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行政立法应当以保障和不侵犯人权来证成自己道义上的正当性.为了保障人权,必须对行政立法的权限和目标进行控制.行政立法不得限制基本人权,对非基本人权的限制也要程度适当.行政立法必须制约行政权力、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在行政许可设定上只有坚持法律保留原则、依法设定原则、许可设定公开原则、公众参与原则,限制行政许可设定的范围,贯彻行政立法的"无为"精神和有限政府的理念,才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  相似文献   

2.
公安行政执法权的运用,必然会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造成损害。正当程序原则作为普通法系行政法特别是警察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包括了避免偏私、行政参与和行政公开三项基本规则,为达成人权保障与行政目的的平衡,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擅断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公安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中的人权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公安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中存在的人权保障问题.学界近年来有较多的讨论.公安刑事强制措施与人权保障的关系是微妙的,也是十分密切的.公安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中存在的人权保障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技术上的缺憾,二是公安实践中的不足.完善公安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中的人权保障制度,必须在刑事诉讼中完全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并且结合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  相似文献   

4.
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是行政法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对相关学说进行分类,在评论与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行政补偿制度的法理基础要以人权保障理论为前提,以特别牺牲理论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原则。  相似文献   

5.
公安执法中不合时宜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人权保障观念已不适应公安执法新形势的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成为依法治国的理念和需要,公安执法中的人权保障观念应适应这种理念和需要,从六个方面来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观念,更好地履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公安机关进行治安处罚所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已不适应当前法治建设的要求,公安行政立法的指导思想应该从管理法模式向控权与管理两法兼顾模式转变,突出行政程序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以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从而体现现代行政立法保护人权的理念和法治要求。  相似文献   

7.
公安行政执法对象的人权在执法实践中常常受到侵犯。公安行政执法过程中对人权的侵犯主要表现在滥用公安行政强制措施和滥用公安行政处罚两个方面。公安行政执法过程中侵犯人权的主要原因是公安行政强制措施方面的立法不规范、执法主体的人权观念淡漠和执法主体素质偏低。防范公安行政执法对人权侵犯的主要措施是提高立法质量,树立法治理念和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8.
非常状态下的人权保障状况更体现法治国家的成熟程度。基于其紧急性、强制性、单方性和高裁量性等特征,非常状态下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对行政相对人人权的克减是客观存在而且经常出现的,也是必要的,但这种人权克减应当符合法治原则、比例原则和权利救济原则。因此,有必要从立法上确定行政紧急强制中人权克减的可操作性标准,以完善我国非常状态下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公安机关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这关系到公安执法工作对于人权的保障问题。在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理论研究上,对社会的防卫和对人权的保障向来也是研究的重点。风险防控与人权保障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风险防控与人权保障都指向人的安定、安全,因此两者存在一致性;另一方面,风险防控的进行也易造成对人权的侵害。从公安机关工作性质、现代法治精神和公安机关公信力角度出发,公安机关在执法工作中有必要协调风险防控与人权保障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得强迫自证己罪"原本是刑事诉讼程序中保障公民人权的利剑。但从许多法治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该原则的适用范围逐渐由刑事诉讼扩展到了行政调查领域。当然,考虑到行政调查本身的特点,该原则在行政程序上的适用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在不得强迫自证己罪已经引入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背景下,探索其在行政法上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