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峰,这个在全区经济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农牧业大市,近几年来推出了“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到2002年,全市工业企业已度过了改革的阵痛,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强市兴赤峰大见成效。据统计,2002年全市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12亿元,同比增长17.37%,比上年提高10.24个百分点;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1.24亿元,同比增长9.34%。产品产销率达98.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8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88.…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全省的工业经济效益形势1998年,全省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市场和资金的制约等困难,在保持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工业经济效益形势有所好转。全省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4%,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32个百分点,绝对值在全国的排位由1997年的第12位提前到第8位;实现利润为-7.19亿元,比上年减亏39.73%,绝对值在全国的位置前移5位;亏损企业亏损额32.4亿元,比上年减亏8.68%,是全国6个减亏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3.
集安市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化蛹为蝶。去年全市共为1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投入资金6173.7万元,完成经济、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等项目279个。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476元,比上年增长10%。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成倍的提高。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新疆经济发展速度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使新疆经济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199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8%,新疆比上年增长IO.2%,低于全国2.6个百分点。199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4%,新疆比上年增长9.5%,低于全国近《个百分点。1994年第一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1,4/,新疆平均增长8%·低于全国3.4个百分点。全国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为19.7%,新疆只增长3.5…  相似文献   

5.
特点之一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去年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1%、8.3%、8.2%和7.4%,落差小于1个百分点,这在近几年中是不多见的。经济增长稳定性的提高有利于改善生产者、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预期。 特点之二 从生产方面看,经济增长回升主要靠工业。2000年全社会工业增长9.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由于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工业增长速度的加快有力地带动了GDP速度的回升。据测算,2000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6%,拉动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农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平稳增长,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0.3和2.2个百分点。 特点之三  相似文献   

6.
支撑上海经济半壁江山的上海工业,不仅连续第13年保持生产两位数增长,廉政建设的成果也同样喜人。2002年伊始,一份反映上海工业连续3年“4个下降”的调查报告引起各方面关注:从1999年起,在全市工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34.3%,每年完成六百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背景下,系统内违法、违纪案件总量却每年以两位数的幅度持续下降;涉案金额也大幅下降;逾1300家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下降;包括举报在内的信访件也以年均10%的速度下降。“四个下降”缘于上海工业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海…  相似文献   

7.
1999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宜宾视察,挥毫题词“走改革之路,建美好宜宾”。两年来,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题词为指针,矢志不渝地把建设美好宜宾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把改革作为统揽各项工作的动力,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宜宾经济快速、高效、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0年,全市GDP比上年增长12.5%增幅名列全省第一。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粮食生产增幅连续6年名列全省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4元,比上年增加102元;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达标,全市…  相似文献   

8.
推进经济结构尤其是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时期经济工作中的一条主线。近几年来,济宁市在这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他们从本地实际出发,转变调整工作的思路和机制,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以民间资本为主力,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调整,以大项目、大企业为抓手,对原有的工业结构和产业格局进行大刀阔斧的战略性调整,初步收到良好效果。1999-2001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7.7%,实现利税年均增长21.5%,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和1.9个百分点;全市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固…  相似文献   

9.
1999年是实现国企脱困的第二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的国企脱困工作取得很大成绩,达到了预期目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999年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11.73亿元,同比增长 18.2%,比年初目标高出 9.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98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第16位,增幅居全国第3位;全省预算内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由1998年同期的净亏损14.08亿元变为盈利5.78亿元,扭亏增盈19.86亿元。从而终于止住了从1995年以来我省工业经济持续下滑的局…  相似文献   

10.
以精神文明建设兴市的张家港近年来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主题,采取扎实措施,实现了经济的健康、协调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财政收入20.5亿元,比上年增长36.6%。整个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规模的扩张已经从粗放型步入了内涵式的集约发展,一些支柱产业发挥着龙头作用,整个经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加快改革,增创体制新优势,提升市场化程度。张家港的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早。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普遍推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通过整体…  相似文献   

11.
“能快就不要慢”,这是我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1995年以来,我区乡镇企业年递增速度都在50%左右,且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以1997年为例,全区乡镇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完成增加值486亿元,比上年增长52.8%。工业增加值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实现营业收入1912亿元,比上年增长52.2%;实现利润总额207亿元,增长64%;实际入库税金19.96亿元,增长28.7%;农牧民去年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纯收入870元,比上年纯增140元,占人均收N的48%,占净增部分的70%。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到乡镇企业的威力,看…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我省经济开局良好2001年,在全球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我省积极贯彻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983亿元,增长9%。新世纪起步之年,我省经济呈良好的运行态势。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2001年,全省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为我省推进工业化进程奠定了较好基础。全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为618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比上年高0.6个百分点,工业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全部工业增加值1309.5亿元,增…  相似文献   

13.
张守华 《新长征》2009,(1):44-45
近年来,我们夹皮沟镇党委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工业兴镇,产业富民”战略,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快发展。2008年,财政收入完成1.32亿元,比上年增加47%;农民人均收入5600元,比上年增长17%。2007年被省委授予“五好乡镇”党委标兵称号,2008年成为“吉林省十强镇”、全国村务公开先进镇。  相似文献   

14.
一、2002年全区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02年,全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732.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增速快于上年2.5个百分点,也快于全国4.1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8%。2002年我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动呈逐季上升的态势,表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宏观经济景气运行轨迹在“绿灯区”上限运行,全年综合景气分值达37.9分,比上年提高4.3分。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上年的23.2:40.5:36.3调整为2002年的21.5:42.1:36.4。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朱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数字1999年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02亿元 ,比上年增长52 % ;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67亿元 ,增长77.7%。国家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1501亿元 ,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 ,达到11377亿元。外贸出口从7月份开始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速充实后的万源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班人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深入推进“三个转变”,突出“强工、重农、活商、建城、兴旅”重点,万源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到去年底,全市实现GPD25.24亿元,增长13.5%;完成全社会因定资产投资10.39亿元,同比增长41.4%。全市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主要经济目标。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9.0%;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减负率达53.8%;输转农村劳动力13.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12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8.91%,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新上项目的技改投入同比增长48.6%。特色旅游更是成为万源的一大新亮点,“万源保收战”战史陈列馆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省企业财务状况出现了滑坡,以我省工业企业为例,1995年1至11月份,利税总额及其他效益指标完成情况明显低于上年同期;全省国有企业亏损面扩大;工厂经营成本大幅度增长,增长率最高达30%以上;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处于胶稠状态,资金占用结构极不合理,货币资金存量减  相似文献   

18.
盘点2004年齐河工业经济,亮点多多,捷报频传: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2亿元,销售收入67.3亿元,利税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26.9%和37.3%;工业用电量达到3.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1%,同比增长4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的节奏,凸显超常发展的脉搏与韵律。  相似文献   

19.
大石桥市总面积1597平方公里,辖17个镇区,252个行政村,两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72万人。多年来,大石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重农、强工、活商、兴城、富民强市”的工作思路和“产业兴市、工业先行,富民强市、富民先行”的具体方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2001年开始,大石桥市跻身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今年,全市经…  相似文献   

20.
全球创新经济的崛起,区域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新世纪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南作为经济后起国家的不发达省份,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步伐,正是区域创新的具体实践。发展的基本情况(一)区域综合实力不断提高1、经济增长快于全省1—2个百分点。1997年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以来,长株潭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省的地位不断提高。2000年,三市GDP1161.53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幅分别比全省和全国高1.6和2.6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为31.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