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勤锦 《前沿》2013,(17):16-18
青年阶层固化造成青年对分层合法性怀疑、生活无力感、缺乏进取创新、犯罪率高、身份焦虑、社会腐败横行。社会流动促进青年社会认同、阶层互赢共生、政治清明、社会活力、价值观健康。社会流动的动力因素包括生产力、政治、教育、结姻、单位等。  相似文献   

2.
青年社会工作之展望褚平在现代社会,青年是最活跃、最具能量的社会阶层,同时又是最需要受到社会关注和帮助的一个群体。在当今中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使青年的人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发育和良性发展,使青年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使青年的特殊利益和要求得到合理的满足,从而使青年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得以释放,是中国青年工作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拟从青年社会工作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一些思考和分析。“青年工作”概念的扩展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青年占其中相当大的比例。青年代表着未来,决定着未来。同时又是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政府,都不会放弃对青年的争取和对青年工作的重视。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以青年为工作对象的共青团、青年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全社会注入了生机,更给青年的成长、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同时,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也给青年和青年工作者及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问题。普及教育,开发智力,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流动指人们社会地位和社会位置的变化。具体地说,乃是指人们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位置变更和移动。社会流动是政治稳定的重要变量,研究政治稳定,不能不研究社会流动。本文试图从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流动来分析其政治稳定,并提出相应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的调查数据,探讨了社会阶层、阶层流动和社会资本对当代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社会阶层和社会资本对当代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阶层流动对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并不显著。从交互效应来看,社会阶层没有产生调节效应;阶层的向上流动可以有效调节社会资本对当代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同时,从“先附—后致”视角对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的现实分析认为,在青年个体发展过程中,个体后致性因素不断强化,青年群体社会资本水平不断提升,其社会治理效能感得到提高,而效能感的提高反过来促进青年群体参与社会治理行为,两者之间产生互为促进、互为影响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口的流动受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政策的影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深化改革目标,在促进人口的社会流动上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调查发现,青年人口对相关政策持积极态度的比例相对较低,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意度不高,认为"二代现象"比较严重,实现自身理想的希望渺茫。对此,本文结合青年人对当前社会流动的态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推动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6.
社会流动中多代效应的核心议题是祖代社会地位是否会直接影响孙代社会地位的获得。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年数据,检验了当代青年人社会流动的多代效应。研究发现,祖代职业阶层显著正向影响孙代初职职业阶层的获得,对孙代现职职业阶层的获得则无显著影响。此外,教育程度是个体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变量,但祖代职业阶层通过影响孙代的教育获得、初职获得而间接影响孙代的现职获得。虽然多代流动效应只存在于初职获得,但未来多代效应扩大到现职职业阶层的风险将增加。  相似文献   

7.
青年人口流动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形势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人口空间分布的剧烈变动,人们在不同地区之间频繁地移动,人口流动成为常态现象。在流动人口中,青年是主体。本报告所指的“青年流动”,既包括改变了户籍的“迁移人口”中的青年,也包括未改变户籍但离开居住地半年以上的流动青年人口。青年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钰 《青年探索》2016,(2):46-54
拥有较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农村青年要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资本。与布迪厄意义上的高雅文化资本不同,本研究以家教、家风、家传等家庭传统文化资本作为分析农村青年实现阶层跨越的工具。通过对鲁西南H村和M村接受高等教育或经商等方式实现阶层跨越的人口比重和各自家庭与村庄家族所拥有文化资本的对比,重点分析父母的文化素养、习性,家庭教育期望,家庭教育投入,村庄家族风气等在农村青年向上流动中的作用。尽管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农村青年在入学和流动机会等方面与城市青年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在机会和学校教育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坚韧、执着的农村父母通过对孩子的鼓励、期望和对教育时间的投入,再加上村庄家族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仍然帮助无数农村青年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力资源:流动的太阳方阵田杰(特约撰稿人)如果从经济的视角看青年……“现代社会的历史是用经济语言写成的。”不管此说是否能得到所有的人首肯,但谁都不能否认经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意义一它,支撑着现代社会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大厦,充实着现代人理性和情...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革新推动着数字社会的到来,流动性加剧使得人地联结方式发生了改变,流动社会下移动主体的地方感形成机制值得探讨。在现代竞争环境与社会时间挤压下,青年数字游民通过技术中介主动从高度组织化环境中剥离,以获取自我时间的回归;在不同生活“扇面”下,数字游民成为场景化存在的个体,其身份处于“地域人”与“区域人”之间动态切换过程,由此也带来了个体认同机制从“属地认同”向“属人认同”的转变;个体认同的转变重塑了人地联结的方式,多样地方感杂糅成的“流动地方感”,构成了青年数字游牧人群地方感的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不断影响着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体验。本研究以主观幸福感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存在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影响了青年群体的社交网络,能够提高网络资源、改变网络结构;并通过网络中蕴含的网络资源和其中的高地位群体提供社会支持,从而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受。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近年来对中间阶层的讨论尤为引人关注,虽然学界对如何界定中间阶层的看法不一,然而不可否认中国将走向一个以中间阶层为主导的社会。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兴则中国兴,青年的观念和行为往往主导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走向。基于青年的特性,聚焦青年中间阶层就显得尤其必要,而高校青年教师、青年公务员和青年企业白领是青年中间阶层最具代表性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息息相关。作为最富活力、最富创造力的群体,青年中间阶层既富有朝气,又富有梦想;既带有时代的历史印记,又带有未来的前景想象;既有前行中的喜悦,又有成长中的烦恼。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从这一群体出发,对其社会认同、政治态度、幸福感问题等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代青年群体的社会参与是激发社会活力的主要来源,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对青年女性群体不同类型的社会参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代青年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具有类型多样化特征,整体上表现为积极正向的社会参与状态;除个体特征和婚姻家庭因素影响外,阶层与体制的社会结构性因素会影响到青年女性的社会参与,尽管不同类型社会参与中的阶层因素影响不尽相同,但青年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呈现体制内外的显著差异化特征,进入到体制内就业且实现经济地位提高的青年女性群体更能够积极主动开展社会参与活动,而体制外就业的新社会阶层青年女性的社会参与整体偏弱。为实现女性在社会领域的全面发展,在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的同时,为新社会阶层青年女性开辟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构建积极有序的社会参与机制,激活其社会参与的能动性,仍然是今后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向未来迁徙:青年社会流动与打工浪潮■田杰有的研究者指出:“在整个世界上,人们由于受到就业机会、多样性、各种文化体验和自由体验不同生活方式的吸引,一直向着城市地区移动。”①这即是现代社会城市生活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和流动。还有的研究者把工业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居住空间等结构主义变量和家庭背景、相对剥夺感等建构主义变量对农村青年阶层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农村青年的阶层认同特点为"中层及以下阶层认同";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居住境况越好、家庭经济地位评价越高,其认同的阶层地位越高;而相对剥夺感越强,其认同的阶层地位越低。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分配机制,以及提升农村青年获得财富的能力,从而提升农村青年阶层的阶层认同。  相似文献   

16.
石国亮 《青年探索》2008,1(2):90-93
随着人类社会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青年恢复了正常的社会地位。他们掌控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并不断去除社会结构中的弱势,日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青年社会地位的提升,还从青年问题、社会问题和网络问题同构中得到反证。当代青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青年成为政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青年外交成为国家外交和政党外交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舒绍福 《传承》2012,(9):74-75
无论是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和现实,还是韩国等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实践探索都表明,社会流动是和谐社会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协调机制,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对阶层关系具有有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协调与冲突:青年与社会的新关系田科武很显然,认识90年代青年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众所周知的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地位日渐提高,创造的财富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虽然我们还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CGSS2005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客观地位对于青年人群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影响明显弱于局部比较;而在局部比较中,与同龄人比较社会经济地位所引起的"相对剥夺感"是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感最重要的因素;与自己过去相比是否上升也具有重要影响。青年人群之间的横向相对剥夺和个人前后经济地位的纵向比较是形成青年人群不公平感较高的重要原因,社会应当采用多元改革措施提升青年人群的经济收入分配公平化,避免群体间、群体内的收入差距过分拉大。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近年来对中间阶层的讨论尤为引人关注,虽然学界对如何界定中间阶层的看法不一,然而不可否认中国将走向一个以中间阶层为主导的社会。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兴则中国兴,青年的观念和行为往往主导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走向。基于青年的特性,聚焦青年中间阶层就显得尤其必要,而高校青年教师、青年公务员和青年企业白领是青年中间阶层最具代表性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息息相关。作为最富活力、最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