约。但知识 产权法不应完全等同于固有民法制度,它是在民法的基础上蔓生出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制度集合体。知 识产权制度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要求,必须有自己全新的制度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民法起草过程中,大家对民法要不要规定有关拾得物的条款?如何规定?有着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认为,拾得物的处理问题乃是道德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民法无须对此加以强制性的规定。我却认为,拾物问题,不仅仅是个道德问题,也是个法律问题,必须有强制性的规定。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说,所有权制度乃是民法的三大基本制度之一(主体、所有权、债权),而拾得物的问题则是所有权制度中一个不可回避或遗漏的问  相似文献   

3.
张虹 《法律科学》2010,(5):46-50
中国民法理论不承认无因管理的报酬请求权,但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承认在特定情况下无因管理的报酬请求权。究其缘由,主要是中国民法以一种固定的人性预设作为制度设计的前提,而欧洲国家是通过适当的权利义务配置,去激励当事人从事社会所期许的行为。中国民法理论必须克服传统思维中模式化的"义利之辨",以一种更加现实的态度去设计民法制度。  相似文献   

4.
规则、原则、程序——民法基本原则的立法要义●陈年冰一、问题民法基本原则是近年来我国民法学界讨论相对比较集中的问题之一。在讨论中,学者们对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功能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对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和...  相似文献   

5.
监狱行刑程序作为一种法律程序,它是监狱行刑法律关系主体在行刑过程中所必须遵循和履行的法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设计监狱行刑程序时应当由理性的行刑目的来指导和牵引,创设合理、有效的行刑制度,构建严密、通畅的行刑程序,并且行刑程序应当出于保护罪犯人权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监狱行刑程序要遵循依法、公开、公正、讲求效率和社会化等基本原则。目前,我国监狱行刑程序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为行刑体系不完整和行刑机制不健全。解决这些问题,需从思想上提高对监狱行刑程序价值的认识,需健全和完善监狱行刑制度,完善监狱行刑程序,健全服刑人员的维权机制,及时对相关法律进行清理,重构我国监狱行刑程序。  相似文献   

6.
大陆土地使用权与台湾地上权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陆土地使用权与台湾地上权之比较关涛我国的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对我国民法物权制度的完善及房地产市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性质和内容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的土地使用权相当于传统民法中的地上权,①...  相似文献   

7.
谭秋桂 《时代法学》2011,9(6):22-28
限制债务人高消费的实质是限制债务人的财产处分权,体现了“债务人所有的财产是全体债权人所有债权的总担保”的民法原则的要求,符合民事执行的权力性、强制性、执行标的所有权权能与所有权的分离性等程序法理,是防止债务人财产不当减少、维护国家法律制度权威性以及养成社会诚信意识的必然要求。为了充分发挥限制高消费制度的应有功能,确保其实践适应性,应当将限制债务人高消费普适化并构建完善的、可操作的监管机制和制裁机制,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形成完善的限制债务人高消费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民法制度特别是民事主体制度。这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也是由民法的特点尤其是民事主体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决定的。发展南场经济必然要求建立市场法律机制市场经济并非独立的经济形态,而仅仅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机制模式。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商品经济,是多元化平等主体自由经营,以市场为基本的资源配置手段调节商品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所有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都带有商品的属性…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移植与经济法制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移植的植物学含义是指将植株连根移往他处。显然,一国的法律移植绝非如此简单,不能只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他国法律制度;而必须是有选择有鉴别地引进他国的一部分或某一部门的法规及相关制度,俾使之有机地与该国原有的法制浑然一体,共同发挥法律机制的功能。尽管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不同,有的甚至相去甚远,但各国法制的相互融通和引进,在历史上却非少见。大而言之,民法法系国家的法律,无不处处留下了罗马法的根  相似文献   

10.
浅析盗赃善意取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各国民法均作了规定,但对于盗赃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各国立法有所不同,毕竟赃物不同于一般标的物,在制度的设计上必须严格其适用条件,但为了维护交易安全,稳定交易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盗赃也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不仅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则,也符合社会的公平价值观念,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金晶 《法制与社会》2011,(30):32-33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我国法律实践的难题。实践申大量“以罚代刑”的现象要求我们必须要着眼于两者相衔接的程序机制,建立和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移迭程序及相配套的信息共享机制、联席会议机制和提前介入制度,强化检察监督权,转变行政机关的执法意识。  相似文献   

12.
大陆法系和苏联民法认为违约金属于债的担保范畴,我国法学界也有不少著述这样主张,甚至有的同志认为债的担保是一种违约责任。笔者认为民事责任与债的担保是两种不同的范畴和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试论完善民法时效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完善民法时效制度的必要性王蒙恩宋卫国时效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乃至整个法律机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与完善,对促进我国民事立法,规范民事流转关系,稳定社会财产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取得时效是法律机制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效作为一种法律制度,起源...  相似文献   

14.
《法学》1991,(7)
在国际货物买卖活动中,有时会出现欺诈行为,使对方国家的商人受到损害。尤其是不发达国家的商人,被欺诈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在国际贸易中一旦出现欺诈和诈骗的行为,在适用法律上,有的国家和地区系追究刑事责任,处以罚款他监禁;有的国家和地区则适用民法原则,追究民法侵权损害赔偿的责任,以保护受害人所遭受损失的利益。按照中国的民法原则,在国际贸易中,对于实施诈欺违法行为的人,究其违反民法行为的性质,系属侵权之债,必须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  相似文献   

15.
论保证契约的权利衡平——《担保法》漏洞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担保法作为传统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上千年的制度演进,现已一跃成为民法中最活跃的部门之一。其原因并非偶然,在分散市场风险,保障交易安全,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方面,担保法的功能可谓得天独厚。其中,保证因有与主债务本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介入,其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民事责任制度,是民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了民法的强制性。如果说民法的核心内容是用法律形式规定公民、法人应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必须履行的民事义务的话,那末,民事责任制度就是保障这种权利不受侵犯和保证这种义务得以履行的坚固外壳。确立民事责任制度,有利于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有利于与民事违法行为作斗争,有利于防止民事、经济纠纷的发生,稳定社会秩序。民事责任制度在民法体系中居于重要  相似文献   

17.
法律是对可支配稀缺资源归属关系和归属程序的规定。财产是可交换之可支配稀缺资源。民法之物是法律社会之可占有财产,只有两项要件:(1)财产;(2)可占有。必须区分民法之物与汉语之物。汉语之物是多义词,民法之物只是汉语之物词义之一。民法之物是可支配稀缺资源逻辑体系中的重要结点,只有在可支配稀缺资源的逻辑体系中,才能正确表述民法之物的位置。界定民法之物,首先必须构建可支配稀缺资源的逻辑体系。由于民法之物概念重要,民法之物的要件尚不明确,而提出物格范畴,则走上了歧路。  相似文献   

18.
时效制度在技术秘密案件中的适用问题一般认为,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的民事法律制度。诉讼时效的规定,在民法上属于强制规范,即民事主体无权自行协议取消诉讼时效的适用,也不得变更时效期限及其计算方法。民...  相似文献   

19.
时效利益虽并不完全符合道德理念,但却符合法律的目的和社会的公益。我国民法短期时效的制度设计使得时效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促使权利人行使权利。与之对应的时效利益抛弃的意思表示必须要达到义务人愿意履行义务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民事主体制度是民法的重要制度之一,是民法其他制度全面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其历史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单纯的自然人到自然人和法人的二元主体再到主体多元化的演变过程,呈现由“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趋势。但是,开放型的多元民事主体制度并非毫无瑕疵。构建民事主体制度时必须注意民法的市民法本质,不能违反人文主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