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弟弟,不哭     
我上高三的那年,有一次学校一定要我们买一种高考复习资料,我只好回家问母亲要钱,恰巧碰到弟弟从工厂里回来。弟弟回来后笑嘻嘻地说:妈,我被工厂开除了。母亲以为自己听错了,被工厂开除了还没心没肺笑嘻嘻的?这是弟弟第二次被开除,他第一次被开除是在学校,那时弟弟上高一年级,因为在学校和几个地痞打架,被学校开除了。被学校开除后的弟弟成了父亲和母亲的一块心病,后来父亲用提前退休的代价,让弟弟顶他的班进了工厂。可进工厂上班不到一年,他就与车间主任又干上了,弟弟说那个车间主任又好色又坏,他看不惯。刚被工厂开除后的弟弟一点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2.
[001] 蒋少楠总感觉这几天有人跟着他. 不,确切的说,他总是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个跟自己保持十米距离的女生. 他在商店停下买报纸,她就停在十米外的马路对面玩手机,他跟熟人打招呼,她就在十米外的草坪上打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听不清楚……” 蒋少楠真是有种“敌动我也动,敌不动我不动”的感觉,难道是他拒绝过的女生回来报复了?  相似文献   

3.
肖峰老师:你好!我是一名普通的大专生,和其他恋爱中的女生一样,我也希望我的男朋友多给我点关心和爱,希望他能多陪我,可是就连这一点点的要求他都满足不了我。我是一个心特细的女生,我会对他特别照顾,但他却很孩子气,从不懂得照顾别人。为此我总是很伤心,总是对他不满意。我们曾经为此分手过3个星期,可后来觉得谁也离不开谁,我们就又和好了。我的心事很重,所以总会计较一些本不应该计较的小事。我也试着改变自己,可是一个人的性格不是那么容易改掉的。我的男朋友是个超级游戏迷,但我又特别讨厌他玩游戏。而我又不想让他因为我…  相似文献   

4.
鲁迅之子、北京鲁迅博物馆名誉馆长、鲁迅研究室顾问周海婴先生因病于2011年4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听到消息,我感到很突然。我一向的印象是海婴先生身体很好,这次的病,虽然较为复杂,也以为并无大碍,出院是早晚的事。我两次去医院看望他,见他因为用了激素,脸有些浮肿,但头脑清楚,心态也不错,还满怀期待地谈一些关于鲁迅研究和纪念的事。  相似文献   

5.
小姑     
素问 《新青年》2006,(6):16-17
有段时间爸爸经常出差,一出差就把我放在小姑家.那时候小姑父还在外地工作,他们也没有孩子.我很不懂事,没来由地不喜欢小姑父,他难得回来一趟,我总要与他起摩擦.我已经记不起小姑有怎样的反应,也不知道小姑父有没有和我计较--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眼里,大人的世界总是放大或者缩小了的.而我仗着小姑疼我,屡次在小姑家中摆脸给小姑父看.最著名的一次事故发生在一天午饭的时候,小姑父大概是因为坐姿的问题批评我,我不听,还与他起了口舌.他说起我总在他家吃饭的事情,我觉得受了羞辱,把筷子死命往桌上一掼,边哭边吼:"我吃你的了吗?  相似文献   

6.
我没有见过爸爸,也许小时候见过,但是不记得了。家里只有几张爸爸的照片,照片上爸爸穿着军装,扛着枪,很威武的样子。如果仔细看,还可以看见胡子碴,他像一尊至高无尚的神。矗立在那里。小时候经常问妈妈:“爸爸在哪?他为什么不回来?”每当这时,妈妈就眼泪汪汪地搂着我哭,我知道妈妈心中有很多的苦,但她不告诉我,我想为她分担一些,我惟一能做的,便是不再提起爸爸。但是我仍抵不住那一份好奇,经常偷偷地溜进妈妈的房间,翻箱倒柜地寻找爸爸的东西。一次,被妈妈发现了,她第一次打了我,把我的屁股打得红红的肿肿的,打过之后…  相似文献   

7.
小挪 《新青年》2005,(3):22
不久前,朋友讲给我这样一件事。去年冬天,他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在他对面的长椅上,坐着一对夫妻,男的很黑,头发长而凌乱,身体很壮实。女的梳着短发,圆脸,穿一件棉袄,怀里有一个婴儿在吃奶。以孩子的年龄推算,两个人岁数不大,但两个人的脸上布满了与年龄不相称的衰老和疲惫。因为一天没吃饭的缘故,他从包里取出水果、面包和火腿,自顾吃了起来。对面的那个男人隔一会儿瞅他两眼,手缩在袖子里。他抬头看时,男人就嘿嘿笑一下。反复几次以后,男人一个人朝门外走去了。他快吃完时,男人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烤熟的地瓜,还冒着白白的热气。他碰了一下…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几度出国的作家曾这样描绘自己的感受:出国两个星期回来后,可以洋洋洒洒写一篇长长的游记;出国两个月,回来能写一本书;而如果在国外呆上两年后,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作为曾在以色列学习、生活过整整两年的我,此时此刻的感受正如这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太多的经历千头万绪,不知说什么,也不知从何说起。思来想去,还  相似文献   

9.
怀念冰心     
正第二天下午,我们到西四花店买了两束鲜花,到北京医院去看曹禺。曹禺住院好几年了,身体一直不好。老徐献上花,转达了巴老的问候,没说几句话,就告辞了。因为看曹禺的人很多,外面有人排队等候,不好久留,同时也怕他太累。曹禺说:"你们来了,也不多聊一会儿。我见到你们就精神,你们一走,我就无精打采。"他坐着轮椅,一直把我们送到电梯口。从北京医院出来,我们直奔冰心家。路上,祁鸣说:"曹禺真有意思。有一次,他对我说,我每次见到巴老,都有许多话要说。巴老也有许多话要对我说。于是他说,我也说,谈得热火朝天。但我听不太懂他的四川话,他也听不太懂我的话,但就是想说,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实际上,谁也没听懂对方的话。"大家在车里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人生况味     
老史是一个离休干部,一大早便匆匆忙忙地来到笔者的家。老史走进来以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还没有容我打招呼就开了腔。他说:“老兄,昨天夜里我才从广州回来,在那里遇见一件奇而又不奇的事情。”我赶忙也坐在沙发上,看到对方那张飞起红晕的脸庞,真是不知道发生什么使他激动不已的事。老史继续说下去:  相似文献   

11.
弟弟,不哭     
我上高三的那年,有一次学校一定要我们买一种高考复习资料,我只好回家问母亲要钱,恰巧碰到弟弟从工厂里回来.弟弟回来后笑嘻嘻地说:妈,我被工厂开除了.母亲以为自己听错了,被工厂开除了还没心没肺笑嘻嘻的?这是弟弟第二次被开除,他第一次被开除是在学校,那时弟弟上高一年级,因为在学校和几个地痞打架,被学校开除了.被学校开除后的弟弟成了父亲和母亲的一块心病,后来父亲用提前退休的代价,让弟弟顶他的班进了工厂.可进工厂上班不到一年,他就与车间主任又干上了,弟弟说那个车间主任又好色又坏,他看不惯.  相似文献   

12.
阿冰 《新青年》2005,(8):17
父亲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为了能挣点钱,也不顾我们的劝阻做起了钟点工,去帮一户人家看孩子。家境困窘到了极点,也许,下一笔的医疗费就得向亲朋好友去借了。渐渐地,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几次说啥也不治了,挣扎着要回家。我们说有钱,母亲也说有钱,有一次还对父亲说,她自己还存着一大笔私房钱呢。父亲的眼光有点迷离,他似乎不相信母亲的话。他看看我,又看看弟弟妹妹,说:“你妈说的是假的,她哪里来的私房钱,我还不知道吗?”我想想也是,母亲没有工作,除了父亲的工资,她有什么私房钱啊!但为了延…  相似文献   

13.
我于 1937年生在红军第十五军团,是党和人民把我哺育成长起来的。我在父亲身边生活了三十三年,他老人家是我第一位老师。他崇高的革命精神、优秀的品德,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他对我慈母般的爱和严师般的教育,永远记在心中并指导我如何去生活和战斗。因篇幅有限,也很难用文字把所有事情表达出来,下面只回忆几件难忘的事:    一、我是人民的儿子,是人民的公仆   1942年,我们住在津浦路东的芦店子。房东王大伯的大儿子要成亲,新娘入洞房要有两个属“牛”的金童玉女捧花烛。我的属相是“牛”,又是徐海东的儿子,房东大娘特别希望…  相似文献   

14.
我在一家公司做文职.胡子在工地当瓦匠,也偶尔写篇小文章发表,为人质朴又略带些书卷气,这也是我当初嫁给他的原因.他一直都堪称模范丈夫,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每天准时回家做饭,为此我一直感谢上苍让我捡了这么一块宝. 可我在休产假,胡子却出现异样.他最近频频晚归,这是在我嫁给他这两年内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状况.连着一周我都想问一下原因,但每次半夜他回来时都是沾枕即睡,我话未出口耳畔便传来深深的呼吸声.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第一任民选总统王鼎昌突然于今年2月8日逝世 ,令我大吃一惊 ,心情非常沉痛悲伤。去年底 ,即2001年12月6日他曾给我回信说 :“我身体还好 ,不过医生劝我到美国查看治疗。12月10日我将飞往纽约 ,28日返回新加坡。回来后我再告诉消息”。他还祝我新年快乐 ,生活幸福。我一直在等待着他的好消息 ,但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位亲密朋友会突然病逝 ,令我十分悲痛。王鼎昌于1936年1月22日出生在新加坡 ,当日正是中国农历的十二月廿八日 ,新春佳节来临 ,出生三天就已两岁 ,父母欢欢笑笑。王鼎昌先生去世的时间是2002年2月…  相似文献   

16.
母亲去世后不久,他把父亲接到了城里。父亲一开始不愿意,说城里太远,他一走,怕母亲在乡下孤单。他知道父母感情很好,母亲的去世让父亲很伤心。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太好,他说:“就到城里去散散心,过些日子再回来。”父亲这才没有坚持。他在家陪了父亲两天,然后就上班了。他很忙,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着部门经理,事情千头万绪,烦杂缠人。他想请个保姆,但父亲没有同意,说又没有什么事,不必花那个钱,再说,自己还不习惯有人伺候。“要不你下班的时候带份报纸来。”父亲说。他上班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看电视,有时也会下楼,到附近走走。他生…  相似文献   

17.
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却比比皆是。所以,纵使蒙住了眼,我也不会从我的那些同事里拉来一个做男友。其实他们的条件也不差,但是在一起工作了几年,早就丧失了新鲜感。很难想像,和一个男人每天同一个房间生活、同一个房间工作———天天对着同一张脸,哪能相看两不厌?吴桐是这些光棍男人里最让我心烦的一个。他就坐在我对面,无论是画图、做表还是吃盒饭时,他的嘴里总是哼着流行歌曲。他的歌儿唱得并不难听,但是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听起来便像是500只苍蝇—起在耳边乱哼哼。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敲敲桌子说:“拜托,安静—…  相似文献   

18.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身为农民的父亲却好像从来没有对我显出过特别的喜欢。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小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就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相似文献   

19.
母牛"花子"     
一下乡,我就相中了喂牛这活儿。虽说牛圈味儿不好,又是瞎虻、蚊子最多的地方,可是自己一个屋,安静,怎么看书也没人管。我就当了牛圈的“官”管着牛。一年后,从四队调过来一头红白花的母牛,这是人家甩出来的扔货,脾气贼大,不听使,还净惹事儿。我看它的毛色,叫它“花子”。刚来不几天,它就跑回四队了。都说驴犟,其实牛要是上来犟劲,十个驴也犟不过。任我鞭子抽,棍子打,这花子是说什么也不回来,硬是往后捎。等将它弄回来,我已是浑身湿透。道上我就已咬过几回牙:到家看我怎么拾掇你。我给它穿上鼻角,绳绕在树上,换上新鞭梢儿,正要开打。打更的老…  相似文献   

20.
同桌大头     
大头是我高中时的同桌。从高二开始,我跟他做同桌整整两年。大头当然不是他的真名。叫他大头,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头大。起初他对这个称号很不满意,认为太没个性,太写实主义了,所以总是用各种方法进行徒劳的抗议。但经过我长期不懈的坚持,再加上我时不时地给他灌输“头大人聪明”的思想,他就慢慢地屈服了。再喊他大头的时候,总是热乎乎地答应。大头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很会讲笑话,经常给我讲一些令人捧腹的笑话。在高中那种紧张得让人窒息的气氛下,一个笑话往往是最好的调味剂,紧张和烦恼总会随着笑声烟消云散。有这样一件事足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