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赵辉 《云南人大》2009,(7):40-42,45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检察机关正确执行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贯穿于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检察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当前我州检察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我国执法理念上的重大变革,为此,全州检察机关必须切实转变执法思想、执法观念、执法机制和执法方式,才能圆满完成这个课题,全面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2.
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刑事司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刑事司法活动自身内在的规律和必须要求,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基层检察工作中如何运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党和国家在当前新形势下惩治犯罪对雅,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作为检察机关,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当前司法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在此,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对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理解和适用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环节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党和国家在当前新形势下惩治犯罪对策,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作为检察机关,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当前司法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在此,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对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理解和适用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明确提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检察机关应严格按照《决定》的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完善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制机制,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检察机关的刑事办案活动中实现,必须正确处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一方面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刑事诉讼活动,实现宽严相济的法律效果;另一方面必须围绕办案活动能动地开展必要的社会工作,实现办案的社会效果,进而实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劲松 《公安研究》2007,157(11):59-62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必须了解我国刑事政策的历史沿革,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内涵及实质。公安机关要抓好和谐理念教育学习,切实转变执法观念,加强理论与实务研究,尽快制定适用"宽""严"的具体标准和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8.
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律的权威,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检察机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更好地运用检察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2005年以来,宽严相济逐步成为我国刑事司法政策的主旋律。此项刑事司法政策的确立,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公安工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触动。同时,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得到检、法机关普遍贯彻落实的情况下,也成为新形势下影响公安执法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以辽宁省为例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公安执法造成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暂缓起诉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检察机关行使起诉自由裁量权的方式之一。我国检察机关也在试行暂缓起诉,这不仅符合建设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司法理念,也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必要选择。我们需要在借鉴域外关于暂缓起诉的立法和司法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1.
沈秋伟 《公安研究》2007,154(8):60-64,91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提出的。公安机关处于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和与犯罪现象做斗争的第一线,贯彻这一政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远远多于其他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走出惯性思维,在职责范围内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公安机关面临的又一次历史性考验。  相似文献   

12.
刑事政策是国家依据本国的犯罪状况和犯罪原因而确定的,通过指导刑事立法、刑事司法惩罚和预防犯罪以维护社会稳定而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的总称。我国现阶段的刑事政策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13.
附条件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权的一种延伸,是检察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必然要求。附条件不起诉的理论基础是起诉便宜主义、恢复性司法和刑罚个别化思想。它符合国际上"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趋向,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使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得以贯彻,可以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益,同时也是对我国现行不起诉制度的完善。目前,附条件不起诉存在着法律依据缺失,司法标准各异,考察机制缺失等问题,有必要构建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在创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进行刑事政策的调整,是应对犯罪复杂化现象,有效节省刑罚资源、社会资源和刑事司法资源的重要举措。刑事侦查中应准确理解和应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5.
刑事政策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是追求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关注人性,重视个性。主要内容包括宽严相济、保护人权、恢复性司法,实施主体包括国家及其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谐社会刑事政策需要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预防各个层面加以深入贯彻。  相似文献   

16.
颜春龙  ;郭赫男 《求索》2007,(7):156-158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国家政策和司法制度的和谐,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现阶段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本文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新闻传媒作为公众传播机构和舆论监督机构的社会功能,调整与国家刑事政策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从新闻传媒自身的推动、舆情调研在刑事政策立法中的作用、发挥协调功能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等方面来积极推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政策对刑事侦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对我国司法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将逐渐转变侦查人员的执法观念,并对侦查的整个过程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李晓文 《人民公安》2007,(11):56-57
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出发,认真研究并准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于有效预防控制犯罪、高效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事司法政策是国家基于本国犯罪现象和犯罪原因的科学分析,依据本国犯罪态势制定的,依靠其权威推行的,通过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现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而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的总称。一个国家的刑事政策是否适时适度,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应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高度重视轻缓刑事政策的实施,切实解决实施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按照依法、公正和效率的原则,重新制定转型期的严打政策,切实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取保候审的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于本地人取保的偏好和对外地人取保的歧视.实质上造成了刑事司法的不公。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扩大外地人取保候审,对于人权保障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