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在谈到官员本领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我们的官员中,迎合型、适应型的太多,开拓创新型的太少。不少干部在面对市场经济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显得很被动。扭转这一局面是带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环节。”“什么是迎合?就像有的小品演员,为迎合部分观众的趣味,装瘸子、瞎子惟妙惟肖,引得哄堂大笑,其实毫无意义。这就是迎合。”王云坤说:“现在我们的不少官员,整天就琢磨领导的意图,迎合领导的心理,而不是考虑现实的问题和困难,想办法如何去解决。适应型的,是领导说一句,他就办一句,说不到的他就想…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5,(5):40-41
据3月31日的《组织人事报》报道:日前,辽宁省政协一位领导指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财政供养人口的比例为600:1,而现在已经达到28:1。他说,在众多的公务人员中官员比例越来越高,主要是副职、虚职过多。省内各市都设了多名市长助理,有的市仅政府副秘书长就多达19个;许多政府部门往往是一个领导分管一个处室;  相似文献   

3.
薛艳丽 《先锋队》2011,(11):51-51
《辞海》释“俗吏”为:“眼光短浅、不学无术的官吏。”《汉书·贾谊传》中则说,“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理。”可见俗吏一词,主要是对没有作为官员的一种品评。但如今,从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之高度,不妨要求各级官员一下——不做一介“俗吏”。  相似文献   

4.
刘建明 《党课》2013,(18):68-69
据《论语·颜渊》篇中记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政者”是指执掌权力之人,即为政者,官也。这里的“正”,既有公正之意,也有正派之意;既有为官之正,也有为人之正。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想提高领导水平、彰显领导魅力、提升工作成效、做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就必须做到心正、言正、行正和身正。  相似文献   

5.
承蒙众仙的厚爱,授予我西天取经局年度模范工作者称号,对此,我深感受之有愧。如来佛主让我在表彰会上讲经验,我不免脸红耳赤。经验谈不上,咱就说说体会吧。一年来的取经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名领导满意群众拥护的取经者,必须坚持做到“八戒”。具体说:一戒犯上一年来我处处注重对如来、玉帝等上级领导慧意的揣摩和唐僧主管领导言行的迎合。领导说公鸡会下蛋,我就说是亲眼见,领导说树上能结蛋,我就说蛋上有个把。对领导的训斥辱骂即使不服气也只是背后哼哼几声,从不像悟空那样与领导当众叫真争辩,弄得领导下不了台。二戒贪吃…  相似文献   

6.
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一则趣事:有人梦中到了阴府,见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人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了。无功就是过啊。”此官无言可答。  相似文献   

7.
古圣先贤的很多话,言简义丰,如果我们粗粗读过.往往会漏掉不少深意。比如,《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2,(4):60-60
刘伟第2期的《南风窗》上撰文指出:2000年8月24日.湖北省监利县某乡的党委书记李昌平,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他写给国务院领导的信。在这封信中,李昌平对当时的“三农”危局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概括:“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一“盛世危言”成为世纪之初各界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印象。十余年过去,农业还“危险”吗?总结来看。经过这十余年的发展,就农民问题而言。当前我国农民已无税收负担之苦,却多出了消费之苦、精神之苦。就农村问题而言,乡村两级“集体”之穷并未得到根本改观;相比于城市,农村普遍还不够富裕;农民的收入虽然增长了。但还不能说真正富裕了。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记者曾采访顺德市市长冯润胜,历时三小时,电话只响过两三次。记者对市长的电话如此“清闲”颇感疑惑。冯市长解释说,其实过去他也一样忙得晕头转向,进了办公室,几乎都是谈项目、谈资金,没完没了;回到家,追来的电话还是谈项目、谈资金、谈减免税。他说,现在情形不同了,电话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陪家人,并不无幽默地自喻为“潇洒市长”。据介绍,这种变化,缘于1994年完成的政府机构改革: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而是将权力下放;主要领导不再大权独揽,而是充分发挥部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有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10.
为官当慎     
于佩常 《奋斗》2007,(3):56-57
慎的主要字义是当心,小心。《诗·小雅》说:“慎尔言也”。《易·乾卦》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礼记·中庸》说:“审问之,慎思之。”《新唐书·仪卫志》说:“必备物而后动,盖所以为慎重也。”这些都是要求人们应该谨言慎行,谨慎持重,是古人讲求自身修养的重要环节。而今,对于我们执掌行政权力,肩负重要责任的各级官员来说,慎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12,(8):44-45
瑟瑟寒风中,学生们做着欢迎仪式前的最后准备。老师说:“参加仪式是好学生的专属。”家长说:“这是成人世界的预演。”此情此景,孩子们在心里哼的是《迎宾曲》,还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之官员版?  相似文献   

12.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出自古代戏曲家邱园的作品《虎囊弹》中《醉打山门》之《寄生草》一曲,说的是鲁智深在五台山因豪饮醉酒,大闹五台山,打坏山门的故事。其原意是说鲁智深“孤家寡人”一个,什么都没有,故而不论去向何方都没有任何牵挂。曹雪芹在《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章也引用了《寄生草》中这个典故:“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江泽民同志也引用了这个典故。他指出:“共产党人时时刻刻都应该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3.
喜鹊当枝     
西汉光禄大夫刘向在《说苑》中谈到为官之道时,把所有的官员分为12种,更为“六正六邪”:  相似文献   

14.
沈亮  魏娟 《廉政瞭望》2010,(8):19-19
“监督官员者”将被监督 现在,若是用人失察,倒霉的将不仅是被查的贪官,选拔官员的组织部、干部考察组、监督官员的纪委,也将为此付出代价,遭到问责。这是3月31日公布的,由中办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责任追究办法》)中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15.
“对不起,我只有一份”第一次在党校讲“党的建设”这一课时,我引用了《党建》杂志中的多篇文章的有关章节。没想到一下课,那些听我讲课的乡镇和县直单位的领导同志纷纷向我索要《党建》杂志。我笑着回答说:“实在对不起,我只有一份。你们到宣传部可以统一给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16.
“官论”     
何为“官”?《辞海》以会意解之——“甲骨文字形,从‘一’(midn),以一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说文解字》日:“官,吏事君也”。可见,在古代,“官”是侍奉君王、皇帝一类人的统称。不过,它的引申义颇多,其中有官府、官吏。官府指藏有朝廷权印的军政要地,官吏指拥有权力的军政要员、领导者。  相似文献   

17.
许应 《支部生活》2005,(3):41-41
现在绿色食品市场成为了一块诱人的蛋糕,许多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无绿色食品标志和产品批号却赫然冠以“绿色”,因此,广大消费者在选购绿色食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沈小平 《前线》2009,(7):60-60
记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并强调指出:“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懒惰”倾向,他批评说:“我们的思想懒汉不少,讲现话、空话的多。”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09,(4):46-47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专栏文章说:“我们现在都是中国人了。”《新闻周刊》的封面讲:“我们现在都是社会主义者了。”——“他们”现在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20.
叶累先生在1999年第5期《上海党史研究》上,发表了《最早提出建党思想的是李汉俊吗?》对我提出的这个问题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对自己以前的研究作点修正。李汉俊的原话是:“人家叫我做民党叫革命党,我应该在这一点有切实的打算。”以前我聚焦“民党”,没有对“革命党”进行分析是不精确的。他的这句话从语法上讲,“民党”、“革命党”是并列关系,从逻辑上讲是两个概念,尽管经常有人将孙中山领导的政党称为革命党。因此只谈“民党”有悖李汉俊的原意,这是我不严谨的地方。现在我对叶累先生的质疑作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