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大师季羡林今年已94岁高龄。还是他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期间,一个带着行李来校报到的新生看见身旁有一位淳朴得像农民的老者,以为是学校的工友。于是,他让这位老者替自己看守一下行李。老者欣然同意,认真守护这堆行李达半小时之久,尽心尽责地完成了任务。后来,在北大新生入学典礼上,这位新生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知道这则小故事,已有好几年了。今天重新提及,是因为我突发奇想:有一天,要是这位学生和季大师面对面,谈论学术问题,会是怎样一种场面呢?我记得,鲁迅先生早在1927年就提醒过青年…  相似文献   

2.
近来,看多了学术界丑闻,便又想起北大老一代学者的风范。在北大校园里,时常能够与这种态度相遇。著名哲学史家、翻译家王太庆先生几年前不幸故去。我们在为先生办后事的时候,偶然看到先生在申请正教授时填写的一个表格,上面赫然写着,他自己并不够教授的条件。用王先生自己的话说,“教授应该是个起码的哲学家,而我的确不够哲学家的水平。有人说我是个翻译家,我也不敢当此美名。我一向只是以此为中国人民服务,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哲学水平……我热爱人民和哲学,所以甘心当哲学家们的助手,干这个既费力、又困难,而且被有些人误解为仅属…  相似文献   

3.
黄健 《当代广西》2014,(23):54-56
正9月9日深夜时分,躺在床上刷微信看新闻,突然从微信群里得知汤一介先生驾鹤西去,享年87岁。还有一天就是9月10日,第30个教师节,先生没等到这一天,就离开了他心爱和钟情一生的北大,离开了朗润园,离开了他坚持编撰10年的《儒藏》。群里满是回忆和哀痛,学生们感念先生的一生,感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谛。为了悼念汤一介先生,北京大学在人文学院1号楼108室设置了灵堂。9月12日下午,我与在北大工作的女儿,专程吊唁汤一介先生,表达敬意和缅怀。汤先生原定出席9月3日在北大举办的北  相似文献   

4.
在大陆的法庭里,开庭的时间到了,走进去一看,里面空空荡荡的,只有一位形似工友的老先生在扫地、擦桌子、倒茶水。过了一会儿,原告、被告到齐,那位工友老先生竟然穿起法官服、坐上法官之位。原来,他竟然是法官大人。  相似文献   

5.
2014年8月6日,湖北游客张先生及其七八个同伴和陈先生及其十几个同伴同乘由郑州开往福州的D295次列车,傍晚时分,他们在福建泰宁火车站下了火车。 由于出站时出现拥挤,张先生不小心将陈先生装有两袋方便面的旅行袋提出了火车站。年轻气盛的陈先生非说张先生是顺手牵羊,有意为之。张先生极力解释并与之争辩。张先生的同伴认为陈先生有些过分,便纷纷指责陈先生。陈先生的同伴毫不示弱,十几个人挺身而出。随后双方在火车站门口打起了群架。  相似文献   

6.
日前,“校长撑腰体”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词语,其最初来自于北大副校长的一句话:“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随着网络传播越来越广,一些网友纷纷将这句话中的学校改成了自己的母校,但无论是哪个学校的版本,其核心就是——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  相似文献   

7.
台胞张先生捐资助家乡原籍平舆县庙湾多台胞张鸣发先生在1995年回乡探亲时,受到杨埠镇党委、镇政府的热情接待。并目睹了家乡的巨大变化。令张先生甚为感动,进产生欲向杨埠投资的念头。在他对常大生的皮带厂进行深人考察后,决定捐资30万元人民币给以资助。回台之...  相似文献   

8.
遥看春色     
北大百年校庆,是今年春天国内文化生活、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又是盛大庆典,又是大规模研讨会(虽然某外国著名学者谓与会代表有“龙、虎、狗”之别),又是大型晚会,真个是花团锦簇,春满校园。不过,不才冷眼旁观,未免心存戚戚焉,遥看春色近却无之叹,不禁油然而生。夫北大百年,有多少历史经验值得总结也!北大之光荣,为世人景仰,离开“五四”,离开科学、民主,又岂可得乎?而1957年,北大把五百青年学子划为右派分子,使他们饱受凌辱;批判马寅初先生时,校内著名教授争相表态、撰文,唯恐下石  相似文献   

9.
以法促进爱     
廖盛芳 《中国人大》2011,(22):52-53
“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话源自9月21日的一条微博,据说是由北大副校长吴志攀说出来的,进入10月中旬,这则网帖突然火爆网络,并衍生出了多个高校的版本,被网友称为“校长撑腰体”。“撑腰体”的出现和火爆,显然与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10月26日上午,市民张先生匆匆来到江苏省射阳县公安局政治处,请求查询一名叫郝某的公安民警的身份信息。原来,在几个月前,张先生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遇到了自称警察的郝某。闲谈之中,张先生说自己想买一辆二手车,但一直没有看到适合自己心意的。郝某  相似文献   

11.
叔雅先生     
(续上期)刘文典与古籍校勘1917年,先生经陈独秀介绍进入北大教书。那时北大人才太多了,尤其是国学方面,辜鸿铭在北大,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都是些了不起的人。所以,先生就决定要下苦功搞出点成果,认认真真地校好一部书。经过比较,他选定先秦诸子作为校勘的主攻方向,而且一出手就是比较难弄的《淮南子》,所以叔雅先生真正搞起古籍校勘是从《淮南子》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今年纪念建校100周年.总是让人想到老校长蔡元培先生、蔡元培1940年在香港病逝一蔡墓就在香港仔的“华人永远攻场”。填场依山而建,墨绿色的云石碑上,闪着金字“蔡子民先生之墓”,为叶遐庵所书。前些年就有人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文章,建议以萧红墓由浅水谱迁回广州之例,将蔡墓迁回现北大校园,然无人作出回应。近年在香港的文化人尤其是北大校友中,也有这样的主张,他们总觉得一代宗师的老校长,遗骨“沦落于香江一隅”,使学生和后死者于心不安,希望能归葬北京大学,与曾执教燕水大学后来病逝瑞士的美国记者斯诺之墓在未…  相似文献   

13.
武汉大学教授张继平先生出身于大官僚家庭,其父辈三兄弟皆出任国民党高级官员,尤其其伯父张群更是显赫一时。由于他所处的特殊社会时代和家庭环境,使他亲眼目睹了旧中国的黑暗与腐败,目睹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因此,他从青少年时代便同情劳动人民,同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最终走上了反叛家庭的道路。在美国留学期间,张先生一面发奋苦读,一面积极参加各种爱国运动。在海外地下党的直接领导下,1948年,张先生和一批留美进步学生发起组织了进步团体“新文化学会”(纽约),自费创办《留美学生通讯》,宣传、介绍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号召广大留学生报效祖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此举招致家庭的极力反对,断绝与其任何关系。张先生靠打工才完成学业、攒够回国路费。1949年5月武汉解放前夕,他携夫人取道香港,返回了日夜思念的故乡,并迎来了解放。长期以来,张先生一直辛勤地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在学术研究上也硕果累累,并担任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在国际国内享有一定声誉。此间,虽然遇到一些挫折,受过一些委屈,也面临过大风大浪的考验,但他对共产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眷恋,却始终矢志不渝。尽管国外的有关科研机构一再邀他出国定居。皆被婉言谢绝。1986年,在他年届古稀之年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张先生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炎黄子孙、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此文是根据张先生的讲话稿和对张先生的采访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4.
一、"超教育而言教育" 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就教育而谈教育了,必须超越教育而谈教育问题.我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呢? 去年我和北大的志愿者一起作了一件事:为教育界前辈高仁山先生出文集,建墓立碑.高仁山先生是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教育系主任,也是中学教育改革的一位先驱.他后来成了国民党的左派,参与革命活动,因而成为继李大钊之后第二个被张作霖杀害的先烈,而且他是被押送到菜市口公开问斩的,是北大唯一的一个如此惨烈牺牲的教授.但人们却把他遗忘,几十年无人问津.我们这些北大的教师、学生也是因为偶然的原因,了解到高仁山先生的事迹,深感有愧先烈,经过好几年的努力,才在香山植物园将他迁坟安葬,也借此机会,重新认识他的教育遗产.他的教育思想有两个要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20世纪大学史上,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先生可谓备得“身后荣耀”,一句“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的名言几乎使他与蔡元培先生比肩而立。而实际执掌北京大学20年之久、且在西南联大时期与梅校长共度时艰的蒋梦麟,相形之下就显得逊色。他最终不无尴尬和酸楚地被迫离别北大,乃至脱离教育界。  相似文献   

16.
一1992年与卢嘉锡副委员长在公务车里聊起我的取名,到目的地的宾馆里,他为我题写了一副楹联:江汉秋阳通典籍汉宫秋月谙词章小时候,我家离福州市圣人殿(孔庙)不远,看到门前两边长墙上,一边写着“金声玉振”,一边“江汉秋阳”,我知道了:我的名字“汉秋”就是从这里取的。“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的形象就深植幼小的心田。上北大,我不是哲学系学生,却有时偷偷地去听冯友兰先生的哲学史课。我上中文系,在游国恩先生的《中国文学史》、魏建功先生的《古代汉语》等课程里学到了:《孟子》中的“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是形象地比喻孔子的伟…  相似文献   

17.
裴高才 《世纪行》2011,(5):27-30
辛卯清明,樱花绽放的武汉大学校园,游人如织。可是,校园里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一位精神矍铄的古稀学者,却无心欣赏美景。而是在一间被群书包围的简陋办公室里,敲击着键盘……他就是刚刚推出百年巨献、主创《辛亥首义史》的著名史学家、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  相似文献   

18.
韩石山 《前进》2014,(1):59-60
<正>张颔先生今年93岁了。过90岁生日,由林鹏先生在迎泽街上一家酒店设宴庆贺,我去了,送他一张裱好的条幅,上面写的是:"学津远溯周秦上,风度平居魏晋间"。降大任先生见了,说词意甚好,切合张先生的学问与性情,接下来说,是你编的吧。我忙说,我哪有这等本事,前几天看杨树达先生的《积微翁回忆录》,有人送给杨先生这么一副对联祝寿,觉得意思甚好,就偷来写下献给张先生。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态     
刘文典与古籍校勘1917年,先生经陈独秀介绍进入北大教书.那时北大人才太多了,尤其是国学方面,辜鸿铭在北大,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都是些了不起的人.所以,先生就决定要下苦功搞出点成果,认认真真地校好一部书.经过比较,他选定先秦诸子作为校勘的主攻方向,而且一出手就是比较难弄的《淮南子》,所以叔雅先生真正搞起古籍校勘是从《淮南子》开始的.他就找傅增湘先生帮助搞《淮南子》,为什么找傅增湘先生呢?这里有一个缘故,叔雅先生念书有个特点,就是很讲究版本,这是受刘师培、章太炎先生治学的影响."只要刘叔雅教授看的书都是好版本,不是好版本他不看."钱穆先生如是说.事实如此,即使在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只要发现好版本的书,哪怕借钱,他都要买到手中.我看过他手中收藏的方苞的手稿,有4个夹子,就是通过傅增湘先生介绍花了200块大洋买的.傅增湘先生是著名的藏书家,也是版本学家.藏书很多,而且版本也好.先生说:"没有傅先生不行,因为好多版本找不到."傅先生借书给他看,并且把《淮南子》的好多种版本都找来了,《永乐大典》原本都给他看过.还有像王念孙的手稿他也看过.所以他对傅先生很感激,说傅先生是他的版本学老师.他还爱抄笔记,搞校勘更是亲力亲为,抄了很多东西,像《文选》、《太平御览》、《治要》、《道藏》等书中凡引及《淮南子》原文或许(许慎)、高(高诱)旧注者,一字一句,都一一抄录.有人说先生是道家,其实不然,他是杂家.先生博览群书,而融会贯通应用于治学.  相似文献   

20.
①我为北大的未来遮雨2000年8月16日,平凡的一天。天上正下着微雨,正是北京大学保安大队副队长刘万堂歇班休息的日子,但是他仍然保持着平时警觉的习惯。在距离北大西门100米的地方,他似乎觉察到一丝不妙,果然,这是一对母子因为能否到北大校园旅游的事情而与保安发生了争执。按照最近校园的规定,当天的入园人数已经超过了300人,不能再让任何旅游者进入校园。这对于从河北衡水专程赶来参观北大校园的母子俩无疑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在他们与保安商量和争执的时候,又有一些人围上来。刘万堂感到事情有些向不利方向发展的趋势,就快步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