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演讲时表示,宏观调控不是万能的。不能替代改革。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情况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宏观调控在现实中比它应该起的作用还要大。这就造成了“宏观调控依赖症”,什么事情都要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发生通货膨胀,宏观调控,经济增长率下降,宏观调控,而且,宏观调控的依赖性容易产生误导:既然宏观调控那么灵,还要改革干什么?实际上,这耽误了改革。  相似文献   

2.
我国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其自身所显现的弱点和消极影响需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而有效办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调控。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应针对体制转换期间利益驱动和秩序失控过程中的两大特点,从经济和社会多方面采取对策,作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与中央宏观调控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是指中央政府从国民经济整体出发,利用各种经济政策和法律规范以及必要的行政指令对宏观经济所作的调节与控制,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宏观调控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要依赖于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还要依赖于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贯彻落实。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政府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者,其行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宏观调控效率的高低。一、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特征从规范的要求看,改革赋予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对中央宏观政策调控有什…  相似文献   

4.
一是把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更好地结合起来。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目前社会总供求大体平衡,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很不合理。要在继续搞好总量控制的同时,切实将工作重声、转到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上来。二是把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更好地结合起来。没有宏观调控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微观经济活力难以充分发挥;而微观经济缺乏活力,宏观调控也难以灵活有效。既要宏观调控,又要微观搞活。要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注意更多地发挥市场…  相似文献   

5.
做好2005年的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集中体现在六项主要任务上: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实行财政和货币的“双稳健”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在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宏观调控的纵向考察张明龙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九五”期间和今后1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要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衰退,政府就得经常进行宏观调控。我国已经历多...  相似文献   

7.
议题一:用科学发展观为经济形势把脉,为宏观调控导航 仅2004年一年就有三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分析经济形势,研究经济政策。4月26日的会议指出,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坚决遏制某些行业中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当年7月23日的会议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有所缓解,但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宏观调控处在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8.
任君  于奇 《世纪桥》2012,(23):41-42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方式的转型时期,转型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对宏观调控法治化的造成障碍的主要原因从转型时期法治化的整体水平和宏观调控自身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述在这一特殊时期进行宏观调控法治化的意义。宏观调控的法治化要通过具体法律制度的设定和完善来实现,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角度对财税、金融、产业、区域发展、投资、对外贸易、自然资源、能源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通过多种制度设计逐步实现宏观调控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领导要论     
《党的建设》2011,(8):4-7
胡锦涛: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 7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继续做好经济工作提出6点意见。一是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是:一、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优化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11.
《党建》1998,(1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有利于克服市场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宏观调控作为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政府调节市场的主要手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过去5年来,中国经济既快又稳地发展,这些成绩酌取得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包括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内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结果。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保持经济健康平稳的运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最近,本刊就此问题走访了中其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东京教授。  相似文献   

13.
《前线》1999,(1)
1如何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当今,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被称作国家宏观调控的三大目标。所谓经济增长,就是一个国家应保持社会资源与技术进步所允许的适度经济增长率;物价稳定就是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要保持较低水平而且处于平稳...  相似文献   

14.
陈永昌 《奋斗》2008,(11):46-47
我国经济经过两年多的宏观调控,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下步走势和发展前景引起国际经济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两年来,效果显著,突出体现在GDP增幅上。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10.6%,第二季度增长10.1%,上半年增幅是10.4%,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这说明国家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入过热的调控目标已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带来深刻影响和重大冲击。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政策是:强化主权意识,积极发展本国的民族企业,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多元化方式应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16.
宏观调控,实际上存在着正常经济时期的宏观调控和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按照中央的设想,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2010年,都属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时期。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要比正常经济时期的宏观调控复杂得多,难度大得多。本文试图对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宏观调控的几个问题作些分析,以期对认识我国目前的宏观调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五年,也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把握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明确提出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宏观调控政策,始终掌握了经济工作和宏观调控的主动权,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跌宕起伏。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我国经济也造成严重冲击。2…  相似文献   

18.
陈睿 《前线》2008,(10):12-13
2008年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众多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宏观调控成为广为关注的焦点。日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举办了“中国宏观调控三十年理论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改革开放30年关于宏观调控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文特摘选部分专家观点,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勇 《新湘评论》2005,(1):50-52
2004年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年。省委省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农业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三化”进行,突出优势产业,从而使全省经济出现了较快发展的势头,经济效益也为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纵观2004年我省经济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12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特别是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