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岩 《党建》2010,(6):51-51
现在,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爱搞“小圈子”。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互相帮忙,吹喇叭、抬轿子;对外以入画线、排斥异己、掣肘使绊。有句顺口溜“进班子没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圈子没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进班子又进圈子是班子中的班子”,就是对这种“小圈子”现象的形象描述。  相似文献   

2.
曾亚波 《先锋队》2010,(4):26-30
《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杂志不久前联合对8209人进行了调查,超八成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三小”现象相当普遍。对于搞“小圈子”的动机,76.09%的受访者认为是“可以为仕途助力”。超七成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的“小兄弟”不是真朋友,更不是亲兄弟,而是千方百计接近和处心积虑拉拢领导干部,借权力为自己谋好处的小人。八成以上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小爱好”易与腐败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3.
郭庆晨 《党课》2011,(23):123-125
搞“五湖四海”,不搞“小圈子”,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革命原则和光荣传统。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热衷于搞“小圈子”从“地下”走到了“地上”,进而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完全公开化、表面化了。  相似文献   

4.
近日,中央巡视组在“回头看”过程中,发现一些干部存在“小圈子”问题,一些领导干部肆无忌惮拉帮结派。干部“小圈子”问题,并不是巡视反馈中的新鲜表述,早在中央对各省的第一次巡视中就被提及。例如,广西等部分省份存在“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等问题。而“团团伙伙”也是一直以来各类通报出现的高频词语。(新华网)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在一次联合调查中发现,不少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与“小圈子”、“小兄弟”、“小爱好”这三个“小”息息相关,而且“三小”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种调查结果算不得什么新发现,“三小”说的都是圈子。  相似文献   

6.
最近,某地在组织新上任的村(居)委会主任上岗培训期间,发生了少数村(居)委会主任搞结盟活动的怪事。 党员干部搞结盟是一种严重的宗派主义行为和非组织活动。这是党的原则和纪律所不允许的。《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规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绝对禁止搞宗派活动,搞小圈子”。搞结盟之类的活动,势必在党内形成这样那样的“小帮派”、“小圈子”,对党的事业是极其有害的,对参加这类活动的党员干部也是极其有害的。 党员干部搞结盟活动,就会把自己和小…  相似文献   

7.
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爱好”,被公众看成是领导干部的“三小”现象。日前,《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三小”现象相当普遍,不少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与这三个“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说“三小”     
姬建民 《党课》2010,(5):126-127
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与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调查显示,“小圈子”“小兄弟”“小爱好”现象在某些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不少领导干部的堕落,与这“三小”息息相关。据此看来,“三小”误国害民,不得不防。  相似文献   

9.
《党建》1994,(5)
这也是一种腐败──谈谈:“小圈子”现象居欣如 “小圈子”这种社会现象,自古有之。古人称之为“朋党”,现时则称之为帮派或宗派。按宋欧阳修的说法:“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则以同利为朋”。“道”和“利”一字之差,大相径庭。  时下,某些好利禄、贪...  相似文献   

10.
时下,干部队伍“小圈子”现象值得人们警觉。在反腐败斗争中暴露出来的大案要案,有不少是窝案、串案,这些腐败分子大多是“小圈子”里面的人,平日里臭味相投,私交甚厚,一己私利把他们拴在一起,可谓“荣辱与共”。这种滋生腐败的怪圈必须坚决打破,这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权力嬗变 结伙谋私 干部队伍“小圈子”的特征十分明显,它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交际圈子,而是带着十分浓厚的权力色彩:   以交情为基础。大凡进入“小圈子”的干部,他们过从甚密,私人交情十分深厚。在圈子内,需要办什么事,哪怕是违规违…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痛称,“小圈子”是窝案之源。 以权力为纽带,围绕某位核心人物织网,形成利益同盟的官场“小圈子”,历朝历代都有。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不但没有彻底清除,还“与时俱进”地出现许多新变种。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中共中央组织部发文强调,学员在校期间及结(毕)业以后,一律不准以同学名义搞“小圈子”,不得成立任何形式的联谊会、同学会等组织,也不得确定召集人、联系人等开展有组织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朱薇 《党的建设》2011,(2):55-55
近年来,各级法院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呈高发态势,一些窝案、串案,清晰显示出了“小圈子”的官场病态——一些贪腐法官围绕某位核心人物,编织权力网,形成攻守同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小圈子”外,冠冕堂皇,正人君子;“小圈子”内,漆黑一片,  相似文献   

14.
司马心 《学习导报》2013,(10):64-64
这真是一个“明察秋毫”又“鞭辟入里”的规定——中组部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学员管理、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学风。这个规定强调诸个“不准”,学员在校期间及结(毕)业后,一律不准以同学名义搞“小圈子”,不得成立任何形式的联谊会、同学会等组织,也不得确定召集人、联系人等开展有组织的活动,不得利用同学关系在干部任用和人事安排以及子女入学、就业、经商等方面相互提供方便谋取私利。  相似文献   

15.
在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核心是要使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而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能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因此,了解形势发展演变的特点,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对领导干部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重要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形势。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核心是讲政治。但讲政治不是仅限于口头上说政治,搞空头政治,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把党中央讲政治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闻眼     
重磅公报释放反腐新信号1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出炉,下一阶段的中国反腐怎么干,公报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3700多字会议公报,其中明确提到了这些群体:“一把手”“小圈子”和年轻干部。谈到“关键少数”,公报要求,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依规依法履职用权等情况的监督。谈到“小圈子”,公报提到,对在党内搞政治团伙、小圈子、利益集团的人毫不手软。对于干部队伍,公报要求,对年轻干部从严教育管理监督。  相似文献   

17.
所谓公信力,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民群众的信任度。对领导干部而言,公信力是个大问题。公信力不仅体现在“红头文件”里,更体现在社情民意中。对每个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工作态度、能力高低,人民群众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杆秤能称出干部水平的“斤两”,也能称出干部公信力的“斤两”。如果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缺少公信力,就必然会失去群众的拥护。提高公信力,关键是“公”字当头。要看淡、看小以至摒弃个人或“小圈子”的利益,做到立言公道、处事公正、为人公平。立言公道,就是说不分尊卑高下、白领蓝领,一视同仁。当下紧要的是把立言的…  相似文献   

18.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简单说,就是“做官”要懂得融入所谓的小“圈子”。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十分看重“人情”,做什么事情往往把“人情关系”放到重要位置,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干部队伍中,看重“人情关系”的现象也有一定市场。  相似文献   

19.
新闻监督与领导干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舆论导向的对与错、监督效果的大与小、问题解决的快与慢、新闻采访的难与易,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与各级领导干部有着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新闻监督要监督的范围很广、内容很杂、对象很多,但首要的是监督好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既应该主动地、认真地、自觉地接受新闻监督,又应该热情地、鲜明地、坚决地支持新闻监督。当前有些地方的新闻监督难以搞起来或者搞起来以后困难重重、寸步难行,难就难在当地的领导干部身上,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身上。所谓新闻监督,就是运用…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是率领广大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其务实精神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坚持好领导干部的务实精神,笔者认为:(一)思想上不图“虚”名、不谋“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少数领导干部受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在抓工作、搞建设时,思想上表现为观察和处理问题以个人的‘名’”和“利”为前提,不顾本地本单位的客观实际,用虚报领功的做法,互相攀比:你“成绩”大,我要比你更大,你经济增长了多少,找总要超过你。“成绩”得到了,“政绩”上去了,但苦了百姓、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