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四月八日,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是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夜幕刚刚降临,在群山中的卫星发射场上,一枚载着卫星的乳白色火箭正昂首挺立,待命起飞。我和许多航天科技人员一样,在参加了紧张测试和准备工作之後,又来到现场的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大厅内。十九点二十分,电子计算机准时发出了“点火”的指令。顿时,火箭发出巨大的轰鸣,喷着璀璨的烈焰,直冲云天!“发射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0,(24)
正在成功发射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后,"长五"火箭今年还将把"嫦娥五号"探测器送上太空,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长征五号成为新一代运载火箭中首个进入高密度发射的型号,也预示着新一代火箭正逐步走向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产QSZ92式9mm手枪射击弹壳痕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产QSZ92式9mm手枪发射过程中遗留在射击弹壳上的痕迹进行全面系统的观测、统计和分析,找出了射击弹壳上各痕迹的形成过程、留痕部位及形态反映,进一步确定该枪射击弹壳上区分发射枪种及认定射击枪支的主要痕迹特征。  相似文献   

4.
枪弹痕迹检验鉴定是通过对弹头、弹壳上射击痕迹的比对检验达到认定发射枪支的目的。射击弹壳上用于认定发射枪支的痕迹很多,如:击针痕、弹底窝痕、拉壳钩痕、抛壳挺痕等,这些痕迹出现率高、特征稳定,是通过弹壳对发射枪支进行同一认定的主要痕迹。而射击弹壳上抛壳口痕迹出现率低,其特征的出现具有随机性,所以实践中利用抛壳口痕迹对发射枪支进行同一认定的较少。笔者认为抛壳口痕迹虽然具有不稳定性,但这种不稳定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稳定、可利用的特征,如检材弹壳和样本弹壳同时出现抛壳口痕迹时,可以利用抛壳口痕迹形态的一致和…  相似文献   

5.
袖珍型窃听器探测器Transtec袖珍型射频发射探测器已经由TorfinoEnterprises引进。它把射频发射探测器功能、发射监视功能和射频扫描设备组合成一整体。作为探测器使用时,它提供两个信号告诉使用者存在射频发射机。它可隐匿在身体上,如果探测...  相似文献   

6.
火箭筒漫谈     
刘志学 《人民公安》2007,(12):50-51
火箭筒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其作为步兵及其他部队近战的反坦克武器,在现代战争以及信息化战争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火箭筒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用于在近距离上攻击坦克、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运输车、军事器材和野战工事,也可用来杀伤  相似文献   

7.
对射击弹壳上几种痕迹特征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击弹壳上的痕迹反映枪支与弹壳接触部位的形状、表面结构特点,且痕迹形成时的作用力较大,痕迹明显,特定性强,易于认识和比对,是区分发射枪种、认定发射枪支的重要依据。然而,痕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枪支在发射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射击弹壳上的痕迹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变化,有时同一支枪形成的同一种痕迹甚至可能存在明显差异。痕检技术人员必须对这种非本质变化的形成因素进行研究,作出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检验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8.
下一站 月球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再次点燃人类由来已久的登天梦想。伴随着200多亿美元的花销,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足迹,他感慨道:"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05,(12):44-44
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发射特性及其对电磁波的反射特征,从而提取这些地物的信息,最终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的。可以说,遥感技术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物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学方  相似文献   

10.
爱国的角度     
张乐 《文明大观》2003,(12):1-1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回收,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海内外中国人更是为之欢欣鼓舞,这些天我也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我的心,随着“神五”而一飞冲天,随着航天员而翱游太空,跟着全国人民一起期待着、兴奋着、激动着、自豪着。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在海南文昌开始的航天发射中心项目,明确了以投资70亿占地6000亩建设航天主题公园的规划,打造航天科技服务、航天主题娱乐、航天商务休闲和航天生活配套的主题公园,使文昌成为在全国具有权威的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规划建成的海上观景平台,可同时容纳3000人观看火箭发射。在发射场参观线路规划上,游客从园区乘坐专线观光巴士进出发射场,参观发射工位、组装厂房等几个主要景点。  相似文献   

12.
据央视国际报道,近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我国计划通过国际合作,在今后5年内发射8颗人造卫星,以建立世界上首个覆盖全球、用于减灾和环境保护的卫星群。这个卫星群的计划得到了国家批准,目前已经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工程研制阶段。它将优先用于亚太地区的自然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也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目前,已有一些亚太国家表示愿意参与这个项目。中国国家航天局外事司司长罗格介绍我国计划在2006年左右完成三颗卫星的发射,在2008年完成整个系统,也就是八颗卫星的发射。据了解,这八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将是世界上首个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0月16日,应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邀请,在现场观看了神六发射实况的德力西集团董事、浙江德力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忠楠,德力西集团监事会主席黄胜洲,上海德力西集团副总经理林少东,非常激动地谈起了这次难忘的酒泉之行。感受激情一刻12日神舟六号发射的日子。汽车载着他们到了观摩台。观摩台距发射架约有5公里,但这儿天很蓝,视野很开阔,发射架能看得非常清楚,就像在眼前一样。德力西代表被安排在贵宾席就坐,这里是观摩神舟六号发射的最佳位置。8时50分左右,发射塔架全部打开,露出长长的火箭,非常宏伟。火箭点火是大家最紧张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6,(2):101-101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月19日下午2时(北京时间1月20日凌晨3时),美国“宇宙神”式运载火箭搭载着“新地平线”号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发射升空大约45分钟后,“新地平线”号成功与运载火箭实施分离。此时,它的时速已高达约5.8万公里。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发射的速度最快的太空飞行器。  相似文献   

15.
前言罗丹明6G染料是最常用来增强以氰基丙烯酸酯(下称502胶)显现的塑料和金属客体上指纹的染料。然而,对一种叫尼罗红的比较新的染料,进行试验显示,其荧光强度约为罗丹明6G的200倍[1]。尼罗红是一种苯并吩■嗪酮染料,它只选择给疏水性化合物染色,例如类脂物和本报告中提到的502粘合剂显现出来的潜在指纹。尼罗红是通过一种叫尼罗蓝的不发荧光的类脂物着色剂的氧化而取得的[1、2]。尼罗红荧光覆盖着广宽的波长范围而其最佳荧光是在530纳米。宽广范围的荧光是因为其激发和发射最大,激发和发射取决于溶有尼罗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2,(23):59
11月19日6时6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星座")C星送入预定轨道。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发射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并慰问了卫星研制人员和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环境减灾星座C星的发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决策部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从事枪弹痕迹检验的专业人员,通常利用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的枪种特征来区分发射枪种。这对于枪种特征差别较大,界线分明的射击弹头、弹壳痕迹无疑是十分有效的。然而对于发射相同子弹,其形成痕迹的机件外表结构特征十分相近的不同种类的枪支(如发射五六式步枪弹的五六冲、六三步和八一步枪),其射击弹壳中各种痕迹的特征极其相似,而描述这些痕迹特征的几何参数又相近,甚至彼此交叉,很难利用它们的枪种特征将发射枪种严格区分开来。本文利用射击弹壳上的抛壳口痕迹,通过对它的有关几何参数(上、下口痕高、偏距等)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于1958年,是我国发射航天器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综合性火箭卫星飞船发射基地,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史上带标志性的“十一个第一”。航天产品一般经过设计、生产、发射、使用四个阶段,发射中心承接的测试、发射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阶段。近几年来,发射中心坚持用创新发展的思路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打造中国航天第一港,实现了航天科研试验和发射中心建设的历史性跨越,圆满完成了以“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为标志的一系列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一举进入世界知名航天中心行列。谋求技术创…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中国将发射着陆器与月球车降落在月球背面,开展联合科学探测,这是人类首次发射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我们将充分利用月球背面的特殊条件,开展甚低频天文观测和其他一系列科学探测,取得第一手创新性探测成果。我们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我们永远看到的就是这半个月亮。两亿年前的恐龙看到的月  相似文献   

20.
在对弹杯结构、弹杯上射击痕迹以及对影响同一认定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弹杯痕迹认定发射枪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