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布依族民间文学中成功地塑造了布依族古代劳动妇女的各种典型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集中体现了布依族妇女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
在丰富多彩的侗族民间文学宝库中,有一种特殊的反映乡规侗理的文体——“款词”。它是侗族人民历史经验的总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侗族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过去,它对侗族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学、道德等各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现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亦将在各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过对侗族款词这样一宗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目前研究界从社会、历史、法律方面去探讨者居多,从民间文学角度去研究探讨的尚不  相似文献   

3.
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三省毗邻的广大地区,人口约一百余万。他们在开发和缔造我们的伟大祖国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侗族民间文学就是侗族人民为充实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学艺术宝藏,为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而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很值得我们搜集、整理和研究。由于侗族还没有文字,侗族民间文学是靠那些著名的歌师、歌手和一般群众一代一代地口头相传下来的。主要形式有传说、故事、诗歌、礼俗歌、童谣等,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劳动、愿望,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他们千百年生产劳动和生活经验的结晶。民间文学在人民群众生活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民群众借助它抒发感情、传授经验、陶冶情操。在谈到民间文学在人民生活中的功能的时候,首先要提到的,是它对人民大众的教育作用。恩格斯在《德国的民间故事书》中高度评价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他说:“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上,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而没有书面文学,但侗族的民间口头文学(尤其是民歌)则浩如烟海,遍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研究侗族民间文学,对于了解侗族人民的审美理想,审美道德、审美情趣,对于发扬侗族人民的优秀传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重男轻女的观念一直比较严重,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家庭暴力的现象比比皆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妇女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都有很大提高。国家提倡男女平等,妇女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妇女有同等的就业权,同样的劳动有获得与男子同等的报酬权,另外《劳动法》还就妇女在劳动中的特殊劳动保护作出了规定。可以说,今天,我国已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但是由于受到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妇女永远低人一等,因此,虐待妇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些现象让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7.
侗族大歌自从被专业音乐人士发现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它在世界民族民间音乐领域中那不平凡的影响和地位。伴随着侗族大歌从乡村走向城市,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光辉历程,它的存在与发展不断受到来自外界不同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使其难以逃避文化变迁的宿命。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从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出发,去感思它的未来和变化。  相似文献   

8.
如同每一个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一样,在浩如烟海的侗族民间文学里,流传着众多的神话传说。侗族远古神话传说也“是初民的知识的积累,其中有初民的宇宙观、宗教思想,道德标准,民族历史最初期的传说,并对自然界的认识等等。侗族远古神话传说内在的一贯精神,是侗族民族精神最原始、最直率的表现,也是孕育后世侗族美学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萨岁是侗族人对去世祖母的称谓,并且成为重要的民族文化元素。在侗族文化里,萨岁被看作是具有大神通的一种神,可以帮助本族人打败敌人和抵御各类灾害,是村寨的保护者,关系着族人的幸福,在该民族精神层面占据非常高的地位。阐述了该民族祭祀过程中萨岁相关的侗族舞蹈,也对围绕萨岁的侗族崇拜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萨岁对侗族舞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珠郎娘美》在侗族民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它的流传不仅影响了侗族的民间文学也影响了侗族的民间音乐,形成了许多民间音乐形式。本文着重论述了《珠郎娘美》这一传说对侗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及其音乐形式如何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 傣族是诗的民族,有独特而深厚的诗歌传统,尤其是叙事长诗的创作,更有着惊人的成就。在纷繁绚丽的傣族叙事长诗中,描绘了许许多多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各有个性,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在这幅人物形象的长卷画幅上,傣族的妇女形象不仅占据着重要的画面,而且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成熟的艺术技巧呈现出熠耀的光彩。在早期一些反映“盘巴”时代即原始社会生活的长诗里,是极少描写到妇女形象的。那些反映傣族先民如何开天劈地的创业史诗里,男性的英雄形象如沙罗、帕雅桑木底、叭拉吾等等,几乎占领了一切与大自然斗争的伟大场面。妇女偶尔出现也只作为极平凡的陪衬,或是非常单薄的形象。然而,一当进入阶级社会,叙事长诗也开始反映着人类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12.
解放以来,贵州省的民间文学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编印工作,已有很大成绩。根据笔者对贵州民间文艺研究会负责同志的访问记录,截至一九八五年六月的初步统计,已经编印《民间文学资料》六十六集,每集以一千册,共计六万六千册,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侗族的民间文学资料约占十分之一。此外,贵阳、黔东南等地编印的侗族民间文学资料也不少。但是,充分利用这些资料的理论研究,全省开展得很不够,必须大力加强。这是贵州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妇女劳动边缘化、妇女商品化、妇女婚姻生活搁浅、弱势女性群体问题凸显,妇女的合法权益时有受到侵犯。这些新问题的产生表明,现阶段我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实际地位仍与男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成为事实上的真正平等。现阶段男女不平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性别分工的大众文化心理积淀、阶层分化的影响、现代科层制认同传统性别歧视意识等。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探讨现阶段我国存在男女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和实质,将…  相似文献   

14.
王谦  李凯冬 《人民论坛》2012,(5):120-121
甲寅村和洛恩村是云南省红河县的两个哈尼族村寨,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但其发展水平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妇女的社会地位上。通过对两个村寨妇女在生产劳动、婚姻家庭、宗教祭祀和政治参与中的角色分工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现代化进程中哈尼族妇女社会地位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妇女的法律地位和劳动权益的保障邵芬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在中国北京召开,中国妇女的状况及其研究令世人关注。本文主要就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妇女的法律地位和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作些探讨,求教于大家一妇女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对妇女劳动权...  相似文献   

16.
侗族爱美。这种爱美的习惯,表现在妇女身上特别明显,侗族妇女在她们的衣服上、围腰上、挎包上、揹带上、孩子们的鞋帽上,无一处不显示出她们爱美亦即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收惊疗法在我国传统民俗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曾经是侗族传统社会的主体医疗方式之一,即使在现代医疗体系日益健全的今天,这一传统的宗教巫术性治疗术仍然在侗族乡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对这一现象,需要进行必要的文化解读,才能理解侗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收惊疗法的存在价值,同时也能理解现代医疗背景下收惊疗法的辅助性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妇女的经济状况(本文旨在研究其职业特点)如何,将直接影响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从而导致不同的生育特点.在评价妇女地位的综合性指标体系中,妇女的经济地位占据重要位置.包括妇女不在业人口比例、职业结构、劳动就业的性质及收入水平等多方面的经济状况,都构成衡量妇女自身解放程度的重要尺度.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微观上影响着妇女自身的生育决策,宏观上影响着国家生育政策实施的效果.妇女职业状况与生育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关联性,这是已被实践和大量的研究所证实的.随着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机会的增加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扩大,将导致生育率的降低.基于这一事实,研究妇女职业模式与生育控制的相互关系,把就业决策作为生育控制的一个主要经济手段是很必要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在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下,传统的就业机制行将瓦解,而对新的就业机制下妇女的职业模式与生育状况之间关系的特点有必要进行预见性研究.云南是一个边疆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现代产业部类难以得到  相似文献   

19.
古代民间文学中的精华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积极作用。它曾促进人民的组织和革命思想的形成,是劳动人民向剥削阶级斗争的锐利武器。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而且还给我们揭示出社会历史的本质,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面镜子。根据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方针,充分重视发掘、整理和研究民间文学,让它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中大放光彩,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同时也是对“四人帮”否定民间文学的罪恶行径进行回击。  相似文献   

20.
今年五月,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召开首届年会的机会,由钟敬文教授主持,在北京举行了二十所高等院校教师民间文学课教学座谈会。参加的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师院、扬州师院、镇江师专、厦门大学、辽宁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青海民族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武汉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院、云南大学等院校的民间文学课教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单位的有关同志共二十多人。到会同志认为,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民间文学概论课担负着传授有关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任务,但由于这门学科本身基础比较薄弱,多年来又屡受摧残,因此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