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艳 《当代贵州》2011,(28):7-7
“我这个人气量不大,很容易发脾气,你要跟我辩论,我可能当场就会面红耳赤。虽然我的气量不大,但是我从不整人,从不记仇,这是事实可以证明的。相反的,对于那些敢于提意见的人,敢于当面反对,使我下不来台的人,我会重用他。当然,也不是对一切人都重用,如果他没有能力,我还是不能重用。但是,我绝对不会记仇。”最近,朱镕基同志的经典语录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关键又在于切实加强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六提倡”,“六反对”,就是促进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有效措施。一是提倡敢想敢于敢负责,反对软弱怕事,庸碌无为。敢想敢P敢负责,就是要敢于突破条条框框,走出唯书唯上的误区,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对于认准厂的事,就要大胆地干,尤其在关键问题上,更要坚韧不拔,矢志不移,不为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动摇;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要敢于承把责任,采取补救措施。决不…  相似文献   

3.
高文 《新长征》2007,(3):60-61
忆想多年来革命生涯中的风风雨雨,品味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使我领悟到,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回顾过去,我虽无卓著功勋,但每天总是想事、干事,也敢于为党的事业担事;对同志、对朋友,我胸怀坦荡,真情实意,坦诚待人,有话讲在当面,直言快语,从不拐弯抹角;对亲人和子女,身教胜于言教,让他们自己去努力拼搏。能给予子女留下点好的人品和精神,远比金钱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反对“四风”,既要敢于触及思想,又要勇于解放思想,破除不符合党和人民利益要求、不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领导者要充分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去推动各项工作,常需要做说服工作,或陈利害使部下舍弊趋利,或告道理使部下明辨是非,或卸包袱使部下轻装上阵。怎样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领导者选择恰当的方法,增强语言的功效,从内心深处去触动部下。一、鼓励。人皆有喜听“好话”的心理。领导者在言语上对部下的某些固有优点给予肯定或称赞,则会让部下得到某种心理的满足,受到鼓舞。此类方法常见的运用形式有两种:“当面戴帽”和“背后鞠躬”。“当面戴帽”,就是要先通过赞扬性的语言,使部下处在愉悦的心境中,然后接受你的要求、建议…  相似文献   

6.
县委书记李民的故事刘祖万广安县是1964年,四川省“四清”的试点县,该县的县委书记李民同志,在运动中被打倒了。其罪状有四:一是反对党中央,私自宣布撤销公共食堂;二是包产到户,搞资本主义复辟;三是重用坏人,组织反革命集团;四是反对社教工作团,反对工作团...  相似文献   

7.
文之 《前线》2011,(9):33-34
近来,“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三敢”’精神成了全市上下,特别是领导干部之间热烈议论的重要话题。在这场广泛的议论中,有一种追问振聋发聩:我们为什么不敢担当、不敢碰硬、不敢创新?在现实生活中,“三不敢”的理由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上不想“三敢”,另一类是客观因素使人“三不敢”。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13,(10):14-14
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一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各级党委和政府是贯彻群众路线,落实“八项规定”的责任主体。二是要领导率先垂范。遵守“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是领导干部对自身的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三是要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得过且过,老好人主义。四是完善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制度。特别是要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0,(21):77-78
“州官敢放火,我就敢点灯”——国人的公平观念 当下,不少人高呼“打倒贪官”,主要是痛恨腐败导致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而并非真的出于捍卫法治正义。所以,当腐败现象难以消除时,他们会认为社会对己不公,从而为自己的腐败找到“正义”理由:“州官能放火”,为什么我就不能“点灯”!于是,反对大官用大权腐败的小官,会心安理得地用小权腐败;反对腐败官员的平民,自己也会托人结识腐败官员。  相似文献   

10.
蔡建军 《党建》2013,(11):36-36
“自己的问题自己查找、自己解决最主动”。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切中要害,抓住了关键。领导干部既要勇于自我剖析解决“摆”的问题,更要敢于知行合一解决“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戴高乐对毛泽东、周恩来十分崇敬。他生前一直希望能访问中国。他说:中国“是真正的国度、比历史还古老的国家,那里有真正的人、自豪的人”。 毛泽东、周恩来对奉行独立自主政策、敢于反对美帝国主义控制和干涉的戴高乐也十分赞赏。 中法建交,使中法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感情距离拉得更近了,出现了双方最高领导人互访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经济贿赂”四面楚歌的同时,“精神贿赂”却“天地广阔”,悄然盛行。所谓精神贿赂,是指一些人想方设法从精神上取悦、讨好领导干部,在精神上麻痹直至击倒领导干部,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精神贿赂花样多精神贿赂如今已是花样百出,手法多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手法:1.嘴巴抹蜜,当面吹捧。这是最古老的一种手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往往是借领导前来视察和向领导当面汇报等机会,口吐阿谀奉承之辞,给领导拍马屁、抬轿子、吹喇叭、戴高帽,以讨领导欢心和看重。1998年,安徽某县领导向省委书记卢荣景汇报工…  相似文献   

13.
韩熠 《党课》2020,(1):70-71
哲人有言:“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勇于“自省”,敢于在抵制诱惑中涤荡心灵,善于在涵养省察中实现灵魂净化,就会成就一个崇高的自我。“自省”是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宋代的范仲淹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有“自计”的习惯,“自计一日食饮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也就是算一算自己拿的俸禄和一天所做的事情是否相称、有否亏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在不断排除“左”、右倾干扰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历史。因而,反对错误倾向的斗争始终是党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在党的历史上,敢于挺身而出反右的大有人在,而勇于奋不顾身反“左”的却不是很多。尤其是当“左”倾被当作革命的正确行动而被党的领导人认可的情况下,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更是为数甚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干扰改革开放的“左”倾思潮还不时出现。所以,反“左”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刘少奇的反“左“精神,继承和发扬他的敢于坚持真理、实事…  相似文献   

15.
解放自我必须认识自我。中青年干部既有书生意,气的一面.敢于指点江山,又有墨守成规的一面,遇事放不开手脚;既有“改革者”的一面,敢于大刀阔斧推行新政.又有“少年老诚”的一面,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成熟;既有宽容大度的一面,敢于为新生事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10):20-20
提起好人,人皆赞之。但如果在好人后面加上“主义”二字,味道和性质就变了。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这就要求我们敢于揭短亮丑、动真碰硬,力戒好人主义,克服庸俗之风。要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实效性,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提高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就必须拿下好人主义这一“拦路虎”。好人主义表现很多。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关于提拔领导干部的五条标准中说 ,“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其实 ,要做到“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反对错了的人”,并不是最困难或很困难的事。除了特别短视的人以外 ,一般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 ,要做到“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被实践证明反对对了的人”,就十分困难了。《三国演义》里的袁绍也算是一条好汉 ,他要出兵讨伐曹操 ,谋士田丰认为时机并不成熟 ,表示坚决反对 ,袁绍不仅不听劝阻 ,反而把田丰关进了大牢 ,结果在官渡被曹操打得大败。当袁绍惨败而归时 ,《三国演义》在第…  相似文献   

18.
提倡当面批评●李恒敬报载: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到雁北贫困地区检查工作时,发现一位干部不停地吸着红塔山香烟,便问道:“这烟你一天吸几包?”那位干部答道:“自己吸加招待客人,每天吸二三包。”胡富国便当面批评道:“你每月能拿多少工资,花钱这么厉害?这也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有篇评论员文章《有话讲在当面——九论以整风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1999年6月5日),文章开宗明义:“贯彻整风精神,一条重要的要求,就是开展谈心活动,有话讲在当面。” 搞好谈心活动,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建设的重要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曾经说过:“我深信,私人的会晤能够消除许许多多的误会,而阻碍统一事业的许多表面上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其二 敢不敢于谈心,是衡量一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心胸是否磊落宽广,境界是否纯洁高尚的重要标志。“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无事不可对人言,在同志之间,为了事业,为了团结,为了同志和自己的共同进步,一定会敢于运用谈心的方法。而只有那些心地不那么干净,有许多脏东西的人,才会遇事掖掖藏藏,办事鬼鬼祟祟;逢人只说三分话,成天“哈哈哈”;在背后做小动作,乃至造谣言,告刁状。  相似文献   

20.
汉语修辞有一格,名曰“婉言”,又叫“换个说法”。其宗旨无非是说话时玩点文字小花招,使听话人好接受,自己也不讨人嫌。 譬如某先生听力很差,近于耳聋,或者一只眼睛失明。我们切不可当面叫他聋人(尽管他不一定听得清),或瞎眼之类。你也别管他是否曾经自诩过有“文聋雅瞎”的旷达,此时最好还是换成这样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