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石 《党的建设》2010,(1):42-44
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搞私有化,也不能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与结构决定的。对于这个基本经济制  相似文献   

2.
3.
程言君 《探索》2005,(5):84-87
当前,我国国企市场主体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路径,应是继续构建中国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即建立国企利润分享制,使国企职工人力产权成为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有机构成,通过剩余控制权保障剩余索取权,完善国企利益动力机制和监督、制衡机制.新自由主义全盘私有化国企改革思路和路径,偏离了国企改革的正确轨道,使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新自由主义的国际流行,也给世界许多国家尤其给俄罗斯带来了一场灾难.因而,站在当今国际经济学的前沿,对新自由主义进行深刻的理论反思、梳理和清理,是当前消除国企改革偏离正轨现象,深化国企改革中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江泽民努力探索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途径、形式等,领导发起了国企改革的攻坚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江泽民积极把握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努力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同时他明确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确立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他还致力于推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扫清国企改革攻坚战的思想和行动障碍。此外他还强调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实现党的建设思想的与时俱进。纵观我国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有三点思考:一是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二是理论创新将为改革注入强大动力;三是改革成效的关键在于政策落地。  相似文献   

7.
国企改革     
《党课》2012,(11):7-7
搞好国有企业,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政府引导、出资人主导、市场调节与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要精心维护企业稳定,尊重职工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卫兴华 《新视野》2007,23(1):20-22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实践,因而没有给我们留下系统的、专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著作。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问题,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另一方面,需要从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实际出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一些理论问题,如:改革与创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在全面改革与创新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祉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包括的内容是否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清公有制的存在形式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等,应当有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保证,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有力保障,是抵制私有化浪潮、防止公有制经济削弱的现实需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分析公有制经济的科学内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正确处理好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清均 《奋斗》2008,(7):18-19
国企改革是世界性体制改革难题,涉及国家经济体制,关乎社会安定、经济增长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冲破“左”的或“右”的思想束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国企改革,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既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又为推动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建设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实质上使生产力发展重心从"物"转变为"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不是所有制问题,而是生产力问题。当公有制作为生产方式的标志地位消失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才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适应时代条件变化的新选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公有制经济地位,则成为需要直面的新难题。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历史发展中地位和作用并非一成不变。生产资料公有制无论对于生产力还是对于生产关系,都不如劳动者创新积极性重要。市场经济之所以被社会主义者看中,就是国其自由竞争机制对创新劳动的持续激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依仗公有制体现先进生产力的传统做法,改由激励劳动推动生产力发展;公有制财富通过作用于劳动力生产转而推动物质生产;公有制经济有望适应市场竞争,而其率先践行共享理念,将使自身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先行一步,在适当范围采取适当形式推行知识产权共享机制,人类未来将实现精神产品共享。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议,特别是产权问题,有越演越烈之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即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上进行深入而广泛地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看待和判断不同所有制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接着阐述了我国由发展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决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和实际依据以及实行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成就.文章还指出要分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最后提出应关注和扭转目前我国由"公有制为主体"向"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转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郑重宣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的国有企业实行依法治理的问题,是依法治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探索世界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总结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15.
石建国 《先锋队》2013,(29):12-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三个阶段。与此相伴随,国企改革大体上也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三个阶段。从党对经济体制理论探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这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系,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问题,因此,对这一研究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怎么肯定都不为过。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重新审视这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的过程,对这场研究本身做一些整理和总结,是坚定历史方位、全面深化改革,迈向更高阶段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4,(2)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当代中国社会非主流社会思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股思潮,近年来,其通过各种媒介在中国进行传播渗透,已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严峻挑战。尤其是其市场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严重歪曲,扰乱了人们的思想。从市场经济能否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市场经济是否排斥国家宏观调控两个主要争议焦点,对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加以评析,以期能够达到澄清疑惑、统一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郭克莎 《新视野》2004,(3):25-27
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文章就“公有制实现形式”不同于“公有制形式”、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意义、以混合所有的股份制为推进国企改革的主要实现形式等三个问题,综述了经济理论界的一些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20.
正在回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回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重点是要回答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新课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